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8篇
  免费   10篇
安全科学   21篇
废物处理   2篇
环保管理   141篇
综合类   181篇
基础理论   1篇
污染及防治   2篇
社会与环境   9篇
灾害及防治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39篇
  2014年   62篇
  2013年   32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41.
正2014年4月24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八次会议经表决,通过了修订后的环境保护法。新法自2015年1月1日施行。这部法律从2001年开始修订,到这次提交全国人大审议之前已审议了三次,但每次都因争议太大没有通过。在这些争议中,关于环境公益诉讼的主体问题是公众关注的焦点。在二审稿中,环境公益诉讼主体为"中华环保联合会以及在省、自治区、直辖市设立的环保联合会",其实是局限于一家官方机构,此举引发公众强烈质疑。到  相似文献   
142.
环境公益诉讼是经1981年马骧聪先生从美国等西方国家介绍引入中国,到2005年对该制度的介绍评价仍在继续。很多学者赞同我国引鉴美国公民诉讼制度用于环境公益诉讼。自1981至2005年,以环境公益诉讼为主题的研究共有期刊论文80篇、博士硕士学位论文40篇、会议交流论文12篇。在这些相关文作中,未见系统研究或专门研究环境公益诉讼的论文在法学权威刊物发表,也未见系统阐述环境公益诉讼制度或环境公益诉讼的专门著作,与环境公益诉讼制度建设相关或有内容涉及的著作仅3部。这些作品讨论了环境公益诉讼的概念,建立我国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的必要性,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的理论基础、原告资格、受案范围等重大问题和举证责任分配、诉讼费用负担、受诉法院、原告培养和原告激励、环境鉴定等细节问题。不可否认,我国学界、政界以及其他关心环境保护事业的人们为建立我国的环境公益诉讼制度做了有益的理论准备工作,但所做的理论准备却并不充分,表现为没有真正解决何谓环境公益这个基本认识问题,也即对何谓环境公益这个问题的回答模棱两可。正是因为建立我国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的理论准备不充分,才有后来的制度建设实践中的一波三折。虽然人们对新《环境保护法》第五十八条倾注了无限的希望,但其中的"社会公共利益"与《民事诉讼法》第五十五条中的"众多消费者合法权益"实则同类。建立我国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的最近路线是仿照美国《清洁水法》等法律设置公民诉讼条款的方式,在修改《水污染防治法》等单行环境法时添加支持环境公益诉讼的内容。  相似文献   
143.
通常认为,环境诉权包括环境私益诉权、环境公益诉权和环境生态诉权,实则,在我国现行法律规范框架下,环境诉权只应当表达为环境公益诉权,即环境诉权仅存在于环境公益诉讼制度内,环保公益组织和检察机关是我国法定的环境诉权主体.围绕环境诉权主体原告资格、环境诉权主体的生态恢复责任诉讼请求作出新的设置和调整,能更好发挥环境公益诉讼制...  相似文献   
144.
145.
146.
在环境行政公益诉讼规范设计中,检察建议程序、调查取证权行使、公益状态考量等一系列运作流程涉及诸多专业性难题,需要专家辅助人参与应对现实需求.基于专家辅助人规范与实践的考察,专家辅助人诉讼地位的模糊造成了实践视角下专家意见效力的不统一,阻碍了庭审实质化进程的顺利推动等现实弊端.从宏观和微观的视角比较专家辅助人在不同诉讼进...  相似文献   
147.
熊超  李玉蓉 《环境保护》2021,49(9):64-66
本文通过分析最高人民法院近几年发布的典型案例,得出民事公益诉讼中调解机制的适用具备降低诉讼成本、提高诉讼效益、丰富纠纷解决途径、及时保护环境和被害人合法权益的优势.但该机制在理论依据、启动时间和协议公开方面还存在问题.为使调解机制更好地发挥作用,应将调解范围限制在公益范围内,根据案件实际情况分类确定启动时间,并通过丰富...  相似文献   
148.
1.公众参与的概念到底是什么?今年5月,环保部出台了《关于推进环境保护公众参与的指导意见》,对公众做了一个界定,即“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这是约定俗成的立法用语,在法院的司法解释中有特定含义。公众参与的范畴包括:自觉自愿参与环境立法,参加环境保护相关活动等。从立法研讨的过程中,我发现,环保部门、各部委以及学者的理解是不一样的。学理上将公众参与分为公众和参与,一个主体和一个行为两个层面。  相似文献   
149.
环境公益诉讼属他益诉讼,缺乏基于经济理性的内生动力来源,为了推动环境公益诉讼的开展,我国当前采取了由外部动力介入的方式推动环境公益诉讼。但是,运用外部动力维持运行的环境公益诉讼存在诉讼构造异化、程序正当性缺失及效率低下等问题。环境公益诉讼的内生动力可经由经济理性路径得以生发,以弥补外部动力的上述缺陷。但是,依靠物质激励所生发的内生动力有引发道德风险的可能,而外部动力具有纠偏作用,因此我国环境公益诉讼宜构建以内生动力为主体、外部动力为保障的动力机制。  相似文献   
150.
诉讼主题资格的规定放宽公民诉讼主体资格是在美国发展环境公益诉讼的一个重要前提。在普通法体系下,某个人只有当其法律利益直接地受到不利影响时才能起诉至法院。这个限制允许那些钱财、健康或者财产受到损害的人通过法院寻求损害赔偿。这样,大部分的环境诉讼可以划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