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6篇
  免费   46篇
  国内免费   149篇
安全科学   39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21篇
综合类   309篇
基础理论   13篇
污染及防治   10篇
评价与监测   28篇
社会与环境   4篇
灾害及防治   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33篇
  2019年   38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41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以色列奥伯嘉公司(OPGAL)生产的气视(EyeCGas)系列光学气体成像仪(OGI)是一种专门用于气体泄漏检测的手持式/固定式红外摄像仪,在石油化工行业泄漏管控体系中发挥较大作用.与接触式检测仪器相比,EyeCGas OGI能在更短的时间内、远距离快速检测更大面积的区域,也可成功探测难以进入的区域.本文介绍了光学气体...  相似文献   
42.
卫星反演的气溶胶光学厚度(AOD)具有广泛的空间覆盖度和相对较高的时空分辨率. 基于AOD与PM2.5的相关关系来估算PM2.5浓度已成为监测近地面PM2.5的有效途径,其估算结果较可靠,能够为治理PM2.5污染提供数据基础和科学依据. 从反演AOD数据集和PM2.5浓度估算模型2个方面进行梳理归纳,从卫星轨道运行类型角度分析各类传感器的产品特征,并对缺失AOD的插补方法进行分类评价;对PM2.5浓度的估算模型进行比较分析,指出不同模型的优缺点和适应性. 结果表明:①各类卫星传感器均具有特定功能及优缺点,其中地球同步轨道(GEO)卫星的快速发展,使其在估算PM2.5浓度的应用上越来越广泛. ②插补后的AOD比AOD初始产品具有更连续的时空分布和更高的准确性,基于模型的多变量估算不仅可以实现数据的全面覆盖,还可以获得更好的估算精度. ③组合模型成为估算PM2.5浓度的重要方法,机器学习模型的加入能够有效提高PM2.5浓度的估算精度. 研究显示,利用AOD估算近地面PM2.5浓度不仅弥补了地面PM2.5监测的空间不连续性,更有助于解析PM2.5浓度的时空分布特征及污染来源.   相似文献   
43.
四川盆地为中国灰霾形势较为严重的区域之一,对四川盆地大气灰霾的监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利用环境一号卫星数据,对能表征大气污染程度的气溶胶光学厚度进行了反演。提出了用EVI植被指数判定暗像元精细化反演气溶胶光学厚度的方法,该方法能较好地去除部分大气影响,气溶胶光学厚度反演结果与CE318的气溶胶光学厚度结果相关性较高,误差较小,具有较高的精度,反演结果满足精细化要求。反演结果表明,四川盆地内有德阳、成都、眉山和乐山4个气溶胶光学厚度高值区,该高值区呈带状分布且与四川盆地的地形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4.
针对海上石油平台"跑、冒、滴、漏"现象,采用光学图像采集设备进行无人值守连续监视,并且配合有效的溢油识别算法开展海面溢油监测识别。本文针对海面溢油监视应用环境和技术需求,对系统的硬件模块进行了选型与集成,构建了基于PC/104-Plus总线结构、高图像分辨率、15帧/秒的采集速率、低功耗的嵌入式溢油图像采集系统。  相似文献   
45.
正据知网2013年12月6日发布的《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2013版)》,我刊学术影响因子显著提高,由2011年0.831提高到2012年1.030,首次突破1.000大关,名列全国收录环境科学类66种期刊第18名,比2011年第29名提升12名,比2010年第33名提升16名。  相似文献   
46.
利用MODIS气溶胶光学厚度(AOD)数据针对不同土地覆盖类型的适用性,提出了一种基于土地覆盖类型的AOD融合方法,生成了一种新的3km AOD数据集.在此基础上,通过地理加权回归(GWR)模型估算了京津冀地区2016年PM2.5浓度,并用交叉验证的方法对模型性能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利用融合后的AOD数据建立的模型可解释PM2.594.85%的浓度变化,交叉验证R2为0.94,RMSE为9.27μg/m3,MPE为6.72μg/m3,明显优于多元线性回归(MLR)模型;基于GWR模型估算的京津冀地区2016年年均PM2.5浓度为58.57μg/m3,其中冬季PM2.5浓度最高,春秋季次之,夏季浓度最低,PM2.5月均浓度变化范围32.78~140.83μg/m3,8月份浓度最低,12月份浓度最高;空间分布南北差异显著,衡水市PM2.5污染最为严重,张家口市PM2.5浓度较低.利用此方法成功弥补了PM2.5空间缺失,为城市尺度的健康效应和环境流行病学研究提供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47.
介绍了开路式傅里叶红外光谱仪、可调谐半导体激光吸收光谱仪、紫外差分光谱仪和差分吸收激光雷达等4种常见光学遥测设备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及各种技术的特长和限制。结合国内外多种遥测技术的实际应用,简述了当前遥测技术与应用需要解决的问题,并从研究关键物种专项监测技术、制定光学遥测VOCs技术标准或指南、开展典型污染源大尺度模拟释放试验和研发应用可行性高的成套光学遥测技术等方面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48.
Preparation of photocatalytic regenerationable activated carbon (AC) is the key step for the practical application of in situ regeneration of exhausted AC. A novel photocatalytic regenerationable AC was prepared by sol-gel TiO2 in this work. The adsorption and regeneration performance of TiO2/AC were evaluated using phenol as model compound.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SEM) and nitrogen (77 K) adsorption isotherm were used to determine the surface area, pore structure and the distribution of TiO2.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with the increase of TiO2 loading, adsorption capacity of TiO2/AC decreased and the regeneration efficiency increased. The photocatalytic regenerationable AC with suitable TiO2 loading (2 wt%) exhibited suitable adsorption capacity and regeneration efficiency. TiO2 located mainly in the entrance of macro-pore of carbon. The prepared TiO2/AC exhibited similar surface structure and pore structure with material carbon.  相似文献   
49.
Introduction Aromatic sulfonic acid, which is produced in large amounts in chemical industry since the end of 19th century, has been widely applied in many industrial processes, including the various steps of procedure (Alonso and Barcelo, 2000). Naphthalene- sulfonic acids are of importance as dye intermediates and commonly used in the textile auxiliary industry employing many azo dyes and pigments. Among them, 1-naphthol-5-sulphonic acid (L-acid) is widely used in the printing as the raw ma…  相似文献   
50.
针对某萤石矿的薄脉急倾斜采空区,提出“V型”切槽顶板闭合法,即应用爆破技术在采空区上盘实施“V型”切槽,引起采空区闭合或形成自然平衡拱,从而消除上部采空区.借助材料力学推导了“V型”槽凿岩爆破位置的设计方法.应用有限元仿真了该采空区处理方法的力学原理.结果表明,“V型”切槽能引起采空区上盘向下盘移动,从而引起采空区闭合或形成自然平衡拱.该采空区处理方法技术可行,经济合理,简便适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