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7篇
安全科学   9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6篇
综合类   42篇
基础理论   1篇
污染及防治   18篇
评价与监测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崔连起  张键 《环境工程》1993,11(4):9-11
本文介绍一种新颖的纯氧曝气废水处理工艺。其主要特点是,充氧与生化反应分别在两个独立的设备中进行,该工艺还有污水回流系统,所用充氧器可使废水溶解氧达40~60mg/L。污泥活性高;适当调节回流比可保证生化反应池在最佳工况下运行;氧的利用率可达100%。该工艺具有设备简单、安全可靠、占地面积少、投资省等优点。本文还给出主要构筑物设计参数。  相似文献   
52.
《环境保护》1995,(3):32-33
节能曝光设备──ZY型自吸式涡轮充氧机一、前言在污水好氧生物处理过程中都需要充氧,目前一般多用鼓风机曝气,鼓风曝气噪音大,设备繁杂,包括鼓风机,管道、阀门、曝气头等,投资大,维护困难。80年代国外出现充氧机代替鼓风曝气系统,该机构造简单,维护方便,造...  相似文献   
53.
采用纳米TiO2光催化降解酸性嫩黄.当进水中嫩黄质量浓度为20 mg·L-1时,通过速率常数的比较得出反应的最佳条件为:TiO2的投加质量浓度为600 mg·L-1,pH值为3.56.当向UV/TiO2体系中投加H2O2对,UV/TiO2体系与H2O2具有协同作用.向溶液中充氧也能提高酸性嫩黄的光催化降解速率,但效果不如投加H2O2明显.  相似文献   
54.
组合工艺修复受污染河水的模拟河道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模拟河道反应器,研究了通过曝气充氧,设置阻流板,并辅以投加高效微生物的组合工艺对污染水体的修复效果。研究表明该河道自然运行状态下对COD、TP、NH3-N、TN去除率分别为7.44%、4.88%、5.70%和10.60%,组合工艺条件下系统对COD、TP、NH3-N、TN去除率分别提升至33.96%、17.29%、20.73%和25.43%。组合工艺对污染水体具有良好的修复效果,能为城市河道治理工程的实施提供依据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55.
在中试水平上考察了3种不同开孔直径的穿孔曝气管(A:φ4mm,B:φ2mm,C:φ1mm)对一体式膜-生物反应器整体性能的影响.清水充氧性能试验表明,3种穿孔管条件下的反应器整体充氧性能基本一致;流态特性分析显示,3种穿孔管条件下的反应器流态均近似完全混合流.水动力学特性试验发现,升流区液体表观流速随着升流区曝气强度的增大呈现先上升后趋于稳定的现象,低曝气强度[<120m3/(m2·h)]时穿孔管A条件下的升流区液体表观流速最高,高曝气强度[>120m3/(m2·h)]时3种穿孔管条件下的升流区液体表观流速趋于一致(稳定值约为0.43m/s),恒通量膜过滤试验表明,穿孔管A条件下的跨膜压差上升速率(0.0382kPa/h)低于穿孔管C(0.05kPa/h).对本中试装置来说,开孔直径较大的穿孔管A的综合性能优于开孔直径较小的穿孔管B和C.  相似文献   
56.
利用充氧和回流强化波形潜流人工湿地的脱氮效果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任拥政  章北平  海本增 《环境科学》2007,28(12):2700-2704
为提高人工湿地对氨氮的去除能力,在本实验中将传统波形潜流人工湿地进行改造,于第2个波形区间内安装曝气管,改善湿地内氧气分布状况,提高湿地的硝化效果,并与传统波形潜流人工湿地进行对照试验.结果表明,由于大部分COD在第2波形区间充氧过程中得到去除,因此在第3波形区间硝化菌成为优势菌种,使湿地中硝化程度达到90%以上,出水中COD值大幅下降,耐进水冲击负荷的能力明显加强.在第2阶段将湿地出水按50%的回流比回流湿地起端,原污水在湿地起端和1/3处分别进水,证明1/3处进水总氮去除率最高,达到50%左右,水力负荷在0.8 m3/(m2·d)时,COD有机负荷达到56~112 g/(m2·d),氨氮负荷达到20~28 g/(m2·d).  相似文献   
57.
在对“厌氧池+跌水充氧接触氧化池+水耕蔬菜型人工湿地”生物生态耦合技术应用于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进行实证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生物与生态处理单元各自的主要去除对象和效率,为生物生态技术的合理耦合提供了依据。结果表明:在进水COD、TN、TP质量浓度波动范围为51.20~211.12,28.29~122.12,1.26~5.97mg/L时,出水平均质量浓度为15.80,5.51,0.34mg/L,出水水质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一级A标准。污水中COD、TN、TP的78%,85%,50%的去除是在生物处理单元完成的,而TP的达标排放还必需生态处理单元的参与。整个处理技术处理效果良好,运行费用低,适合在条件允许的农村地区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58.
孔口分布及空气流速对充氧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验采用鼓风曝气,改变曝气量,研究孔口分布及空气流速对清水充氧性能的影响。通过考察氧总转移系数KLa(20)、充氧能力N0和氧转移效率E3项指标,得出该曝气设备的最佳运行条件:在曝气量为9 m3/h时,选用曝气器B进行曝气。这样可以得到较高的KLa(20)(1.816 h-1)、N0(0.105 kg/h)和E(4.151%),为曝气设备的实际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9.
孔径对微孔曝气充氧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孔径是微孔曝气产品最重要的参数之一,研究孔径对微孔曝气氧传质的影响对于提高微孔曝气器充氧性能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在1.5 m水深条件下对不同大小孔径的钟罩型塑料微孔曝气器充氧性能进行评价。结果发现,在实验条件下,微孔曝气器的阻力损失RL、标准氧总转移系数KLas、标准氧转移速率SOTR,标准氧转移效率SOTE及理论动力效率E随孔径增大而显著减小。  相似文献   
60.
曝气充氧和人工造流技术修复河道污染水体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基于模拟河道反应器,考察了曝气充氧及人工造流技术对污染水体的修复效果。结果表明,河道本身具有一定的自净能力,自然运行条件下对COD、TP、NH3-N和TN的去除率分别为7.44%、4.88%、5.70%和10.60%。通过对模拟河道进行曝气充氧,最佳气水比条件下对COD、TP、NH3-N和TN的去除率分别为15.33%、10.45%、6.78%和21.18%。在曝气基础上通过设置人工阻流板,对COD、TP、NH3-N和TN的去除率分别为26.82%、16.07%、9.51%和23.80%。结果初步显示,通过曝气充氧和人工造流技术的集成应用研究,对污染水体具有明显有效的修复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