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931篇 |
免费 | 232篇 |
国内免费 | 311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165篇 |
废物处理 | 82篇 |
环保管理 | 101篇 |
综合类 | 706篇 |
基础理论 | 102篇 |
污染及防治 | 282篇 |
评价与监测 | 17篇 |
社会与环境 | 12篇 |
灾害及防治 | 7篇 |
出版年
2025年 | 1篇 |
2024年 | 54篇 |
2023年 | 74篇 |
2022年 | 75篇 |
2021年 | 96篇 |
2020年 | 66篇 |
2019年 | 64篇 |
2018年 | 44篇 |
2017年 | 61篇 |
2016年 | 76篇 |
2015年 | 57篇 |
2014年 | 67篇 |
2013年 | 58篇 |
2012年 | 55篇 |
2011年 | 61篇 |
2010年 | 71篇 |
2009年 | 64篇 |
2008年 | 63篇 |
2007年 | 45篇 |
2006年 | 47篇 |
2005年 | 41篇 |
2004年 | 59篇 |
2003年 | 26篇 |
2002年 | 22篇 |
2001年 | 21篇 |
2000年 | 27篇 |
1999年 | 19篇 |
1998年 | 14篇 |
1997年 | 6篇 |
1996年 | 7篇 |
1995年 | 7篇 |
1994年 | 7篇 |
1993年 | 3篇 |
1992年 | 8篇 |
1991年 | 3篇 |
1990年 | 4篇 |
1989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4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为分析共因失效对高速铁路接触网系统的影响,将二元决策图(Binary Decision Diagram,BDD)与共因失效理论引入到接触网系统可靠性分析中。利用逻辑相邻优先组合法(Logic Neighbor Priority Connect,LNPC)将高速铁路接触网系统的故障树模型转化为BDD模型并求取其可靠度表达式,利用隐式方法对考虑了共因失效的接触网系统可靠度进行计算,利用MATLAB绘制考虑共因失效和不考虑共因失效情况下接触网系统可靠度变化曲线。研究结果表明:提出的分析方法适用于接触网系统的可靠性分析,为接触网系统的可靠性分析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2.
运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安全与环境学报》(下称《学报》)2007-2017年刊载的4147篇论文进行了文献计量分析。从《学报》论文的时序产出与影响、分类产出与影响、期刊层面的知识流动及主题热点4个方面讨论了《学报》的文献计量学特征。结果表明,《学报》经过多年的发展,产出、影响力及知识密度不断提升,产生了一大批有影响的地区、机构、作者等。《学报》保持期刊内外的知识流动、交换和更新,使得期刊充满知识活力。经过长期的积累,《学报》已经形成了安全工程与管理、环境科学、环境工程,以及特色专题--安全与环境事故和事件统计快报4个方面的主题方向。《学报》的这些文献计量指标,为全面认识《学报》及未来发展提供了详实的科技情报。 相似文献
23.
羊粪生物炭对水体中诺氟沙星的吸附特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羊粪为原料分别在350、450、550、650℃条件下制备生物炭,通过元素分析、BET-N_2、电镜扫描及FTIR表征了不同热解温度下羊粪生物炭的结构特征,并采用序批实验研究了pH、生物炭投加量、热解温度、初始浓度等因素对羊粪生物炭吸附水体中诺氟沙星(NOR)的影响及吸附机制.结果表明,随着热解温度的升高,生物炭的比表面积、总孔容、平均孔径增大,芳香性和稳定性也有所提高.羊粪生物炭吸附NOR的最佳初始pH为6.0,吸附在180 min左右达到平衡,采用准二级动力学模型能更好地拟合动力学数据(R~20.96),吸附速率由表面吸附和颗粒内扩散共同控制.等温吸附拟合发现,Langmuir模型能较好地描述NOR在羊粪生物炭上的吸附行为(R~20.93),吸附过程均为有利吸附,且可能与氢键和π-π键作用密切相关,4种热解温度下生物炭的吸附能力大小为:650℃550℃450℃350℃.吸附过程中ΔGθ0、ΔHθ0、ΔSθ0,表明羊粪生物炭对NOR的吸附是自发、吸热及熵增加的过程.650℃和550℃条件下制备的羊粪生物炭可作为水体中NOR的优势吸附材料. 相似文献
24.
