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6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7篇
安全科学   187篇
环保管理   186篇
综合类   382篇
基础理论   49篇
污染及防治   3篇
评价与监测   4篇
社会与环境   13篇
灾害及防治   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154篇
  2013年   57篇
  2012年   67篇
  2011年   48篇
  2010年   52篇
  2009年   52篇
  2008年   59篇
  2007年   50篇
  2006年   38篇
  2005年   39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01.
环境保护与公众参与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环境权作为公民的一种人权,有其存在的理论基础和社会基础,环境问题的解决需要政府的高效率推动,更需要公众的普遍参与,环境质量的改善不仅是公众的愿望,也符合公众的利益,必须完善民主法制建设,维护公众参与环境保护工作的权益,提高全民环境意识,拓宽公众参与渠道,建立有效的参与机制与途径.  相似文献   
102.
良治是现代社会治道变革的产物,它强调政治国家与公民社会的合作、协调,强调对公共事务进行多种手段并用的综合性管理.我国长期以来流域水资源的管理主要采取强制性的自上而下的控制模式,政府是唯一的政策制订者和决策实施者.将良治观念引入水资源管理,要求扩大公民对流域事务的参与,要求水公共机构实现职能的转变.国际社会的实践证明,流域良治已成为流域管理的发展趋势,本文从分析我国流域管理的现状入手,对流域良治框架的建构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03.
我国环境法对公民个人的威慑力不足,作者对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作了分析,并提出完善该立法缺陷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4.
生态环境问题是关系民生的重大社会问题,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根本目的就是要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公众参与是推进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把建设美丽中国转化为全体人民的自觉行动。本文在对公众参与的重要性及当前工作进展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就下一步继续营造生态环保公众参与的制度和社会氛围提出具体工作建议。  相似文献   
105.
2008年,武安市把节能减排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作为必须完成的政治任务和保障群众利益的重大举措,本着“一年攻坚突破、两年基本达标、三年巩固提高”的目标,从行政、工程、经济、技术、监管五个方面入手,攻坚克难,强势推进,取得了节能减排阶段性成效。  相似文献   
106.
针对美国政府体系与中国地方政府的风险沟通实践进行分析,对于美国政府体系风险沟通实践的研究主要从联邦(FEMA)、州(DEMA)、地方政府三个层次入手,重点分析事件通知系统、日常培训活动等项目;对于中国地方政府风险沟通实践,主要从风险沟通形式、风险沟通渠道等方面进行分析,并从政府体制、社会文化、公民素质三个方面进行中美两国社会环境差异分析。分析表明:风险情境类型方面,应针对需求紧迫的灾种与需求一般的灾种制定梯次宣教培训规划;信息获取渠道方面,应深入研究灾害风险信息流动规律,制定切合实际的宣教培训方案;培训方式方面,应将示范带动效应与整体推动相结合,提升社区、学校等基层场所的应急响应能力;风险沟通内容方面,应推进宣教培训内容体系标准化建设,切实提高宣教培训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7.
把生态文明理念融入政治建设,要健全生态文明的法律法规,加强执法力度,完善创新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完善党政领导干部生态政绩考核评价制度,切实加强生态文明的宣传教育,学习好宣传好落实好党的生态文明战略,加强生态领域的民主建没,引导公民参与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108.
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受到国内外高度关注和解读。因为这是党中央对九十年跨度的党的主要历史的总结与表态,同时又是党对当前处在深刻变化的国内外形势  相似文献   
109.
<正>车与政治的关系主要集中在外交活动、政变、政治流亡与政治学说上。古代特别是西周与春秋战国时期,外事活动非常频繁。诸凡国君新即位、两国修好、邀约、贺庆、告请、问疾、弔灾、恤祸、弔丧、送葬、交涉、调解等,皆需派遣使节处理,往返都要乘车。古代无今日的常住大使和常设外交机构,所以国际间的外交事务,均由外交人员随时随事前往解决,有时甚至是国君亲自出马;最常见的就是朝聘会盟。  相似文献   
110.
很多的政治流亡者不是一两个人跑的,而是跟着一大班人马,有时是举族尽室而迁。《左传&#183;襄公二十三年》记载:鲁国的执政者季武子想废长立幼,但这是违反封建嫡长继承制度的严重行为,于是便和家臣申丰商量。申丰不应而退,回家后就准备全家出走。过了几天季武子又咨询申丰,申丰说,“如果这样做,那么我将准备车子就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