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31篇
  免费   121篇
  国内免费   371篇
安全科学   131篇
废物处理   41篇
环保管理   61篇
综合类   835篇
基础理论   236篇
污染及防治   160篇
评价与监测   26篇
社会与环境   20篇
灾害及防治   13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46篇
  2022年   59篇
  2021年   73篇
  2020年   45篇
  2019年   53篇
  2018年   38篇
  2017年   46篇
  2016年   53篇
  2015年   53篇
  2014年   118篇
  2013年   78篇
  2012年   79篇
  2011年   85篇
  2010年   82篇
  2009年   86篇
  2008年   78篇
  2007年   56篇
  2006年   38篇
  2005年   44篇
  2004年   43篇
  2003年   45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34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4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王琳  李雪  王丽 《环境科学研究》2017,30(7):1098-1104
为研究生物阴极在MFC(微生物燃料电池)中的应用,分别以粒径为2~4 mm的颗粒活性炭和粒径为2~4、4~8、8~12 mm的颗粒石墨为阴极基质材料,构建升流复合生物阴极型单室MFC,研究阴极基质材料的种类和粒径对MFC的产电性能和净水效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阳极基质材料为2~4 mm粒径的颗粒活性炭时,燃料电池中利用玻璃纤维取代离子交换膜,阴极基质材料为选用4~8 mm粒径颗粒石墨的反应柱产电量最大,为534 mV(外电阻为1 000 Ω),最大功率密度达到631.6 mW/m3,库伦效率为3.82%;阴极的pH越低越有利于阴极的产电反应;不同阴极基质材料的MFC对CODCr去除率均在80%左右,TN、NH4+-N及TP的去除率最高可分别达到79%、93%和34%.研究显示,阴极基质材料的种类和粒径对MFC的产电性影响较大,但对其净水效能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52.
为了揭示喷播基质中土壤菌对植物的影响机制、筛选出优势土壤菌配置模式,以适应性极强的紫穗槐(Amorpha fruticosa)为试验材料,将筛选鉴定的3种土壤菌--细菌苏云金杆菌(nl11,专利号nl-11)、真菌卵形孢球托霉(nl15,专利号nl-15)和放线菌嗜热一氧化碳链霉菌(nl1,专利号nl-1),配制成无菌(CK)、单菌(nl11、nl15、nl1)、两种菌混合(nl11+nl15、nl11+nl1、nl15+nl1)和3种菌混合(nl11+nl15+nl1),共8种配置方式等比例混入基质中进行温室盆栽试验,分别观测其对紫穗槐幼苗的光合色素含量、光合特性以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无菌苗相比,其他7种处理的紫穗槐幼苗w(Chlb)显著高于对照,除nl15+nl1和nl15+nl1+nl11外,其他处理的幼苗w(Chla)和w(Chl)均显著高于对照;除nl15+nl1处理外,其他处理的幼苗w(Car)显著高于对照.相比对照,nl11+nl15处理的幼苗净光合速率(Pn)显著提高123.5%,nl11处理的幼苗净光合速率(Pn)、水分利用效率(WUE)和光系统Ⅱ(PSⅡ)最大光化学量子产量(Fv/Fm)显著提高148.72%、156.21%和5.74%,nl15处理的幼苗PSⅡ实际光化学效率(ΦPSⅡ)显著提高,nl11+nl15+nl1处理的幼苗净光合速率、光化学淬灭系数(qP)与电子传递速率(ETR)显著提高173.59%、12.58%和5.13%,nl1处理的紫穗槐幼苗初始荧光(Fo)与最大荧光(Fm)显著低于无菌幼苗10.05%和19.86%.通过土壤菌施用,显著促进了紫穗槐幼苗的光合色素的合成,提高气孔导度、水分利用效率、蒸腾速率和净光合速率,降低气孔限制值,增强了植株对有效光的利用,并且防止过剩光能对光合机构的进一步伤害,提高抗逆性和适应性,并以nl11、nl11+nl15和nl11+nl15+nl1这3种配置模式效果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53.
