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2篇
  免费   83篇
  国内免费   237篇
安全科学   56篇
废物处理   25篇
环保管理   25篇
综合类   443篇
基础理论   133篇
污染及防治   66篇
评价与监测   11篇
灾害及防治   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34篇
  2020年   30篇
  2019年   31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32篇
  2015年   39篇
  2014年   56篇
  2013年   34篇
  2012年   34篇
  2011年   35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38篇
  2008年   42篇
  2007年   35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41.
近年来,多溴联苯醚的结构类似物羟基和甲氧基多溴联苯醚逐渐成为人们研究的热点。它们广泛分布在海水、沉积物和海洋生物中,并能在哺乳动物体内累积。由于结构与多溴联苯醚类似,羟基和甲氧基多溴联苯醚也具有相似的生物活性和毒性。研究表明,海洋环境中这类化合物可能源于天然合成,而不是人为污染物的直接排放或者降解。开展这两类天然溴代有机化合物的环境行为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综述了海洋环境中羟基和甲氧基多溴联苯醚来源与分布的研究现状,同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742.
不同生物质燃烧排放多环芳烃及糖醇类化合物的模拟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黄帅  黄欣怡  吴水平  胡清华  陈晓秋 《环境科学》2015,36(10):3573-3581
选择水稻、小麦、玉米及棉花秸秆与马尾松枝,采集模拟燃烧时排放的PM2.5,分析PM2.5中多环芳烃(PAHs)和糖醇类化合物的含量,获得PM2.5及负载的两类化合物的排放因子;采用500 W汞灯直接照射收集了PM2.5的尘膜,获得了中、高环PAHs及左旋葡聚糖的光解动力学.结果表明,PM2.5的排放因子介于(2.26±0.60)g·kg-1(马尾松枝)~(14.33±5.26)g·kg-1(玉米秸秆)之间;19种PAHs的排放因子介于(0.82±0.21)mg·kg-1(马尾松枝)~(11.14±5.69)mg·kg-1(棉花秸秆)之间,且以4环类PAHs所占比例最高,介于51%~71%之间(其中马尾松枝燃烧时惹烯的排放因子最大);9种糖醇类化合物的排放因子范围为(52.34±50.16)mg·kg-1(水稻秸秆)~(238.81±33.62)mg·kg-1(小麦秸秆),且都以左旋葡聚糖占绝对优势(72%~96%).光照模拟显示,目标化合物的光照损失都遵循拟一级动力学,其中≥4环的PAHs的光解速率常数随着尘膜中PAHs的负载量增大而减小,来源特征比值Flua/(Flua+Py)和Ip/(Ip+Bg P)相对稳定,而左旋葡聚糖的光解速率常数为0.004 5 min-1,与苯并[a]蒽的光解速率常数(0.004 1~0.005 0 min-1)接近.  相似文献   
743.
1株氯苯高效降解菌的分离鉴定及降解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离筛选到1株能以氯苯为唯一碳源和能源的菌株LW26,根据菌株的形态、生理生化特征、16S rRNA序列分析以及Biolog鉴定,确定该菌株为戴尔福特菌(Delftia tsuruhatensis),其为新发现的具有氯苯降解能力的菌株,并且该菌株能降解BETX、正己烷和环己烷等常见的有机污染物.实验考察了温度、pH、氯苯初始浓度、Cl-浓度等因素对菌株生长和降解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该菌株较为适宜的生长和降解条件为:温度25℃、pH 7.0;底物耐受浓度高达500 mg·L~(-1);当Cl-浓度超过0.14 mol·L~(-1)时,菌株生长会受到抑制.利用Haldane模型对实验数据拟合得到菌株LW26的最大比生长速率μmax和最大比降解速率γmax分别为0.42 h~(-1)和2.53 h~(-1).利用GC-MS进行中间产物分析,结果表明菌株LW26降解氯苯的过程中产生邻氯苯酚,结合邻苯二酚双加氧酶活性分析,推测氯苯经历邻位开环、脱氯、氧化等过程,最终矿化为CO2或转化为生物质.  相似文献   
744.
为探索新型产业化应用热脱附尾气处理技术,采用脉冲电晕放电等离子体技术对含DDTs的热脱附尾气进行处理,考察了工艺参数如脉冲电压、脉冲频率、ρ(DDTs)和停留时间对DDTs处理效果的影响,分析了DDTs经低温等离子体处理后的分解产物.结果表明,DDTs的去除率随脉冲电压的升高、脉冲频率的增大和停留时间的延长而增加,随进气中ρ(DDTs)的升高而降低,但去除量随进气中ρ(DDTs)的升高而增大.进气中的ρ(DDTs)为30.0 mg/m3,停留时间为10 s,脉冲电压为30.0 kV,脉冲频率为50 Hz时,DDTs的去除率为82.5%.低温等离子体处理后,尾气中的ρ(p,p'-DDT)、ρ(o,p'-DDT)和ρ(p,p'-DDD)降低,ρ(p,p'-DDE)反而升高,另有微量的二苯甲烷、二苯甲醇、4,4'-二氯二苯甲烷、2,4'-二氯苯甲酮和1,1-双(对氯苯)-2-氯乙烯等分解产物被检出.研究显示,脉冲放电等离子体技术具有去除效率高等特点,可有效去除含DDTs的热脱附尾气.   相似文献   
745.
