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8篇
  免费   91篇
  国内免费   58篇
安全科学   41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76篇
综合类   270篇
基础理论   23篇
污染及防治   7篇
评价与监测   1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灾害及防治   7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47篇
  2022年   37篇
  2021年   30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4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51.
水稻土中外源Cd老化的动力学特征与老化因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选择5种不同性质的水稻土,通过外源添加制备了6个不同浓度梯度的Cd污染土壤,研究了外源Cd在几种水稻土中的老化动力学特征与影响因子;同时利用盆栽实验,结合Log-logistic分布模型,研究了5个不同老化时间(14、30、60、90和180d)与土壤中Cd对二种不同Cd敏感性水稻生长毒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浓度外源Cd进入土壤后,0.05mol/L EDTA-2Na浸提的有效态Cd含量随着老化时间的增加而逐渐下降;与14d处理相比,老化30d后土壤中有效态Cd降幅达21.5%(红壤)~38.0%(黑土);老化90d后,土壤中Cd进入慢反应阶段. 基于二级动力学方程的拟合参数显示,土壤中Cd的老化特征表现为有效态Cd含量在30~60d内快速降低,随后变化减缓,经过90d的老化后,土壤中有效态Cd含量逐渐趋于平衡.基于老化动力学方程参数(C∞及K2)与土壤性质间的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pH值是影响Cd有效态含量变化的主控因子,其次是土壤CEC和OC含量.在不同性质土壤中,随着老化时间的增加,土壤中外源Cd对水稻生长毒性的半抑制浓度(EC50)值显著升高;与14d老化处理相比,经过180d老化后土壤中Cd对水稻生长毒性的EC50增加72.1%~195.0%;在大于90d的长期老化过程中,土壤pH值对Cd老化过程的影响逐渐降低,而CEC的影响逐渐上升,尽管如此,土壤中Cd老化过程的主要影响因子仍然是土壤pH,而与测试的2种水稻品种无关.  相似文献   
152.
目的 研究三元乙丙橡胶(EPDM)的室内外老化机制及其相关性.方法 开展户外拉萨、漠河、吐鲁番、万宁、武汉等站点及室内氙灯加速老化试验,通过分析表观、力学、化学结构等性能,探究EPDM室内外老化行为相关性及加速比.结果 EPDM室内外环境中老化规律为,光泽度初期迅速下降,后期趋于稳定;老化初期色差上升,后期逐渐下降.撕...  相似文献   
153.
土壤多环芳烃(PAHs)不同提取形态可为理解老化效应机理和评估生物有效性提供新的视角,文章选用芜湖市4种不同类型农业土壤,通过连续提取方法将土壤PAHs划分为3种可提取形态,在此基础上探究PAHs在土壤中的老化效应与生物有效性。结果表明,在4种农业土壤中PAHs含量均表现出慢解吸态>快解吸态>水溶态的特征。在外源PAHs进入土壤的第0天,慢解吸态占比就已达到55.61%±21.59%,有机质含量最低的土壤中,第0天慢解吸态比例明显小于其他土壤,说明这部分“快吸附、慢解吸”的PAHs是与有机质密切联系的。随着外源PAHs在土壤中老化时间的延长,慢解吸态持续增加至第90天的75.57%±7.43%,而水溶态和快解吸态分别从11.20%±4.25%和33.19%±20.24%下降至0.89%±0.21%和1.51%±1.11%,质量平衡计算得出的不可提取态则达到22.0%±6.8%,表明PAHs在土壤中老化效应实质上是从水溶态和快解吸态向慢解吸态乃至不可提取态转化的过程。这种转化过程的动力学可以用一阶指数模型很好地模拟。不同提取形态PAHs中,水溶态含量与蚯蚓富集实验得出的土壤P...  相似文献   
154.
《环境技术》2006,24(5):2-3
本刊讯 8月31日至9月1日,SGS通标标准技术服务公司和美国Q-Lab公司共同举办了2006广州国际汽车耐候老化技术研讨会.  相似文献   
155.
