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80篇 |
免费 | 32篇 |
国内免费 | 109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18篇 |
废物处理 | 4篇 |
环保管理 | 25篇 |
综合类 | 268篇 |
基础理论 | 147篇 |
污染及防治 | 36篇 |
评价与监测 | 1篇 |
社会与环境 | 20篇 |
灾害及防治 | 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篇 |
2023年 | 6篇 |
2022年 | 10篇 |
2021年 | 23篇 |
2020年 | 11篇 |
2019年 | 12篇 |
2018年 | 11篇 |
2017年 | 12篇 |
2016年 | 19篇 |
2015年 | 15篇 |
2014年 | 26篇 |
2013年 | 19篇 |
2012年 | 25篇 |
2011年 | 31篇 |
2010年 | 33篇 |
2009年 | 35篇 |
2008年 | 25篇 |
2007年 | 24篇 |
2006年 | 12篇 |
2005年 | 11篇 |
2004年 | 17篇 |
2003年 | 12篇 |
2002年 | 3篇 |
2001年 | 8篇 |
2000年 | 8篇 |
1999年 | 20篇 |
1998年 | 10篇 |
1997年 | 8篇 |
1996年 | 9篇 |
1995年 | 11篇 |
1994年 | 9篇 |
1993年 | 9篇 |
1992年 | 4篇 |
1991年 | 14篇 |
1990年 | 7篇 |
1989年 | 8篇 |
1987年 | 1篇 |
1986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1.
采用厌氧酸化+二级光合细菌(PSB)流化床的组合工艺对植物压榨发酵废水进行降解实验,一级流化床(PSB1)中填料为轻质多孔炭渣,二级流化床(PSB2)为活性炭,扰动方式分别采用机械流化和机械气动组合流化,稳定运行40d。结果表明,进水酸化12h后CODCr由80000~120000mg/L降至63000~95000mg/L,进而由系统出水回流稀释至8000~12000mg/L,进入二级流化床反应器,PSB1白天厌氧光照、夜间微好氧,PSB2白天微好氧、夜间好氧,停留48h,CODCr降至295.8~384mg/L,稳定实现96.2%以上的CODCr去除率,TN去除率为71.3%。 相似文献
72.
沼泽湿地植物光合特性及固“碳”潜势对外源氮输入的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沼泽湿地典型草甸植被小叶章(Calamagrostis angustifolia)为研究对象,在三江平原进行了野外培养实验,探讨了4个不同氮素输入水平(0(NO)、6(N6),12(N12)、24(N24)g·m-2· a-1)下沼泽湿地植物生长与光合特性的响应特征,并从光合固"碳"的角度分析了小叶章沼泽湿地的固"碳"潜势.结果表明,外源氮输入明显促进了小叶章的株高、叶面积及植株数,显著增加了碳的生物量积累,到植物生长季结束,N6、N12和N24三个施氮水平下,小叶章地上部分生物量分别比对照增加了58.79%、133.11%和190.55%.同时,小叶章叶片全氮含量、叶绿素、可溶性蛋白和游离氨基酸含量也显著增加,净光合速率明显提高,分别比对照增加了20.70%、26.69%和53.54%.从光合固"碳"的角度来看,外源氮输入能够促使沼泽湿地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固定更多CO2. 相似文献
73.
周丛生物在环境领域有多种应用,载体作为其附着基质,有着重要作用。考察了5种载体上周丛生物的生物量、光合活性和基于16S rRNA和18S rRNA高通量测序分析的群落特征,结果显示不同载体的周丛生物各有优势。PP上周丛生物的生物量最高(P0.05),初期蓝细菌相对丰度达59.62%,说明其有利于生物量积累和蓝细菌附着。接触角为22°的花岗岩上周丛生物初期原核与真核生物的丰富度和多样性均最高,且Fv/Fm高于其他载体7%~9%,说明其适合更多种类微生物定殖,特别是高光合活性的生物附着,反映亲水表面更有利于多种微生物定殖。樟子松的周丛生物氮含量仅次于PP,反硝化细菌相对丰度达29%,反映出氮转化潜力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74.
水稻光合碳在植株-土壤系统中分配与稳定对施磷的响应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为探究稻田土壤光合碳的输入及分配对施磷的响应特征,本研究选用籼性常规水稻品种(中早39),在两个施磷(0 mg·kg-1和80 mg·kg-1;分别记为P0和P80)条件下进行盆栽试验,同时采用13CO2连续标记技术量化光合碳在水稻-土壤系统中的分配.结果表明,施磷显著增加光合碳在水稻地上部的分配,降低其在根际土的分配(P<0.05);施磷使拔节期水稻的光合碳含量增加了70%,根系干重降低了31%.与不施磷相比,施磷显著提高了水稻地上部全碳含量0.31 g·pot-1(P<0.05),显著降低了水稻根冠比;施磷使进入非根际土壤微生物量的光合碳(13C-MBC)显著增加了0.03 mg·kg-1,但降低其在根际土壤的分配;光合碳在非根际土壤颗粒态有机碳(POC)和矿物结合态有机碳(MOC)的分配对施磷的响应不显著,但在根际土壤施磷处理显著降低了其在POC中的含量.因此,施磷增加了光合碳在水稻-土壤系统的分配,但降低了光合碳在土壤中的积累.本研究探讨施磷对水稻光合碳在水稻-土壤系统的分配及其稳定的影响,为缺磷土壤的合理施用磷肥及其对土壤有机碳积累的影响提供理论基础和数据支撑;对理解稻田土壤光合碳的传输与分配特征及其固碳潜力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5.