李伟  赵晶  余健  任文辉 《环境科学》2013,34(3):943-949
采用陶粒滤料曝气生物滤池(BAF)处理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DEHP)模拟废水,考察了空床接触时间(EBCT)、温度对DEHP去除效果的影响,运用气质联用仪(GC-MS)分析了中间降解产物并推测其可能的降解途径.结果表明,当温度为25℃,空床接触时间(EBCT)为8 h时,BAF对DEHP的降解效果良好,去除率达到90.3%;BAF对DEHP的去除率随着温度的升高和EBCT的增加而增大,EBCT为去除效果的主要影响因素;BAF对DEHP的降解满足一级反应动力学方程.BAF出水中检测到邻苯二甲酸单2-乙基己基酯(MEHP)、邻苯二甲酸丁基酯2-乙基己基酯(BEHP)、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邻苯二甲酸二甲酯(DMP)以及邻苯二甲酸(PA)等降解产物,据此推测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的生物降解途径可能为其长烷基支链先断裂为较短的直链,而后断裂一个酯键形成单酯,接着再断裂另一酯键形成邻苯二甲酸,最终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  相似文献   
746.
UV-vis光照下唑类抗菌药氟康唑的光化学反应类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唑类抗菌药氟康唑为模型化合物,考察了其在纯水中的光降解动力学和光化学反应类型,发现模拟日光(λ>290nm)照射下氟康唑未发生光解,在UV-vis(λ>200 nm)光照下,氟康唑发生了光降解并服从准一级反应动力学.采用活性氧物种猝灭实验和竞争动力学方法,研究发现氟康唑发生了直接光解和·OH参与的自敏化光解,氟康唑与.OH的反应速率常数为(5.95±0.58)×109L·(mol·s)-1,表层水体中相应的半减期为(32.41±3.16)h·通过鉴定光解产物,得知氟康唑发生了脱氟、光致水解、光氧化等光化学反应.  相似文献   
747.
膜生物反应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随着膜生产成本的逐渐降低以及污水排放标准的逐步提高,更由于因缺水而引起的对城市污水回用需求的快速增长,膜生物反应器(MBR)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更为广泛的关注。为了促进MBR在国内的研究及应用,文章对MBR的主要类型和工艺特点进行了简要介绍,并对其研究进展状况进行了较为细致的分析,主要分析内容有:研究者的地理分布,期刊论文的数量,主要研究内容,使用最多的工艺类型,最新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748.
我国饮用水中嗅味问题及其研究进展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4  
李勇  张晓健  陈超 《环境科学》2009,30(2):583-588
综述了我国饮用水中的嗅味问题及其国内外研究进展,着重讨论了我国面临的饮用水中嗅味问题的现状、水中嗅味来源及饮用水中嗅味的定性定量分析技术、致嗅物质组成特性、典型致嗅物质的去除技术及工艺.旨在阐明除了土嗅素(geosmin)和2-甲基异莰醇(2-MIB)等微生物代谢产物外,硫醇硫醚类厌氧分解产物也是我国饮用水中重要的致嗅物质.硫醇硫醚类致嗅物质于2006年首次在东莞饮用水中发现,后被证明也是2007年太湖饮用水危机中的主要致嗅物质.Geosmin和2-MIB的吸附效果好于氧化,而硫醇硫醚类致嗅物质易于被氧化去除,不易被吸附去除.需要尽快开展我国饮用水中致嗅物质组成特性及典型致嗅物质去除技术和工艺的研究,形成应对不同水源、不同季节、不同致嗅物质嗅味的饮用水处理工艺.  相似文献   
749.
火灾中有害燃烧产物对人的毒害是火灾致人伤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本文详细论述了火灾中几种常见燃烧产物:一氧化碳、氰化氢、二氧化硫、氮的氧化物、光气对生物体的毒害机理和急救措施,以为减小火灾的危害与正确施救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50.
pH值对SBR生物反应器出水溶解态有机质含量与构成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郭瑾  彭永臻 《环境科学》2008,29(6):1538-1543
为探讨污水二级生化出水中有机物(EfOM)的构成特点和变化规律,采用配置生活污水,对不同pH值运行条件下, SBR生物反应器出水中的溶解态有机质(DOM)含量和构成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运行期间pH值的调节对SBR反应器出水DOM含量与构成的影响均较大.初始pH为6.5的SBR反应器, pH值降低为6.0后,出水DOC由原来的4.0mg·L-1不断升高,进一步提高pH值,能够起到一定的缓解作用;初始pH为8.0的SBR反应器,出水DOC从4.0mg·L-1快速降低并保持在2mg·L-1左右, pH值降低为6.5后, DOC变化不大.单宁酸和蛋白质、碳水化合物、DNA等微生物代谢产物(SMPs)是出水DOM的主要组成部分, pH值对SMPs生成的影响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运行过程中降低pH值,造成出水SMPs含量不断升高. pH值对整个循环过程中溶解态有机物降解情况的影响,在厌氧阶段发挥了主要作用,较高pH值有利于厌氧阶段有机物的降解,而好氧阶段的有机物降解受pH值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