在对全国多晶硅企业区域分布、工艺技术、四氯化硅综合利用情况调查了解的基础上,全面分析了多晶硅企业危险废物的主要种类及产生特点,在此基础上,对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识别出多晶硅企业危险废物产生规律、危害特性,抓住多晶硅企业危险废物的日常管理内容和重点,从而促使多晶硅企业危险废物的日常监督管理更加规范、准确。  相似文献   
54.
生物陶粒反应器的氢自养反硝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陈丹  王弘宇  宋敏  杨开  刘晨 《环境科学》2013,34(10):3986-3991
利用氢自养反硝化生物陶粒反应器处理硝酸盐废水,探讨了生物陶粒反应器中氢自养反硝化生物脱氮的实现过程.考察了水力停留时间、进水硝氮负荷、进水pH值、温度、供氢量等因素对反应器脱氮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水力停留时间为24 h和48 h时,反应器对硝酸氮的平均去除率分别达到94.54%和97.47%.在水力停留时间为5~16 h时,NO-3-N去除率随水力停留时间的缩短而降低;进水NO-3-N浓度较低时,NO-3-N的降解速率随其浓度的升高而增大,当NO-3-N浓度大于110mg·L-1时,氢自养反硝化反应受到抑制;中偏碱性环境较酸性或碱性环境更利于反应器对硝酸盐的去除;反应器有较宽的温度适应范围,最适温度为25~30℃;当反应器供氢不足时,脱氮效果明显降低,表明了氢自养反硝化菌对氢气利用的专一性.在整个运行阶段,出水中亚硝酸氮浓度一直保持在较低水平.  相似文献   
55.
水体悬浮颗粒物对斜生栅藻生理生化及光合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研究不同浓度(30、40、50、60、70 mg·L-1)和不同粒径(0~75μm、75 ~ 96μm、96 ~150 μm、150~ 250 μm)水体悬浮颗粒物对斜生栅藻(Scenedesmus obliquus)叶绿素a含量、抗氧化系酶活性、脂质过氧化物丙二醛(MDA)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及光合参数变化的影响,探讨了水体悬浮颗粒物对斜生栅藻生理生化及光合活性影响的机制.结果表明,预处理与未处理悬浮颗粒物在一定浓度范围内会促进藻类生长,超过各自临界浓度(预处理为40 mg·L-1、未处理为50 mg·L-1)后,随着颗粒物浓度的增加会对藻类生长产生抑制现象未经处理的相同浓度不同粒径颗粒物对斜生栅藻都表现出抑制作用,0~75μm粒径组颗粒物作用下藻体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MDA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等均显著区别于其他粒径组的作用(p<0.05).经过预处理的相同浓度不同粒径颗粒物中,96~150μm粒径组对藻类的生长抑制较其他粒径组明显,且小粒径组颗粒物对藻类体内SOD、CAT、MDA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等影响较大.受不同浓度悬浮颗粒物胁迫的斜生栅藻相对电子传递速率随着时间延长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但这种抑制作用在藻细胞的耐受范围,藻细胞可以通过自身调节将电子传递速率恢复到正常水平甚至更高以抵抗逆境环境.  相似文献   
56.
酱糟与醋糟混合发酵产沼气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酱糟、醋糟是我国食品酿造行业产生的废弃物,通过厌氧发酵不仅可以解决废糟处理问题又可获取能源.因此本研究在中温(35±1)℃的条件下,根据C/N比的不同,进行了酱糟/醋糟干物质(TS)比分别为1∶0(N1)、1∶1.5(N2)、1∶3(N3)、1∶7(N4)、1∶18(N5)和0∶1(N6)的混合发酵实验.结果表明,单一酱渣的延滞期为17.46 d,混合发酵明显缩短了延滞期,为3.00-3.83 d;混合发酵组(N2~N5)累计产甲烷量的实验结果比计算结果分别提高了1%、16%、14%和10%,其中,N3组C/N比为25.7∶1,提高最为明显;各组发酵产生的沼气的甲烷体积分数在65%~ 70%之间;Gompertz模型拟合可以用于酱糟和醋糟混合发酵产甲烷的过程;酱、醋糟发酵的产酸类型以乙酸型发酵为主.  相似文献   
57.