稻鸭、稻鱼共作生态系统中稻田田面水的N素动态变化及淋溶损失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稻鸭、稻鱼共作复合生态系统稻季田面水及渗漏水中各形态N素的动态变化及N肥的渗漏损失量.结果表明,水稻生长期间,田面水中N素形态以NH 4-N为主,渗漏水中则以NO-3-N为主要形态;施肥有利于田面水和渗漏水各形态N素含量的提高.相对于常规稻作处理(CK),稻鸭(RD)、稻鱼共作(RF)时田面水的pH、NH 4-N含量和TN含量显著增加,渗漏水的NO-3-N和TN含量降低,而渗漏水NH4 4-N元明显变化.所有处理田面水中NH 4-N/TN在施肥后第3天达到最大,随后降低;而所有处理NH 4-N/TN的均值相当.对各处理的N素淋失分析可知,处理RD与RF的肥料N潜在淋失率分别为2.72%、2.58%,低于CK处理(2.99%),表明稻鸭、稻鱼共作可以减少施入N肥潜在的下渗淋失,同时稻鱼共作减少N肥淋失的效果好于稻鸭共作. 相似文献
25.
选取河南某低阶煤热解废水处理典型工艺流程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各单元对芳香化合物的降解特性。通过降解效能对比发现,SBR工艺对酚类(96.13%)和氮杂环类化合物(78.13%)的降解能力最高,故其为芳香化合物降解的核心单元。通过凝胶色谱、紫外-可见光光谱和三维荧光光谱对全流程废水特性的表征,推测出其分子质量在3 kDa左右,荧光峰在Ex/Em=(300~370) nm/(400~450) nm的腐殖酸物质是煤热解废水关键的难生化物质。各单元的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废水处理效果不佳的原因在于酸化、气浮、好氧及强氧化单元。在此基础上,根据最新研究结果和成功案例对现有工艺提出了针对性改进方案。以上结果可为类似的废水处理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6.
当前生物炭的制备主要依赖以电力为热源的传统热解方式,存在能耗高、污染大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生物炭作为吸附材料在工业水处理领域中的应用。为寻求生物炭制备的新途径,以玉米秸秆、牛粪为原料,采用太阳能热解技术制备生物炭,并与传统热解方式制备的生物炭进行了比较,考察了两者在理化性质和吸附性能上的差异。结果表明,经不同热解工艺所制备的相同生物炭材料的比表面积和微观形貌基本相同,理化性质相似。其中:玉米秸秆生物炭在最佳pH=6的条件下对Cu2+的吸附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最大吸附容量约为25.87 mg·g−1;牛粪生物炭对Cu2+的吸附符合Freundlich等温吸附模型,两者均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综合上述结果,太阳能热解技术作为制备生物炭材料的新工艺,其制备的生物炭材料可成功应用于水中重金属离子的去除。 相似文献
27.
植物修复是治理重金属复合污染土壤的一种高效可行的修复方法,八宝景天近年来被应用于植物修复,修复土壤的同时又能美化环境.但修复后的八宝景天含有污染物,需要对其进行有效处理防止二次污染.将八宝景天进行热解制备生物炭,并用于污染物吸附是一种可行的方法.本文考察八宝景天的热解动力学及其生物炭对Cr(Ⅵ)的吸附.由于活化能的波动较大,动力学补偿效应线性关系较差,所以单步反应不能描述其热解速率.热解动力学的复杂性采用基于等转化率的离散分布活化能模型考察,结果显示,模型可以很好地与实验数据拟合;热解液化作用阶段活化能为274 kJ·mol-1;转化率0.75后热解行为主要为生物炭的二次裂解,占28.8%的权重.生物炭去除Cr(Ⅵ)包括吸附和还原过程,其中吸附速率符合伪二级反应动力学模型.Cr(Ⅵ)去除率随热解温度的升高而降低,400℃下热解的生物炭去除率最高,其等温吸附均符合Langmuir和Freundlich模型,最大吸附量为220.8 mg·g-1. 相似文献
28.
