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13篇
  免费   44篇
  国内免费   7篇
安全科学   1156篇
废物处理   15篇
环保管理   312篇
综合类   643篇
基础理论   19篇
污染及防治   16篇
评价与监测   51篇
社会与环境   23篇
灾害及防治   29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8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45篇
  2020年   33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35篇
  2015年   86篇
  2014年   271篇
  2013年   161篇
  2012年   181篇
  2011年   165篇
  2010年   138篇
  2009年   170篇
  2008年   152篇
  2007年   119篇
  2006年   139篇
  2005年   115篇
  2004年   64篇
  2003年   72篇
  2002年   38篇
  2001年   45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 毫秒
581.
近一段时间以来,在我国一些地区、行业和企业,生产安全事故尤其是各类重、特大事故屡屡发生。究其原因,与当前安全管理机构设置不尽合理、管理分散以及监督检查力度的整体削弱,不能不说有着至关重要的关系。请看于殿宝、崔素芝的文章《事故多发反映出的机构设置问题》。  相似文献   
582.
海洋环境民事公益诉讼与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系特殊与一般的关系,海洋环境问题较强的涉外属性决定了海洋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在适格主体、管辖法院等方面存在特殊的规定,此种特殊规定不宜废除。但海洋环境民事公益诉讼与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双轨并行的关系造成了海陆交叉污染案件存在适格主体、管辖等争议,且存在两诉协同上的挑战。导致这一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海洋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的受案范围限制在地理概念上的海域,这割裂了同一污染行为下陆地与海洋的联系。陆海统筹理念要求打通陆地与海洋之间的联系,以陆海一体化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可对海洋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受案范围进行陆海一体化调整,以克服陆地与海洋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双轨并行造成的协同问题。具体而言,在海陆交叉污染案件中可以损害发生地为判断标准,当损害发生地在海洋时,则以海统陆,属海洋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受案范围;当损害发生地在陆地时,则以陆统海,属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受案范围。  相似文献   
583.
在各方共同努力下,我国社会组织提起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的司法实践已经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不少社会组织基本建成了环境民事公益诉讼专门化组织体系,广泛开展了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维护了公共环境利益,取得了良好社会效益。但普遍也面临着外部环境有待优化,内部建设亟需加强,制度安排必须完善等实践困境,需要通过优化社会组织提起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的外部环境,加强社会组织提起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的能力建设,完善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的具体制度及配套机制等有效措施,进一步提升社会组织参与环境治理的法律能力,助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宏伟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584.
近年来,各地法院在消防公益诉讼案件审判实践中积累了不少经验,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果。消防公益诉讼作为新时代检察机关履行法律监督职能的重要方式,其所具有的特有优势为人民群众提供了新的维权渠道,但在法律法规实施中引入消防公益诉讼还存在一些问题。本文通过分析当前我国消防公益诉讼现状、存在问题,提出在法律法规实施中引入消防公益诉讼的必要性、可行性及具体做法,为完善相关立法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85.
本文结合环保机构垂直管理改革大背景,对深圳市工业污染源相关管理制度及措施进行梳理,评估现有工业污染源监管政策措施存在的问题,从规划、审批、监管、监测、执法五大方面提出适应当前形势的工业污染源管理对策建议,可为工业污染源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86.
我国现行环境公益诉讼原告主体资格制度存在公民资格缺位、环保组织资格缺乏活力、检察机关资格明确但不完善等问题,导致制度实效难以充分发挥。环境公益诉讼的原告主体资格亟需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予以拓展,并最终建立环保组织、生态环境行政机关为主,检察机关为辅,公民直接起诉为补充的多元协调共治的原告主体资格制度,同时亦需设置必要的配套措施,以抑制主体资格模糊带来的负面效果。  相似文献   
587.
《生态毒理学报》2007,2(4):401-401
在一件化学产品投入使用前,应该用最适当的科学方法,对伴随其使用带来的风险进行研究与评估,也要确定安全的掌控要求.这个信息应该紧随产品,使每一个使用人或负责其使用的人都了解.发给该物品使用者的信息,应该以不给健康和环境造成负面影响的决策为基础.这个信息也是政府机构社会管理功能的基础.  相似文献   
588.
预防性环境民事公益诉讼蕴含着风险预防的内在机理,有助于完善环境风险规制体系并回应社会公众预防环境风险的需求。当前,中国虽然在司法解释中采用“重大风险”的表述,但是对于其内在固有本质特征、具体的司法识别方法以及因果关系的证明标准等问题,立法者并没有给出相对完备且具体的解释。如何正确识别与确认“具有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重大风险”,法院各行其是:或一律以行政行为为参考进行认定,或直接采纳科学技术的风险评估结果,或另行独立评估重大风险;其对象适用于环境污染行为,还是适用于生态破坏行为,也未可知。法院因对“重大风险”缺乏统一的认识,法官多依据环境风险评估报告径行裁判,无法妥善处理预防性环境司法权和环境行政权间的关系,令司法裁量流于形式。究其根本,重大风险的司法认定面临着意涵理解不一、认定主体错位和标准不明、确信机制僵化等局限性问题,致使诉讼无法正确处理司法能动与克制间的辩证关系。为解决因概念不清引起的认定混乱及机械裁判问题,进而妥善地发挥出司法的能动性,该研究对实践中问题予以必要回应:(1)对重大风险的内涵厘定,通过采取字面拆解和责任倒推的方式,澄清“重大风险”的概念并确认其基础对象。(2)划定重...  相似文献   
589.
别涛 《环境保护》2004,(7):18-21
四川省资阳市雁江区检察院就清水河污染环境案,准备单独提起诉讼,这是国家公诉机关首次单独介人环境民事违法案件,也是强化环境执法的新举措。检察院提起民事公诉不乏先例,但环境民事公诉曾因环境污染犯罪被附带提起。在现有体制下,法律赋予行政机关的职能与强制执法手段之间距离很大。这种现象在国有资产管理领域如此,在环境管理领域更是突出。从目前实际情况来看,检察院以公诉人身份介人环境公益保护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590.
以“居民地震保险信任度调查问卷”为依据,构建Logit模型,研究机构信任度对居民地震保险购买需求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地震部门信任度的平均水平略高于保险机构信任度;地震部门信任度和保险机构信任度对地震保险需求均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地震部门提供地震保险宣传服务,会对地震保险需求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最后根据保险机构和地震部门两个方面,提出了提升居民对地震保险实际需求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