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3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71篇
安全科学   4篇
废物处理   2篇
环保管理   5篇
综合类   120篇
基础理论   60篇
污染及防治   11篇
评价与监测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以高压汞灯为光源, 测定了15 种蒽醌化合物(ATQs)的光解速率常数(k), 讨论了取代基位置、数目及种类对ATQs 光解速率的影响.另外,选取9 种氨基蒽醌, 应用偏最小二乘(PLS)算法, 建立了关于k的定量结构-性质关系(QSPR)模型. 根据该模型, 决定k值大小的主要因素包括:分子生成热、H 原子所带最大正电荷、C 原子所带最大负电荷,以及分子最低未占据轨道与最高占据轨道能量差.  相似文献   
12.
利用UVC去除低浓度苯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探讨了不同实验参数对苯的UVC去除效果的影响,获得了苯的去除率与苯的初始浓度、气体流量、相对湿度和氧气含量等参数之间的关系。数据表明,在实验条件范围内,苯的去除率的倒数与苯初始浓度、气体流量之间为线性关系;苯的去除率随相对湿度的增加呈现先升高后缓慢降低的关系,最佳相对湿度值在30%~50%之间;苯的去除率随氧气量的增加而缓慢增加;波长为185+254 nm的UV与254 nm的UV相比净化效果更为理想。还分析了苯降解产生的中间产物,探讨了苯的降解机理。  相似文献   
13.
几种化肥和农药对新农药硫肟醚光解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硫肟醚是我国研制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杀虫剂,在室内紫外光(λ=254 nm)照射下研究了几种化学肥料和杀虫剂对硫肟醚在水溶液中光解的影响.结果表明,硝酸钾、磷酸二氢钙、尿素、乐果、甲萘威和溴虫腈分别与硫肟醚以质量比1∶1混合后,硫肟醚的光解速率有不同程度的改变.硝酸钾使硫肟醚在水溶液中表现出明显的光敏化降解效应.磷酸二氢钙表现为较强的光猝灭降解作用.尿素对硫肟醚在水体中光解效应的影响随光照时间而异,开始(10 min)表现为弱的光猝灭效应,20 min后随时间延长而表现出光敏化作用,若继续延长光照时间到60 min后,则又呈现出光猝灭效应.甲萘威和溴虫腈使硫肟醚在水溶液中的光解速率下降,表现出明显的光猝灭降解效应.乐果对硫肟醚在水体中光解速率的影响因光照时间而异,先表现为弱的光敏化降解作用,光照时间延长到120 min时,乐果对硫肟醚在水体中的降解转为微弱的光猝灭效应.硫肟醚在含硝酸钾、磷酸二氢钙、尿素、乐果、甲萘威和溴虫腈水溶液中的光解半衰期分别为10.65 min、29.63 min、22.01 min、13.4 min、28.44 min和41.61 min,而在不含任何农药化肥的纯净水中的光解半衰期为22.3 min.  相似文献   
14.
农药水环境化学行为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农药在水中的环境化学行为包括农药的光化学降解、水化学降解和农药对水生生物的毒性。结合国内外在农药水环境化学行为的研究进展,讨论了农药在水中的直接光解和间接光解行为;农药水化学降解的机理以及pH、温度对农药水化学降解的影响,并以藻类、鱼类等为例阐述了农药对水生动植物及水生生物群落的毒性。  相似文献   
15.
16.
随着工业发展的速度越来越快,工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人们生活的质量,但是在工业生产的过程中,也会产生很多的污染物质,无论是液体、气体、还是固体,都会对环境带来一定的损害。这就要求我们要认识到工业生产带来的环境影响,为了保证我们的生活受到的影响到最低,就要对工业排放的物质进行处理,能够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三苯气体作为工业中产生的污染物之一,有着很大的危害。本文根据现阶段UV光解净化设备的发展情况,分析如何使用UV光解净化设备对三苯气体进行处理。  相似文献   
17.
