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费全文 | 13427篇 |
免费 | 1038篇 |
国内免费 | 1981篇 |
安全科学 | 2590篇 |
废物处理 | 765篇 |
环保管理 | 1263篇 |
综合类 | 7944篇 |
基础理论 | 766篇 |
污染及防治 | 1587篇 |
评价与监测 | 874篇 |
社会与环境 | 228篇 |
灾害及防治 | 429篇 |
2024年 | 112篇 |
2023年 | 357篇 |
2022年 | 484篇 |
2021年 | 567篇 |
2020年 | 458篇 |
2019年 | 442篇 |
2018年 | 365篇 |
2017年 | 394篇 |
2016年 | 438篇 |
2015年 | 562篇 |
2014年 | 1011篇 |
2013年 | 675篇 |
2012年 | 767篇 |
2011年 | 738篇 |
2010年 | 620篇 |
2009年 | 649篇 |
2008年 | 633篇 |
2007年 | 646篇 |
2006年 | 641篇 |
2005年 | 660篇 |
2004年 | 643篇 |
2003年 | 711篇 |
2002年 | 564篇 |
2001年 | 404篇 |
2000年 | 347篇 |
1999年 | 300篇 |
1998年 | 307篇 |
1997年 | 303篇 |
1996年 | 259篇 |
1995年 | 269篇 |
1994年 | 201篇 |
1993年 | 178篇 |
1992年 | 145篇 |
1991年 | 173篇 |
1990年 | 227篇 |
1989年 | 186篇 |
1988年 | 4篇 |
1987年 | 6篇 |
g/L,温度为30~40 °C,介质pH(不调整),反应时间为2 h。 相似文献
目前地下水水质评价方法众多,选择合适的评价方法对地下水的管理与利用具有重要意义。以北京市朝阳区2020年枯水期采集的地下水水样检测结果为基础,利用改进的层次分析法、单因子指数法和综合污染指数法对地下水水质进行评价,并对比3种方法评价结果的准确性以及存在的不合理之处。结果表明:1)3种方法的水质评价结果差异较大,改进的层次分析法的水质评价结果最优,单因子指数法的评价结果最差,综合污染指数法的评价结果与其他方法的一致性最高;2)在进行水质评价时可优先选择综合污染指数法,单因子指数法适用于水质要求较高或超标污染物少的水体,改进的层次分析法适用于有多种污染物超标的水体;3)为进一步确定3种方法对地下水水质评价结果的准确性,将3种方法的评价结果与可靠性分析结果进行对比,发现改进的层次分析法、单因子指数法和综合污染指数法与可靠性分析的水质评价结果相同的占比分别为90.48%、42.86%、47.62%。因此,在对地下水水质进行综合评价时,可使用改进的层次分析法。
相似文献环境影响评价(简称环评)制度具有从源头防止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重要作用,是环境保护参与综合决策的重要途径。200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简称环评法)的实施确立了环评这一环境管理制度的法律地位,是我国环评制度发展的里程碑。在环评法实施的20年间,从项目环评到规划环评,再到大区域战略环评与政策环评,我国环评制度实现了飞跃性发展。基于环评制度的研究与实践进展识别现存不足,可为我国下阶段环评制度发展提供参考。本文首先回顾环评制度体系发展,其次基于文献计量与可视化分析的方法,对环评法实施20年来我国环评制度研究进展进行总结与热点分析,结合分析结果梳理总结我国环评制度实践进展。建议未来从深入环评与排污许可制度衔接、加强事中事后监管、提高规划环评地位、加强政策环评发展和提高公众参与有效性等方面,进一步提高我国环评制度实施的有效性,助力我国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和经济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规划环境影响跟踪评价制度是规划环评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完善跟踪评价制度对健全以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为主体的预防体系具有重要意义。在分析我国规划环境影响跟踪评价制度与实践进展的基础上,系统梳理了现行制度存在的启动情形不明、程序亟待规范、约束力不足等问题,并从按照审查意见要求启动跟踪评价、保障生态环境部门知情权与建议权、强化违反跟踪评价义务的法律后果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的修订完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