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13篇
  免费   139篇
  国内免费   748篇
安全科学   80篇
废物处理   13篇
环保管理   52篇
综合类   1357篇
基础理论   386篇
污染及防治   154篇
评价与监测   36篇
社会与环境   11篇
灾害及防治   11篇
  2024年   28篇
  2023年   86篇
  2022年   80篇
  2021年   114篇
  2020年   100篇
  2019年   83篇
  2018年   63篇
  2017年   59篇
  2016年   61篇
  2015年   55篇
  2014年   125篇
  2013年   81篇
  2012年   79篇
  2011年   120篇
  2010年   110篇
  2009年   112篇
  2008年   101篇
  2007年   84篇
  2006年   77篇
  2005年   51篇
  2004年   74篇
  2003年   49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29篇
  2000年   39篇
  1999年   39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28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23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71.
青藏高原湖泊细菌种群结构的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藏高原东北地区位于我国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区和青藏高原高寒区的交汇地带,人为影响较少,是研究人为影响与生物种群组成的理想场所。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迅速发展,高原湖泊菌种群结构多样性研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并取得了重要成果。本文从青藏高原上应用的技术方法、细菌种群结构研究成果以及区域性的重要影响因素3个方面概述了湖泊细菌种群结构多样性研究在青藏高原上取得的进展。简单地讨论了种群多样性和影响因素的关系,对比发现,微生物种群结构的主要限制性因素会随着环境的变化发生改变。同时,微生物种群结构随着环境的变化实际上是其生理结构适应的结果。  相似文献   
172.
本文通过选择培养基从北京城市河道水体中分离富集光合细菌。首先,采用单因素实验观测其细菌生长曲线,得出其生长周期为4 d。其次,通过测碱度解释培养过程中培养液pH升高的变化原因;再次,采用正交实验方法研究得出对光合细菌去除氮、磷效果影响程度由大到小的因子排序为温度、pH、光合细菌添加量。最后,研究其对铜绿微囊藻的抑制作用。本研究得出的参数优化结果可为进一步开发城市富营养化水体治理修复剂提供一定的理论和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173.
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细菌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秋敏 《福建环境》2000,17(5):31-32
应用微生物学方法,从污水中筛选到两个细菌,分别可降解高级脂肪烃和苯酚类有机物,进一步应用基因工程手段,构建出具有双重功能的细菌,应用于污水处理细菌。  相似文献   
174.
<正>1.喜欢香味洗衣粉绝大多数喷香料都是人工合成的,其化学原料中有95%来自煤油,如苯和醛,这些物质可能致癌,还会导致生殖障碍,但更常见的是引起过敏性皮炎。2.用洗衣粉手洗衣服皮肤长时间直接接触碱性洗衣粉后,皮肤表皮的弱酸环境就会遭到破坏,其阻碍细菌滋生的作用也会消失,容易导致皮肤瘙痒,甚至引起过敏性皮炎等症状,或在皮肤上留下色素沉积。所以手洗衣物时,最好用肥皂。3.把洗衣粉当"万用清洁剂"生活中,有不少人把洗衣粉当"万用洁净剂",除了  相似文献   
175.
毛皮染色废水是一种高盐度、难降解、高污染的工业废水,整个处理环节都对环境生态有潜在的危害。文章采用4种不同废水处理工艺在相似操作运行参数下对毛皮染色废水进行处理,并利用T-RFLP技术观察不同处理工艺下活性污泥中细菌群落的多样性及群落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在4种处理工艺中,效果最好的是HA-SBR法,其COD、BOD5及NH4+-N的去除率分别可以达到93.75%、94%和93.59%。T-RFLP分析表明处理工艺的不同对细菌群落结构的变化有着较大的决定作用,变形杆菌门(Proteobacteria)、厚壁菌门(Firmicutes)及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是活性污泥中的优势种群,不同处理工艺下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同NH4+-N浓度关系最为密切。研究还表明,通过添加特定微生物菌剂或调节生化工艺可以增加微生物群落多样性,从而增强污泥体系抗污染物冲击性能,提高处理效果。  相似文献   
176.
《环境保护科学》2015,(6):44-49
介绍了细菌、真菌以及菌藻共生体等相关微生物对水体砷污染的生物修复研究。对水体砷污染的微生物修复技术未来进一步的研究重点进行了简单的讨论。  相似文献   
177.