利用紫外及红外吸收光谱等分析手段对365 nm光照下HNO3在气相与SiO2表面的光解反应进行了研究.考察了HNO3浓度、光照时间、相对湿度等条件对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HNO3浓度及光照时间的增加,光解产生的NO2和NO浓度均呈指数增加;无水汽情况下,400 Pa的HNO3光解45 min后,产生NO2及NO浓度比气相光解产生的分别高约3及1.7倍.HNO3光解产生的HONO的浓度随相对湿度的增加而呈线性增加,在SiO2颗粒物表面光解产生的NO2浓度随着相对湿度的增加而减少,而NO浓度则随之增大.400 Pa的HNO3光照45 min后,SiO2表面光解产生的HONO浓度是气相光解的3倍、SiO2表面暗反应的约30倍.  相似文献   
18.
抗生素是环境中广泛存在的一类新兴污染物,因其可诱导细菌抗药性及产生抗性基因而备受关注.本研究发现氟喹诺酮类抗生素具有的光化学活性,可能影响共存的磺胺类抗生素(SAs)的转化.系统考察了一种典型的氟喹诺酮类抗生素—氧氟沙星(OFLO)对磺胺甲恶唑(SMX)的光化学转化.结果表明,在365 nm紫外光照条件下,OFLO可以有效敏化光解SMX.激发三重态(3OFLO*)是促进SMX光解的主要活性物质.密度泛函理论(DFT)计算结合高分辨率质谱(HRMS)分析表明,3OFLO*将SMX分子中的氨基氮氧化成一个自由基阳离子(R-NH2?+).该自由基阳离子可水解生成羟胺衍生物,并进一步氧化生成亚硝化和硝化产物.此外,它们也可以二聚生成偶氮产物.光反应过程中,敏化剂OFLO也发生了降解.但OFLO的光解产物均保留了核心喹诺酮结构,因此也保留了OFLO分子的光敏活性.该研究有助于进一步了解抗生素复合污染情况下的环境行为,具有重要的环境意义.  相似文献   
19.
通过模拟实验,采用紫外光和日光分别对污染土壤中氰化物进行了处理。结果表明:两种处理方法下,污染土壤中总氰化物(Total cyanide)、易释放氰化物(WAD cyanide)含量均随着处理时间的增加而减少;紫外光光照24 h或日光光照5 d后,总氰化物的含量分别减少了24.76%、33.87%,易释放氰化物的含量分别减少了18.89%、13.52%。  相似文献   
20.
溶解性有机质对罗红霉素光降解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罗红霉素(ROX)因其用量大、检出频率高和生态风险大引起了广泛关注.本文主要研究了环境pH条件下不同的溶解性有机质(DOM),包括富里酸(PLFA)、腐殖酸(SRHA)和天然有机质(SRNOM)对罗红霉素光降解的影响及主要活性物种对其光降解的贡献.结果表明:纯水中罗红霉素可发生自敏化光降解,在pH 6~8条件下,罗红霉素光降解的一级反应速率常数为0.0033~0.0049 h~(-1).DOM促进了罗红霉素光降解,其促进效果从大到小为PLFASRNOMSRHA.DOM共存时罗红霉素光降解的反应速率常数随pH增加而增加,在pH 6时为0.0145~0.0266 h~(-1),在pH 8时为0.0273~0.0577 h~(-1).通过异丙醇淬灭实验发现,羟基自由基(·OH)对罗红霉素光降解起主要贡献,其贡献率在pH 6时为83.45%~98.70%,在pH 8时降低至76.76%~78.02%;3种DOM体系中产生的单态氧(~1O_2)的稳态浓度在(5.15~7.86)×10~(-14) mol·L~(-1)范围内;在pH 6、7和8的条件下,~1O_2与罗红霉素的二级反应速率常数分别为2.27×10~5、1.96×10~6和1.51×10~7 L·mol~(-1)·s~(-1).~1O_2对罗红霉素的光降解的贡献随pH升高而升高,在pH 6时为0.21%~0.43%,在pH 8时为4.85%~11.3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