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7篇
  免费   115篇
  国内免费   484篇
安全科学   69篇
废物处理   69篇
环保管理   49篇
综合类   864篇
基础理论   250篇
污染及防治   185篇
评价与监测   60篇
灾害及防治   10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53篇
  2021年   63篇
  2020年   46篇
  2019年   53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33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49篇
  2014年   81篇
  2013年   64篇
  2012年   57篇
  2011年   89篇
  2010年   60篇
  2009年   75篇
  2008年   74篇
  2007年   85篇
  2006年   76篇
  2005年   59篇
  2004年   61篇
  2003年   48篇
  2002年   37篇
  2001年   40篇
  2000年   42篇
  1999年   30篇
  1998年   31篇
  1997年   27篇
  1996年   26篇
  1995年   28篇
  1994年   22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21.
重金属对2-氯酚厌氧降解及微生态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Cu2+、Cd2+、Ni2+对2-氯酚(2-CP)厌氧降解及其微生态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重金属冲击对连续流厌氧系统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抑制程度为Cu2+>Ni2+>Cd2+;300mg/L重金属冲击使系统降解率低于30%,需驯化40d左右才能恢复,其中受Ni冲击的体系恢复较快;不同浓度金属离子对2-CP间歇降解系统的抑制作用同样为Cu2+>Niv2+>Cd2+;低浓度重金属离子的驯化能提高污泥对重金属的抗性,驯化后300mg/Lcu2+和Ni2+对降解速率的抑制均降低了45%左右.重金属对厌氧体系的抑制作用和对厌氧污泥微生态结构的影响之间具有很大相关性,厌氧微生态结构受Cu2+冲击后影响最大,受Ni2+影响后恢复最快.  相似文献   
422.
氯代芳香化合物是工业废水中重要污染物之一。本文介绍了氯代芳香化合物的降解机理、生物流化床的特点及其处理氯代芳香化合物的应用 ,为含氯代芳香化合物的废水处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23.
生物膜及其各种组分对4-氯酚化合物的吸附特征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对4-氯酚化合物在生物膜不同组分上的吸附行为的实验中,生物膜不同组分包括生长有生物膜外壳的模拟水体悬浮颗粒物(高岭土)、细菌细胞、胞外多糖、高岭土及有胞外多糖存在时的高岭土.在所设计的这5种吸附体系中,前4种吸附较符合Langmuir和Freundlich等温吸附方式.在室温25℃,pH值为6.1的吸附条件下,细菌细胞和胞外多糖作为生物吸附物质,对4-氯酚的吸附明显地大于高岭土;高岭土外的生物膜外壳影响对4-氯酚的吸附,生长有生物膜外壳的高岭土对4-氯酚的吸附量高于单独高岭土体系.  相似文献   
424.
固定床PVC燃烧脱氯的机理和试验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研究垃圾组分PVC在焚烧过程中HCl的排放和脱除特性的实验在准等温、电加热的水平石英管反应器中进行.随着床温从700℃升高到900℃,HCl的转化率从82.5%平缓增加到88.3%,而过量空气系数的增加促使部分HCl转化为C12(1.9%~4.5%)的形式存在.钙基吸收剂CaCO3,Ca(OH)2,Ca(CH3COO)2对HCl的脱除效率高达68%~79%,而镁基吸收剂的脱氯效率却低于3%.小的吸收剂粒径、高的Ca/Cl比会促进脱氯效率的提高;烟气中CO2和H2O对脱氯效率的影响与它们在反应平衡中所起作用有关.高温下燃烧固氯机理反应的平衡常数的计算不仅诠释了实验结果,而且提供了脱氯吸收剂选择的依据.  相似文献   
425.
碱法麦草浆漂白废水脱色白腐菌的筛选及脱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腐木上采集,经多次分离纯化筛选出2株具有较高漂白废水脱色能力的菌株F7、F9,与Phanerochaete Chrysosporium在相同的条件下处理碱法麦草浆CE段混合漂白废水,培养4d脱色率分别为74.44%,46.67%和62.22%。延长培养时间至第8d,F7菌脱色效果不明显,而F9菌脱色可增至67.58%。  相似文献   
426.