为探明贵州喀斯特不同植被演替群落下的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及变化特征,本文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5个主要植被演替群落(稀灌草丛、藤刺灌丛、灌木林、乔灌过渡林、乔木林)的根际(竹叶椒)、非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及环境因子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贵州喀斯特高原土壤细菌类群主要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疣微菌门(Verrucomicrobia)、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厚壁菌门(Firmicutes)、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和浮霉菌门(Planctomycetes),其相对丰富度分别为43.35%、12.97%、7.53%、7.12%、6.19%、5.35%、5.05%,未分类类群占7.36%。样品中检测到了较低丰度的广古菌门和泉古菌门。随植被群落演替,根际土壤中变形菌门、厚壁菌门和浮霉菌门丰度逐渐增加;非根际土壤中酸杆菌门和疣微菌门丰度随植被演替逐渐减小。贵州喀斯特高原土壤细菌的影响因子大小为土壤有机碳、土壤总氮、含水量、电导率等,其中土壤有机碳和土壤总氮有显著性影响。  相似文献   
178.
对东滩植被带光量子通量密度的调查研究表明:互花米草带与海三棱藨草带光量子通量密度没有显著性差异,其值分别为1 570和1 556μmol/(m2·s)。光照对两物种的生长、繁殖等植物行为的影响只取决于其对光照的利用能力和效率;在互花米草和海三棱藨草混生带,到达互花米草和海三棱藨草的光量子通量密度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互花米草对海三棱藨草的遮荫效应达63%,表明互花米草对海三棱藨草具有强的遮荫作用。光照不足严重影响海三棱藨草的生长,在混生带,海三棱藨草生长速率降低,种群密度和生物量减少,植株高度增加。因此,互花米草对海三棱藨草的遮荫作用,抑制了海三棱藨草在中潮滩的更新过程,因而也是造成海三棱藨草生境丧失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79.
石油污染地下水中细菌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采集了某废弃炼油厂的石油污染地下水样品,提取水中微生物总DNA,构建细菌16S rDNA克隆文库,并通过16S rDNA序列的系统发育分析,对样品中的细菌种群多样性以及群落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文库中阳性克隆的16S rDNA序列分属10个细菌类群,分别为γ-Proteobacteria(49.1%)、α-Proteobacteria(12.9%)、β-Proteobacteria(11.1%)、Bacteroidetes(9.2%)、Verrucomicrobia(6.7%)、Acidobacteria(2.5%)、δ-Proteobacteria(1.2%)、Actinobacteria(1.2%)、Planctomycetes(0.6%)、Unidentifiedbacteria(5.5%).在这一生态系统中,γ-Proteobacteria类细菌占据主导地位,接近50%,尤其是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微生物在文库中的比例达35.6%.该石油污染地下水样品中细菌与许多其它已知的降解菌亲缘关系较近,如鞘胺醇单胞菌(Sphingomonas)、红球菌(Rhodococcus)和短波单胞菌(B...  相似文献   
180.
锰氧化微生物能催化氧化MnII生成锰氧化物(MnIV&III),而生成的锰氧化物可强化水处理体系(如锰砂滤池、湿地)中的微量有机污染物降解及底泥中甲烷的厌氧氧化,因而受到广泛研究.从环境中分离出更多种属和生态位的锰氧化菌是生物强化环境中锰氧化过程的重要基础.依据锰氧化菌株对低浓度营养物的潜在偏好,本研究梯度稀释常用的锰氧化菌培养基(PYG培养基),配置出5级营养物梯度浓度的培养基.相对于原培养基,从较低浓度的4级培养基中多分离出6个菌属的锰氧化菌株,提高了锰氧化菌株的分离效率.分离出的Pseudoxanthomonas(假黄色单胞菌属)菌属的锰氧化菌株(Pseudoxanthomonas mexicana S5-3-5X),属中文文献首次报道.研究发现该菌株能在环境常见条件(pH 6.0~7.8、低营养物浓度(如稀释5~625倍PYG培养基)、50 μmol·L-1 ~1.6 mmol·L-1的MnII浓度)生长并产生锰氧化活性;可以产生胞外超氧化物和锰氧化蛋白等锰氧化活性物质;基因组具有编码锰氧化模式菌株Pseudomonas putida GB-1的3个MnII氧化蛋白的同源基因,并且具有降解一些有机污染物的代谢通路.因此,该菌株具有较好的工程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