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95篇
  免费   52篇
  国内免费   22篇
安全科学   577篇
废物处理   57篇
环保管理   142篇
综合类   548篇
基础理论   31篇
污染及防治   16篇
评价与监测   33篇
社会与环境   29篇
灾害及防治   36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45篇
  2022年   43篇
  2021年   68篇
  2020年   48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39篇
  2015年   55篇
  2014年   241篇
  2013年   95篇
  2012年   136篇
  2011年   127篇
  2010年   93篇
  2009年   69篇
  2008年   60篇
  2007年   34篇
  2006年   41篇
  2005年   53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49篇
  2002年   32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301.
随着信息化网络化时代的到来.电脑在各个领域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以网络为基础.以各种具体技术为工具的新型管理手段.在环境的保护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使用。本文通过对遥感技术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研究。掌握信息化监控的具体实施手段,希望能对环保工作者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02.
2013年6月,由贵州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贵州省企业联合会共同组织的2013贵州企业100强名单发布,贵州粤黔电力有限责任公司入围2013年贵州100强企业行列,这是粤黔公司连续6年获贵州100强企业荣誉。据悉,100强企业的评审是为了全面反映贵州省大企业的发展状况,并参照"中国500强"的排序规则和其他省份的通行做法,在企业自愿申报的基础上,以2012年企业营业收入为入围标准,由省  相似文献   
303.
张艳军 《四川环境》2010,29(1):47-50,64
从三峡库区水环境安全预警平台背景作用与意义,提出基于SOA的B/S与C/S相结合的技术架构设计及数据库层、组件服务层和集成应用层3层架构体系,探索GIS多源数据标准、GIS与模型库以及基于WebService接口的应用服务的平台集成技术实现;指出研究成果在水环境管理应用中不断完善。  相似文献   
304.
我国环境信息化存在基础设施和系统建设分散,数据难以共享,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程度低,公众服务能力弱等问题,难以满足新时期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要求.美国环保署在环境信息管理方面建立了一套完善的组织架构和管理体制,实现了环境数据的共享、开放和信息资源的综合开发与利用.本文介绍了美国环保局的首席信息官(CIO)制度,信息化基础设施统一建设和运维等信息化管理制度,以及设施登记系统,有毒物质排放清单,我身边的环境,环境数据仓库,环境数据传输与交换等信息系统,结合我国的环境信息化建设,提出了若干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05.
为准确分析影响避险安全效果的关键因素及其非线性影响关系,设计并实施了驾驶模拟试验。首先,利用模拟器及眼动仪采集各场景下驾驶人行为、眼动特征数据;其次,在相关性分析的基础上,采用随机森林等多种集成机器学习算法分析影响避险安全效果的因素,并对其重要度进行排序,采用GridSearch算法优化参数;最后,利用部分依赖图(Partial Dependence Plot, PDP)可解释性方法分析影响因素与避险安全效果之间的非线性关系。结果表明:影响特征与避险安全效果之间非线性关系明显;当特征数为6,特征分别为制动反应位置、制动反应时间、车速、刹车深度、纵向加速度、首次注视时间时的LightGBM模型效果最好,此时F1为86.07%。如制动距离较近,则高危险状况可能性明显增加;反应时间影响并不明显,但如反应过慢(超过0.9 s)则会造成风险概率升高;车速明显低于正常速度时避险安全效果不佳,往往是因为驾驶技能不强或处于分心状态;较低的减速度往往造成高危险状况,高减速度对于避免高危险状况有一定作用;制动深度不足往往伴随着高危险状况;首次注视时间过早或过晚都容易造成高危险状况,过...  相似文献   
306.
适应是应对气候变化的主要方式之一,适应技术体系的集成创新是适应气候变化行动的关键内容。在不同层面建立适应气候变化技术的集成创新机制,构建不同部门或区域适应气候变化技术的集成创新体系是我国实现有效应对气候变化的必要途径。本文解析了"适应气候变化技术体系的集成创新"的内涵,即不同适应主体和部门对各种适应技术进行选择、优化、配置,相互之间以最合理的结构形式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由适宜要素组成的、优势互补的、匹配的有机体系,从而使适应技术体系的整体功能发生质变的一种自主创新过程。集成创新可以使适应气候变化不同主体或部门的资源、技术、能力等实现重新组合并且优化,进而增强适应气候变化的效果。提出了我国适应气候变化技术体系集成创新机制,包括:适应气候变化技术的整合集成机制、适应气候变化技术的科技创新机制、适应气候变化主体的组织机制、适应气候变化部门的协同合作机制,以及适应气候变化的资金机制。整合是适应气候变化技术实现集成的重要手段,科技创新是适应技术创新研发的主体力量,组织机制是实现集成创新的体制基础,协同是实现适应技术集成创新的关键保障,资金机制是集成创新的物质基础。最后指出应对气候变化的适应技术体系需要充分发挥集成创新的力量,从不同层面的适应主体的组织机制开始,充分整合适应气候变化技术体系,发挥不同适应部门的协同机制,建立完善的国家适应气候变化科技创新机制,同时合理利用资金机制,从而建立完善的适应气候变化技术的集成创新机制。  相似文献   
307.
<正>"双控"机制指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简称为"双重预防机制"。2016年10月,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下发了《关于实施遏制重特大事故工作指南构建双重预防机制的意见》(安委办[2016]11号),提出"构建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是遏制重特大事故的重要举措",要求各地区、各有关单位按照安全生产"关口前移,源头管控"原则,迅速贯彻、积极行动,结合实际大胆探索、扎实推进双重预防机制建设。  相似文献   
308.
本文以西部某市为例,对应急管理信息化建设现状进行分析,研究了问题短板,提出了对应急管理信息化深化应用的建设思路。聚焦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中各有关部门基础信息数据的共享应用,侧重于在现有成熟技术、财政投入的基本条件下,尽快实现基层推广应用,并随经济社会发展进步不断更新升级。  相似文献   
309.
为全面提升应急管理信息化工作水平,充分发挥信息化工作在保障本区城乡运行安全中的作用,2020年12月31日,崇明区应急局开展了信息化单兵演练,并进行了工作部署.崇明区应急局领导班子及各科室相关负责人参加了此次会议,演练由应急指挥科科长符强主持.  相似文献   
310.
身边榜样     
《广东安全生产》2020,(3):26-27
给应急插上智慧的翅膀——记省应急管理厅科技和信息化处谭彦秋同志谭彦秋,自省应急管理厅成立以来,以强烈泊责任心、饱满积极的状态投入了各项工作。面对科信处工作量大,任务艰巨、人员少、专业背景人员更少的现状,主动作为,勇于承担,工作上认真细致,力争上游。“信息化工作专业性很强。再不能像过去走粗放型建设道路,要搭建起专业的技术框架和技术支撑体系。”谭彦秋耐心而细致地向记者阐述自己对应急管理领域信息化工作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