多食鞘氨醇杆菌共代谢降解五氯酚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一株从活性污泥中分离得到的多食鞘氨醇杆菌(Sphingobacteriummultivorum)对五氯酚(PCP)的共代谢降解.比较了细菌分别以苯酚和葡萄糖为生长底物时对PCP的降解效果.结果表明,苯酚对细菌的生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葡萄糖支持细菌共代谢降解PCP,葡萄糖和非生长底物PCP之间不存在底物竞争抑制现象.蛋白质电泳结果表明,葡萄糖为生长底物时,PCP的降解酶是由PCP自身所诱导;GC-MS分析PCP共代谢降解中间产物时检测到苯酚的存在,说明在好氧降解情况下,PCP的共代谢降解可能也存在渐次脱氯生成苯酚并最终被矿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427.
三相流化床电分解水相2-氯酚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以γ -Al2O3/SnO2+Sb2O4 作为粒子电极的三相流化床处理水相2-氯酚(2-CP),考察了pH 值和粒子电极对去除效果的影响,并分析了中间产物.结果表明,碱性环境比酸性或中性环境有利于2-CP 的降解,处理90min 后,2-CP 和TOC 去除率分别达97.0%和58.9%.粒子电极有助于反应器电流效率提高,反应初期(15 min),与不含粒子电极的电氧化相比,瞬时电流效率提高了1.7 倍.LC-MS 及IC 分析显示,2-CP降解中间产物有氯代对(邻)苯二酚、氯代对(邻)苯醌、丁二酸、乙酸和甲酸,且开环先于脱氯.  相似文献   
428.
降解五氯酚的微好氧颗粒污泥的培养及其微生物种群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微好氧的条件下培养出颗粒污泥并用含五氯酚(PCP)的废水对颗粒污泥进行驯化,研究了培养过程中颗粒污泥的MLSS、SVI、粒径以及对COD和PCP处理能力的变化.颗粒污泥培养成熟后, PCP和COD的去除率分别达到85.3%和86.1%.用扫描电镜观察了颗粒污泥的结构,颗粒污泥内细菌种群丰富,大多数为短杆菌和球菌.同时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变性梯度凝胶电泳(PCR-DGGE)技术对培养出的微好氧颗粒污泥以及用PCP驯化后的颗粒污泥中微生物的种群进行了初步分析和对比,用PCP驯化后的微生物种群发生了较明显的动态变化,新增了某些菌群,如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变形杆菌(Proteobacterium)和硫酸盐还原菌等.图6表2参20  相似文献   
429.
本研究介绍了土壤中20种不同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分析方法, 包括6种多氯联苯(PCB15, PCB28, PCB52, PCB101, PCB118, PCB138)和14种有机氯农药(α-666, β-666, γ-666, δ-666, P,P'-DDE, P,P'-DDD, O,P'-DDT, P,P'-DDT, Heptachlor, Aldrin, trans-Chlordane, cis-Chlordane, Dieldrin, Endrin). 土样通过加速溶剂提取, 经装有Biobeads S-X3柱填料的自动凝胶渗透色谱和氟罗里硅土及石墨碳黑填料的固相萃取柱净化, 最后用带电子捕获检测器的气相色谱分析测定. 实验结果表明该法获得很好的回收率70.7%~98.0%, 相对标准偏差为2.19%~10.8%, 检出限为0.33 ng·g-1~0.94 ng·g-1. 与传统的提取方法相比, 加速溶剂提取具有操作简便,省时省溶剂, 减少有机溶剂对环境污染的特点. 优化后的方法可测定多种土壤样品中有机氯代化合物, 并且能够在日常分析中得到应用.  相似文献   
430.
两种典型氯酚对鲫鱼脑组织应激蛋白HSP70的诱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将鲫鱼(Cracian carp)分别暴露于五氯酚(PCP)、2,4,6-三氯酚(2,4,6-TCP)10d后,运用SDS-PAGE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鱼脑组织内应激蛋白HSP70的诱导表达情况.结果表明,在整个实验浓度范围内(PCP为0.001,0.005,0.01,0.025mg/L,2,4,6-TCP为0.005,0.01,0.05,0.1mg/L),随着PCP和2,4,6-TCP浓度的增加,HSP70的相对灰度值都呈现先诱导后抑制的大体趋势;HSP70对PCP暴露更为敏感,在0.001mg/L时对鱼脑HSP70有较显著诱导作用(P<0.0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