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安全科学   23篇
环保管理   5篇
综合类   28篇
基础理论   1篇
污染及防治   1篇
社会与环境   8篇
灾害及防治   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41.
"爱心"教育是要给学生一份爱、一份尊重和理解。孩子是可爱的、淳朴的,每个孩子有每个孩子的特点,特别是有着明显个性的孩子,他们更需要教师进行耐心细致的教育。对于班里所谓的差生,要用宽容的胸怀去包容,用真诚的爱心去感化,用赏识的眼光来看待。  相似文献   
42.
语感是人对语言的直觉的整体的感受,或是由语言文字而引起的复杂的心理活动和认识活动的过程,是把握语言文字的一种能力。学生只有对语言文字具有敏锐而又丰富的感悟能力,才能心领神会,引起情感共鸣。  相似文献   
43.
在农村社会转型背景下,从人地关系视角探讨农户地方依恋对其村庄环境治理参与意愿的影响,对剖析农村环境治理难题意义重大。以湖北省为例,利用1074份农户微观调查数据,从环境心理学视角下的人地关系出发,探讨了地方依恋对农户村庄环境治理参与意愿的影响,并进一步运用工具变量法(IV-Oprobit)进行内生性处理与稳健性检验。结果表明:①农户地方依恋水平整体一般,通过提高农户对村庄的依恋水平,可显著提升其村庄环境治理参与意愿。具体而言,农户地方依恋水平每提高1个单位,可使其环境治理“非常愿意”参与的概率提升35.51%。②社会信任在地方依恋对农户村庄环境治理参与意愿影响中发挥显著的调节和中介作用。一方面,地方依恋对农户村庄环境治理参与意愿的影响会随着农户社会信任水平的提高而不断增强;另一方面,地方依恋能够显著增强农户社会信任水平,从而提升其村庄环境治理参与意愿,即社会信任是地方依恋影响农户村庄环境治理参与意愿的重要传导中介,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比重为23.37%。③代际差异分析表明,在新生代和老一代农民群体中,地方依恋对其村庄环境治理参与意愿影响均显著。此外,性别、环保意识和环保态度等对农户村庄环境治理参与意愿也产生显著影响。据此,应加强村庄基础设施和文化建设等,不断增强农户的村庄认同感和依恋感,进而在美丽乡村建设中提升农户村庄环境治理参与水平。  相似文献   
44.
用户说:我们已经越来越清楚地看到技防手段的优越性和重要性。把安全交给别人来管,决心是不容易下的,安全的合作,信任是根本。  相似文献   
45.
在政府主管的小农水供给模式无法完全满足农业分户经营的需要的现实背景下,农户参与供给是实现小农水供需平衡的有效方式。本文利用黄河灌区宁夏、内蒙古、陕西、河南和山东五个省份1558户微观农户数据,引入农户社会信任和合作能力因子,考虑农户农业收入水平和所处省份差异,采用多群组结构方程模型,探究农户参与小农水供给的行为。首先,运用信度和效度检验对农户参与小农水供给行为量表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运用多群组结构方程模型,以农户农业收入水平和所处省份为调节变量,分析农户社会信任和合作能力对其参与小农水供给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农户的社会信任和合作能力显著正向影响农户参与小农水供给的意愿,其中农户的合作能力影响程度较大,农户的社会信任影响程度次之;农户的社会信任、合作能力和参与供给意愿对其参与小农水供给行为有显著正向影响,且影响程度最大的是农户的参与供给意愿,其次是农户的合作能力,最后为农户的社会信任;农户的社会信任对其合作能力有显著正向影响。多群组分析表明,农户的农业收入水平及其所处省份显著调节农户参与小农水的供给行为。其中,农业收入作为调节变量结果显示,农业收入高的农户参与小农水供给的意愿更强烈,参与供给行为水平更高;产生参与供给意愿后,农业收入中等偏上和中等偏下的农户更容易将意愿转化为行为。省份作为调节变量的结果显示,陕西、河南和山东农户的社会信任和合作能力对其参与小农水供给意愿的影响较大,河南和山东农户更容易将参与供给意愿转化为行为;宁夏和内蒙古农户的合作能力对其参与供给行为影响程度较大。根据以上结果,政府应根据不同地区农户的收入水平、社会信任和合作能力等实际情况,充分调动本地的社会资源,引导农户认识到参与小农水供给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提高农户参与小农水供给的意愿和行为水平,促进小农水供需平衡的实现。  相似文献   
46.
刘华杰 《绿叶》2012,(4):43-48
提倡绿色生活,对于学者,要认真讨论"论证";针对社会上的一般成员,要用"说服"代替"论证"。想通过严格推理给出必然性论证,是不可能的。接受、践行绿色生活先要解决世界观和人生观问题,即我们的信念是什么,我们想做什么样的人,想过怎样的生活?倡导绿色生活,需要全社会有尚俭之风,上层社会要先作出表率。  相似文献   
47.
瑞典医学教授哈恩.卡尔森在瑞典《科学日报》上发表文章说,地铁空气中含有大量有害微粒,它们主要来自燃料的不充分燃烧及车轮与轨道的摩擦,其对乘客健康造成的伤害比汽车尾气还要大。卡尔森教授通过对斯德哥尔摩地铁空气的  相似文献   
48.
危机救援团队是一种典型的临时团队,成员间的快速信任问题是研究的焦点。采用量表施测和情景模拟实验的方法,借助"公物两难"的研究范式,探讨责任感和风险感知阈两个变量对临时团队快速信任的影响。研究发现:责任感因素主效应显著,体会到较高责任感的个体更倾向于表现出合作行为和快速信任;风险感知阈因素主效应显著,对风险不敏感的个体倾向于表现出合作行为和快速信任;风险感知阈与责任感因素交互作用不显著。根据研究结论,具体提出危机救援团队建立快速信任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49.
一般来说争议的处理方式有以下几种:协商、调解、仲裁、诉讼。协商是争议双方自行协调解决争议的方式。调解、仲裁、诉讼都是三方解决方式,因劳动者、用人单位之外的第三方的不同和解决程序、强制力来源的不同而存在区别。协商的机制是以双方的信任关系和互利妥协为依托来解决争议的。  相似文献   
50.
探索公众的自然灾害认知,有助于揭示风险潜在因素,为开展有效的风险沟通和风险管理提供基础依据.依据在重庆、湖南等部分省市的洪灾易发区开展社会调查收回的635份有效问卷,通过统计分析公众对于区域社会减灾能力的信任及其水灾认知,并探讨了信任对认知的影响.结果表明,公众对于社会减灾能力持信任态度,信任高低依次为:监测预警预报>基础设施>防洪工程>政府应急管理,且信任的高低受年龄、灾害经历和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而存在差异.减灾能力信任会影响到公众的灾害风险认知,信任的增强会降低公众对洪灾的恐惧心理和对风险大小的判断,同时产生积极和消极并存的防灾行为倾向.因此构建"文化自觉"的科学防灾文化观有利于正确指引公众认识到减灾措施及能力的限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