介绍了国外舰载导弹发射装置的基本概况及发展历程,分析了固定式发射装置、回转式发射装置、臂式发射装置、垂直发射装置的优缺点及适装范围。根据冷热发射方式的特点,分析了4种发射装置安装方式、贮弹量、射界、发射效率、反应速度、可靠性、安全性等基本性能,阐明了倾斜发射、垂直发射、冷热共架发射的基本原理。垂直发射装置以射界大、效率高、反应快、贮弹量多等优点成为舰载发射装置主流,倾斜发射在近程末端区域防空方面,可提前指向目标,减少导弹近距离大幅机动时间,提升末端拦截概率,是垂直发射的有效补充。舰载导弹发射装置正在朝垂直化、通用化发展,模块化发射和电磁垂直发射是下一代舰载发射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9.
刘超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7,(8):44-53
有效规制海底可燃冰开发伴生的多种类型生态环境风险,是保障可燃冰产业健康发展的内在需求。本文的主要目的即在中国现行法律体系规定的多元共治的环境法治理念和制度框架下,研究海底可燃冰开发环境风险多元共治的理论基础、现实必要性及其制度路径。文章主要运用类型化方法来梳理与归纳海底可燃冰开发引致环境风险的具体类型;运用理论分析与价值分析方法,论证海底可燃冰开发环境风险多元共治的必要性;运用法教义学分析、比较分析与系统分析方法,检视与剖析我国传统行政管制模式下的制度体系在规制海底可燃冰开发环境风险中的绩效与利弊,归纳与展开海底可燃冰开发环境风险多元共治的制度路径。本文的基本结论是,传统环境管制模式难以有效治理海底可燃冰开发引致的新型环境风险,当前我国所创新的环境多元共治模式,可以矫正政府单维管制海底可燃冰开发环境风险中的缺陷、弥补"监管之法"在规制海底可燃冰开发环境风险中的疏漏、克服单一行政命令方式在规制海底可燃冰开发环境风险中的困境,系统构建海底可燃冰开发环境风险多元治理体系。在完善行政监管和推进私人治理两个层面对海底可燃冰开发环境风险多元共治的基础上提出具体建议。在完善行政监管层面,我国《环境保护法》《海洋环境保护法》等法律规范经过拓展解释适用,仍然因为规制路径的间接性、零散性而产生内生弊端,亟待专门立法;在推进私人治理层面,多元共治机制分为多元主体参与机制与诉讼机制,应重视通过鼓励环保公益组织、可燃冰行业协会与私人等多元主体采取多元参与和私益诉讼方式,以发挥其在规制海底可燃冰开发环境风险中的综合效用。 相似文献
30.
煤炭行业清费建税,资源税从价计征引起了社会各界对资源税费制度改革的热议,而资源耗减价值是资源税费制度改革的重要依据之一。将资源回采率纳入使用者成本模型,科学计量了我国2000-2011年间煤炭资源的耗减价值。分析表明:2000-2011年间,4%折现率下煤炭资源耗减价值增加了22倍之多,而资源税费却仅仅增长了7倍,煤炭资源耗减价值与资源税费实际征收额之间存在有巨大缺口得不到补偿;国家资源所有者权益的实现度与煤炭经济形势呈逆向分布,煤炭工业利润率的上升并没有带来国家资源所有者权益的增加,导致这种错位的原因与我国不合理的资源税收机制有很大关系;资源税税率的理论区间为1.11%-8.85%,与国家规定的2%-10%高度重合,从而说明国家决策的合理性。为使资源所有者权益的实现度与煤炭工业经济形势相"挂钩",以资源税收入等于资源耗减价值为切入点,对资源所有者权益的实现度进行数理分析,求得了资源税税率与当期资源价格的关系,发现固定税率的资源税难以适应市场波动,于是提出"资源税+利润税"的组合税收工具,确定了利润税的起征点,计算得出了资源税和利润税的税率组合。该组合税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平抑经济周期对煤炭工业造成的影响,同时又维护国家资源所有者权益,从而实现国家与煤炭工业"利益共享、风险共担"。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