本文选取假微型海链藻为目标微藻,研究其在不同氮源(硝酸盐、亚硝酸盐、铵盐和尿素)和氮饥饿条件下的生长速率和光合作用,以期为阐述海洋微藻对近岸复杂多变的氮环境适应机制提供依据。结果表明,在氮饥饿条件下,假微型海链藻的种群生长受阻,细胞内色素分解,光合作用被显著抑制;在不同氮源条件下,假微型海链藻均能生长但表现出不同的生长模式,但高浓度的铵盐能够对其产生抑制,各条件下藻细胞叶绿素a、叶绿素c 和总类胡萝卜素含量在指数生长期无显著差异,而在平台末期,尿素处理组各色素水平显著提高;假微型海链藻光系统Ⅱ的不同光合作用参数在实验末期均表现为铵盐处理组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组。综上所述,假微型海链藻能够利用不同氮源进行生长,但在不同氮源条件下,种群增长的变化模式与光合作用的响应并不一致,由此推测假微型海链藻在不同氮源条件下光合作用并不是导致其生长模式差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6.
本文以野生龙须菜(Gracilaria lemaneiformis)为受试材料,测定氧苯酮(BP-3)胁迫下龙须菜的快速叶绿素荧光、光合放氧/呼吸耗氧速率及活性氧含量的变化,研究了不同浓度的氧苯酮对龙须菜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影响,分析了氧苯酮对水生植物的伤害机理。结果表明,用5~30 μmol/L的BP-3在黑暗条件下处理30 h后,龙须菜的呼吸作用不受影响,但光合作用PSII受体侧电子传递受到明显抑制。在80 μmol/(m2·s)光下,5~30 μmol/L 的BP-3可导致光合作用光能吸收与利用的失衡并诱发活性氧的大量产生,且抑制作用随胁迫浓度升高而加剧。活性氧测定结果进一步显示,光下BP-3诱导的氧化胁迫加剧了龙须菜光合作用PSII受体侧的破坏,并进一步损伤其呼吸作用过程和光合作用PSII供体侧。 相似文献
77.
《环境科学与技术》2021,44(8):146-153
抗生素滥用已成为广受关注的环境问题,为考察抗生素对藻类的毒性效应,作者采用叶绿素荧光技术,检测不同浓度庆大霉素处理下培养72 h斜生栅藻的生长及光合活性。结果表明:随着庆大霉素浓度增加,单位细胞的叶绿素a含量减少,光合系统Ⅱ(PSⅡ)活性显著降低,PSⅡ中Q_A、Q_B和质体醌之间的电子传递受到阻遏,光合能量分配失衡,这导致藻细胞生长被抑制。另一方面,斜生栅藻通过改变光合能量分配策略来保障逆境下生长代谢所需光能的正常供应,从而缓解庆大霉素胁迫,增强自身耐受能力,确保细胞的存活。由此可见,水环境中日益增加的抗生素含量将显著改变藻类的生长增殖特性,并可能引发其他连锁反应,值得引起重视和关注。 相似文献
78.
沉水植物能有效抑制蓝藻水华,通常以铜绿微囊藻为主要优势物种,但沉水植物与铜绿微囊藻相互抑制效应是否取决于沉水植物的种植密度还需进一步探究。该研究采用透析袋方法对苦草(1 000、1 500、2 000 g/m3)3种种植密度与铜绿微囊藻(8×104、4×105、8×105cells/m L)形成共培体系,并对生物量、光合损伤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当铜绿微囊藻密度为8×104cells/m L时,种植1 000 g/m3苦草对铜绿微囊藻的抑制效果高达91.73%,同时较对照组铜绿微囊藻的Chl-a含量、光合活性Fv/Fm分别降低了93.81%、63.87%,藻蓝蛋白受到严重损伤。当铜绿微囊藻密度为4×105、8×105cells/m L时,种植1 500 g/m3苦草对铜绿微囊藻的抑制率分别为43.70%、34.99%,较对照组其Chl-a含量分别... 相似文献
79.
80.
为了研究镉胁迫对不同大麻生长的影响,以来自山西的大麻M1和来自甘肃的大麻M2、M3为材料,通过土培盆栽试验,研究了镉胁迫对大麻SPAD值、光合参数、不同组织碳水化合物含量和矿质元素含量的影响及不同地点株间差异。结果表明:镉胁迫显著降低大麻SPAD值,及其光合能力,且不同植株间存在显著差异,M1受抑制严重;镉胁迫使大麻地上部蔗糖和总可溶性糖含量显著升高,根系、叶片和籽粒淀粉含量显著降低。镉含量分析结果显示,镉主要滞留在根系中,其中M1镉积累量最高;镉胁迫显著抑制了大麻M1根系对锰和铜元素的吸收,同时也影响了其在地上部各器官的分配和积累,降低了M3对锌元素的吸收。镉对大麻的影响因大麻不同植株间及组织部位而异。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