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58篇
  免费   160篇
  国内免费   768篇
安全科学   99篇
废物处理   99篇
环保管理   73篇
综合类   1281篇
基础理论   372篇
污染及防治   307篇
评价与监测   37篇
社会与环境   10篇
灾害及防治   8篇
  2024年   22篇
  2023年   49篇
  2022年   65篇
  2021年   91篇
  2020年   75篇
  2019年   78篇
  2018年   46篇
  2017年   76篇
  2016年   59篇
  2015年   95篇
  2014年   143篇
  2013年   102篇
  2012年   81篇
  2011年   127篇
  2010年   111篇
  2009年   113篇
  2008年   117篇
  2007年   106篇
  2006年   108篇
  2005年   94篇
  2004年   107篇
  2003年   68篇
  2002年   75篇
  2001年   48篇
  2000年   36篇
  1999年   35篇
  1998年   29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26篇
  1993年   21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65 毫秒
821.
对商业催化剂中最常见的载体钛白粉的脱硝活性和选择性展开实验研究,探究了不同钛白粉在相同实验参数下脱硝率的差异和N2O生成量的变化规律,并从组成成分、比表面积和孔容积等方面对各种钛白粉进行对比分析,以探究其脱硝性能差异的原因。实验表明,6001和6002表现出相似的脱硝活性,且高于6003和6009;WO3能较为有效地发挥活性组分的作用,而Na2O、K2O等对于脱硝活性的影响不大;6001在低于400℃时生成更多的N2O,但超过400℃后明显低于6003和6009;负载WO3和掺加SiO2对钛白粉的孔隙结构没有太大的影响,但BaSO4的添加会显著影响钛白粉的孔隙结构。  相似文献   
822.
采用固定床吸附系统,对自制褐煤活性焦的脱汞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研究发现自制活性焦对烟气中Hg0有一定的吸附能力,随着Hg0的入口浓度的增加,活性焦质量的增加,活性焦的吸附量也在增加。40mg时3号活性焦由10ng/min汞入1:2浓度时26.68%的最大吸附效率提高到40ng/min汞入口浓度时的53.12%。10ng/min汞入口浓度时3号活性焦在40mg时的最大吸附效率为26.68%,而在80mg时吸附效率提高到43.2%。烟气中的SO2、NO气体对活性焦吸附汞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在试验的基础上建立了固定床吸附系统的数学模型,基于Lan—mguir吸附系数,考虑吸附过程中颗粒内、外的传质控制过程,建立质量平衡方程。通过Matlab模型计算,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基本吻合,计算的活性焦脱汞效率要优于试验数值,计算的是理想情况下活性焦对汞的吸附效率,实际情况会有所降低。  相似文献   
823.
通过检测活性污泥的电子传递体系活性以及生物多样性,研究Ni2+对活性污泥微生物活性及群落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系统相比,5mg/L的Ni2+对2,3,5-lriphenylteItrazoliumchloride(TTC.ETS)活性未产生显著的影响;但当Ni2+的浓度进一步增大到10、20和40mg/L后,其对序批式反应器内活性污泥TTC—ETS活性的抑制率分别达到(36.794-11.14)%、(55.88±13.90)%和(70.97±6.78)%。低浓度Ni2+.能增强活性污泥微生物对碳源的利用,但高于10mg/L的Ni2+则显著抑制了活性污泥微生物对碳源的利用。各个SBR系统中微生物群落最常见的物种相近,物种丰富度和均一性则均有所不同,其中群落物种丰富度随着Ni2+浓度的增加而逐渐减小。TTC—ETS活性、平均每孔颜色变化率、Shan—liOn指数和Simpson指数,与Ni2+的胁迫浓度之间的显著相关性表明,它们均可有效地表征Ni2+胁迫对活性污泥微生物活性及群落多样性的影响程度。  相似文献   
824.
研究了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厂渗沥液中Ca2+对厌氧颗粒污泥膨胀床反应器(EGSB)处理效果的影响,并采用静态实验方法考察了Ca2+对厌氧颗粒污泥产甲烷活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进水COD为17000mg/L的条件下,当Ca2+浓度低于6000mg/L时,EGSB对COD去除率达93%以上;当Ca2+浓度高于6000mg/L时,COD去除率随运行时间明显下降,并在污泥中形成大量沉淀。静态实验结果表明,废水中低浓度Ca2+促进了厌氧颗粒污泥的产甲烷活性,但高浓度Ca2+明显抑制了其产甲烷活性,这是导致高Ca2+浓度条件下EGSB对COD去除率降低的主要原因。研究表明,颗粒污泥产甲烷活性恢复程度随Ca2+浓度增加而减弱。  相似文献   
825.