塑料制品在服役过程中易于老化,且交叉应用场景多,导致产生大量的混杂废塑料。浮选是分离混杂废塑料的重要方法,其主要依靠表面改性来实现分选。物理表面改性包括火焰处理、沸腾处理、轻度热处理等。化学表面改性分为两类,第一类为润湿剂表面改性,常用润湿剂包括单宁酸、羧甲基纤维素钠以及木质素磺酸盐等;第二类为化学方式处理表面改性,如氨水、高锰酸钾、次氯酸钠等预处理方式。本文总结了前述表面改性方法在废塑料浮选分离中的研究与应用。  相似文献   
156.
本文采用整车自然暴晒、整车阳光模拟试验搭载PC样板的方法和TNR的计算方法,对整车自然暴晒与全光谱阳光模拟老化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全光谱阳光模拟试验仪表板区域的PC样板的色差数据与整车自然暴晒测得的色差数据具有有较好的相关性;整车全光谱阳光模拟试验25个循环数(600 h)的TNR数据相当于整车自然暴晒一整年暴晒的70_~84 %,不同车型数据结果会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57.
杨建  陈智勇 《环境技术》2010,28(1):35-37
氙灯老化试验目前是众多汽车企业必检项目之一,汽车内外饰件用到的非金属材料有很多,如涂料、塑料、纤维织物、橡胶、皮革及装饰木纹件等等,并且形状多样,如何让氙灯试验更加准确,重复性更好,这对试验样品有严格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8.
基于GIS的重庆市再生稻光热资源适宜性区划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根据四川盆地东南部再生稻生长发育、产量形成与气象条件的关系,结合重庆市气候资源特点,指出影响重庆再生稻的主要气候问题是:再生稻生育期间的光热条件、抽穗扬花期的低温阴雨和休眠芽萌发期的高温干旱。以此为基础,本文选取对再生稻生长发育及产量形成影响较大、且分布差异显著的气象因子:生育期间的积温和日照时数作为再生稻气候生态区划指标;在1〖DK〗∶25万DEM的基础上,利用ARCGIS软件计算得到区划指标的空间分布,制作了精细化的重庆市再生稻光热资源适宜性区划,将重庆市再生稻栽培区划分为光温丰富再生稻适宜栽培区、热量丰富光照较丰再生稻适宜栽培区、光照丰富热量较丰再生稻较适宜栽培区和光热较丰再生稻较适宜栽培区4种类型区,对各类型区气候资源和气象灾害特点进行了分区评述;并从再生稻与其它晚秋作物协调发展、年度种植计划制定、高产栽培等方面针对性地提出了对策措施建议,促进了重庆市再生稻生产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59.
选用当量加速试验0~9周期的聚氨酯涂层试样进行电化学阻抗(EIS)测试。通过聚氨酯涂层的电化学信息,判断涂层表面、内部和金属基体的腐蚀状况,研究聚氨酯涂层的老化失效机制。  相似文献   
160.
为探索絮体老化与pH值调节对回流进水颗粒组成及混凝的影响,采用激光粒度仪进行了絮体粒径分析并通过Al(OH)3胶体(Al-gel)的老化实验探究了老化与pH值调节对絮体形态及性质的内在影响机制.结果表明,原水颗粒物粒径呈现单峰分布,絮体回流进水颗粒物粒径呈现双峰分布,并且回流进水颗粒d50随着絮体老化时间的增加而减小;由于絮体回流提高了颗粒物与混凝剂接触机率和碰撞效率,因此加快了絮体的生长;絮体在pH=5的环境下老化12h后进行回流混凝的絮体粒径生长速率最高(1.16μm/s)并且生成的絮体具有较大的分形维数(2.35).Al-gel的老化实验结果表明,絮体老化过程会涉及羟桥反应和结晶反应并导致絮体的表面活性基团数量减少,从而不利于与原水颗粒物的相互作用.pH值调节对絮体产生不同的影响,p H=5的条件下进行老化会加速絮体的羟桥反应和结晶反应,而p H=9的条件下进行老化则会涉及溶解-沉淀-结晶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