微生物-化学水解联合作用下烟嘧磺隆的降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小林  李咏梅  袁志文 《环境科学》2013,34(7):2889-2893
从被烟嘧磺隆污染的人工湿地土壤中分离出1株能够在葡萄糖存在下降解烟嘧磺隆的微生物,通过16S rDNA序列同源相似性分析,初步鉴定该微生物为Klebsiella sp..它能够以烟嘧磺隆为唯一氮源生长,其最适生长条件为:温度35℃,初始pH为中性偏酸.水解试验表明,烟嘧磺隆在中性和碱性条件下比较稳定,在酸性条件下水解较快.生物降解试验发现,当培养液中葡萄糖浓度为5 g.L-1时,在温度35℃、初始pH为7的条件下培养10 d后烟嘧磺隆有99.4%得到降解,同时溶液的pH从7.0降低至4.0;而降低葡萄糖浓度分别为500 mg.L-1和100 mg.L-1时,培养10 d后烟嘧磺隆的降解率仅为11.7%和6.6%,溶液的pH始终在7左右.进一步研究表明烟嘧磺隆的降解是由于微生物代谢葡萄糖产生了酸性环境,pH降低引起了烟嘧磺隆水解,菌种对烟嘧磺隆降解的实质是微生物-化学水解联合作用.  相似文献   
58.
研究了餐厨垃圾与污水污泥在不同混合比例、不同污泥停留时间条件下的共消化产酸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当餐厨垃圾与污水污泥TS比为1∶3时,SRT=1 d的反应器酸化效率最高,且乙酸含量占优,产酸效果较佳;当TS之比为1∶1时,各反应器产酸量普遍高于1∶3时,其中SRT=5 d产酸反应器,最高酸化效率达5.94,产酸量最大,且乙酸含量占优,运行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59.
污水处理厂产生的污泥是一种含有许多有机物的生物质,这些有机物主要是总糖和蛋白质。实验采用4种预处理(酸、碱、热-酸和热-碱)来提高污泥的发酵产酸,并探索热预处理对酸碱调控后的剩余污泥产酸的影响。结果表明,热-碱处理方式可大幅提高SCOD的生成,最大可以达到15 364.8 mg/L,碱处理次之,热-酸处理和酸处理的贡献较小。溶解性蛋白质和总糖的溶出也表现了类似的规律,热-碱处理后溶解性蛋白质和总糖最大可以达到3 474.9 mg/L和731.4 mg/L。对挥发酸(VFAs)的研究结果表明,酸性处理反而阻碍了其生成积累,即使辅以热预处理后,产酸量仍没有得到明显提高,最佳的产酸条件仍然是热-碱预处理,最大产酸量可以达到4 783.5 mg/L。  相似文献   
60.
以纳米氢氧化钛(NTH)作为吸附水溶液中磷酸根的吸附剂,考察了NTH不同焙烧温度下的分子式及其对PO4吸附效果的影响。选择PO4初始浓度为50mg/L,通过正交试验确定在pH=2、吸附剂用量为0.1g、吸附时间3-3-为40min、温度25℃时,NTH吸附效果达到最佳,吸附量为55.5mg/g,经200、300、400及500℃焙烧后的NTH对磷酸根的吸附量逐渐减小;吸附量分别为49.4、40.6、25.5及16.8mg/g;NTH经800℃焙烧后,焙烧产物TiO2不具有吸附性。TG、XRD分析表明随着焙烧温度的升高,NTH的表面活性基团(-OH)数量逐渐减少。结果表明,吸附剂的吸附性与吸附剂表面羟基的数量有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