为了研究灭活厌氧污泥和活性厌氧污泥对问二氯苯(m-DCB)的吸附,考察了吸附平衡时间、吸附动力学、吸附等温线、吸附热力学、污泥投加量和pH对吸附m-DCB的影响。结果表明,2种污泥对m-DCB的吸附在1h内达到平衡。应用伪一级、伪二级反应动力学对实验数据进行验证,表明厌氧污泥吸附m-DCB更符合伪二级反应动力学模型。2种污泥对m-DCB的吸附都可以用Langmuir和Freundlich吸附模型拟合,但Langrnuir吸附模型的拟合结果要好于Freundlich模型,且活性厌氧污泥的吸附性能显著高于灭活厌氧污泥。从吸附热力学上看,该吸附为放热反应,低温有利于吸附反应的进行。pH值对2种污泥吸附m-DCB的影响很小。  相似文献   
826.
活性焦吸附对反渗透浓水膜蒸馏减排工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莉莉  王军 《环境工程学报》2014,8(4):1305-1310
本研究采用膜蒸馏(MD)技术,对煤化工废水2套处理工艺——(1)"混凝-超滤(UF)-反渗透(RO)工艺"和(2)"混凝-活性焦(AC)吸附-超滤-反渗透工艺"的RO浓水进行浓缩。通过对比分析MD的膜通量、产水水质以及膜污染等指标,重点考察AC吸附预处理对后续MD工艺的影响。结果表明,AC吸附作为前置膜处理工艺,可有效降低污染物在膜表面的沉积,减少膜润湿现象,并提高膜通量。GC-MS分析表明,AC能有效吸附废水中的酮类、醇类、酯类以及杂环类等挥发性有机物,降低MD过程中挥发至产水侧的有机物浓度,从而提高MD产水水质。  相似文献   
827.
根据2012年厦门市区空气中O3的监测数据及2013年4月至5月过氧乙酰硝酸酯(PAN)的在线监测结果,研究了厦门市O3和PAN的时空分布特征,揭示厦门市光化学污染特性及其污染物的传输规律;探讨厦门市的气候条件对光化学反应的影响,比较植物产生的挥发性有机物(VOCS)和厦门市工业排放的VOCS对光化学反应的影响。  相似文献   
828.
通过监测西安可口可乐饮料有限公司污水处理站的上流式厌氧污泥床(UASB)反应器,探讨饮料废水厌氧处理过程中COD去除率、沼气组分、氢分压、出水挥发性脂肪酸、产甲烷活性以及污泥形态。结果表明,UASB反应器对饮料废水中的COD去除率达到84.55%,产生的沼气中甲烷组分含量高达74.5%。反应器内的氢分压仅2.5 Pa,为水解发酵和产氢产乙酸过程创造了良好的条件。UASB反应器中污泥具有较高的产甲烷活性,以乙酸、丙酸和丁酸为基质时,最大比产甲烷活性分别为407.14、331.74和241.27 m L CH4/(g VSS·d)。UASB反应器中的污泥形态主要为絮状,甲烷菌中的优势菌为甲烷丝菌,同时存在少量甲烷杆菌。针对该厂UASB反应器中污泥的现状,提出了影响颗粒化的因素和控制措施,为后期的运行和管理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29.
活性污泥中活性微生物量是表征污染物去除能力的重要指标。探索了荧光染色法直接检测活性细菌的原理和测定方法,结果表明,大肠杆菌、唾液链球菌和铜绿假单胞杆菌的活菌细胞浓度与荧光光强的线性相关度都超过0.95;在惰性颗粒物浓度为20 mg/L到60 mg/L的范围内,其对荧光光强的影响可通过线性关系修正;搅拌速度为1 000 r/min且搅拌10 min时前处理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830.
采用微波辐照的方法,在混酸条件下对活性碳纤维(ACF)进行改性,制备得到一种改性活性碳纤维(M-ACF).通过小试吸附实验考察了微波功率、溶液pH值对M-ACF吸附Pb(Ⅱ)的影响.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红外光谱(FTIR)、电子能谱(EDX)等技术对ACF和M-ACF进行表征.结果表明,M-ACF表面的羧基等酸性含氧官能团增多,纤维长度变短且表面粗糙化.当M-ACF的投加量为10 mg、含铅溶液初始浓度为50 mg/L、pH为6、吸附时间为24 h、吸附温度为308 K时,M-ACF对Pb(Ⅱ)的吸附量高达248.5 mg/g.吸附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和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热力学参数表明吸附为吸热、自发的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