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23篇
  免费   399篇
  国内免费   720篇
安全科学   1696篇
废物处理   49篇
环保管理   530篇
综合类   3332篇
基础理论   378篇
污染及防治   270篇
评价与监测   252篇
社会与环境   408篇
灾害及防治   427篇
  2024年   122篇
  2023年   288篇
  2022年   357篇
  2021年   435篇
  2020年   273篇
  2019年   271篇
  2018年   174篇
  2017年   252篇
  2016年   235篇
  2015年   283篇
  2014年   541篇
  2013年   331篇
  2012年   370篇
  2011年   444篇
  2010年   315篇
  2009年   350篇
  2008年   425篇
  2007年   349篇
  2006年   298篇
  2005年   249篇
  2004年   186篇
  2003年   144篇
  2002年   123篇
  2001年   84篇
  2000年   68篇
  1999年   58篇
  1998年   48篇
  1997年   58篇
  1996年   41篇
  1995年   35篇
  1994年   31篇
  1993年   25篇
  1992年   22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宁夏银北平原地下水中砷的分布特征及其富集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宁夏银北平原地下水中砷的分布特征、来源及富集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银北平原地下水砷异常地段的分布具有明显的地带性,从山前洪积倾斜平原前缘向冲湖积平原中心,地下水中砷含量递增,高砷地下水沿黄河河道自南向东北局部呈点状分布,总体上呈条带状展布,且东北部砷含量普遍高于西南部,主要富集在0~40 m深度的含水层中;引黄灌溉的黄河水与贺兰山区的煤系地层是平原内地下水中砷的主要来源;特殊的古地理环境特征、地下水径流条件、氧化还原环境及干旱半干旱的气候条件是地下水中砷富集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92.
993.
按照工作场所有害因素检测的环节和过程,把质量控制分为现场采样的质量控制,样品交接、流转和贮存的质量控制,实验室分析的质量控制,数据处理和报告编制的质量控制。对工作场所有害因素检测各个环节中的关键点质量控制进行了讨论,提出质量控制的具体要求。  相似文献   
994.
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内蒙古生态监测分站介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9年12月25日,环保部复函批转了《中国环境监测总站转型发展纲要》,纲要提出,加强“天地一体化”的生态环境监测与评价技术研究,推动国家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在重要生态功能保护区和典型地区7—9个有条件的环境监测站加挂总站生态环境监测分站牌子,开展遥感与地面监测相结合的生态监测。2010年5月底长沙会议提出,将全面启动能力评价和筛选工作,力争在今明年选出一批挂牌。本文详细介绍了争取加挂总站生态监测分站的内蒙古生态监测分站情况。  相似文献   
995.
双碱法烟气脱硫技术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双碱法在中小型燃煤锅炉的烟气脱硫上有着较广泛的应用,它克服了其他湿法脱硫容易结垢的缺点,且脱硫效率高。主要介绍近几年国内双碱法烟气脱硫效率主要影响因素的理论和实验研究现状,分析了pH值、钠离子浓度、液气比、硫酸根离子的比例和进口二氧化硫浓度等因素对该技术的脱硫效果的影响,提出了该技术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其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96.
中国能源消费碳排放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杨振 《环境科学与管理》2010,35(11):38-40,61
利用改进的主成分回归分析技术考察1990年以来中国人口和经济因素对化石能源消费碳排放的影响作用。研究发现:以人口总量、人口城市化和居民收入水平为代表的人口因素和以经济规模、产业结构、能耗结构及碳排放强度为代表的经济因素对碳排放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其中,经济规模和人口总量是能源消费碳排放的关键决定因子。研究结果为国家制订合理的节能减排政策、协调人地关系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97.
浅析秸秆综合利用技术推广的制约因素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秸秆是非常重要的生产资料资源,其综合利用途径十分广泛.但泰州地区的秸秆综合利用技术"起步难"的现象依然存在.在此结合泰州的地域特点及农作物收获的季节特征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当地秸秆综合利用技术难以推广的既有主观因素也有客观原因.根据分析结果,提出了合理化的建议和对策,并特别强调了政府的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998.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人工湿地在污水处理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人工湿地去除污染物主要是微生物的作用,就影响人工湿地中微生物空间分布的因素进行讨论。归结起来,主要包括植物、污水的营养水平、基质、温度等因素。  相似文献   
999.
<正>"生物多样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外来物种在本土环境中的适应和发展.通常来说,当生存环境发生改变时,寄生生物能为其宿主调节生存竞争压力.已有大量证据表明寄生虫和宿主的确具有本土适应性,但是我们对地球上最为丰富的微生物体——细菌和他们的寄生噬菌体却知之甚少.实际上,微生物多样性最终决定了生态系统的功能和环境的变化.最近一系列的科学研究引发了科学界对微生物多样性的另一话题:那就是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对促进生物多样性的相对重要性.  相似文献   
1000.
锡林河流域典型草原碳素生物小循环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应用生物地球化学分室方法研究了内蒙古锡林河流域2个典型草原群落——羊草草原和大针茅草原的碳素生物小循环,研究表明:①生长季禁牧的羊草草原植物分室碳素净固定量为165.50 gC.m-2,土壤分室碳素净排放量为174.36 gC.m-2,系统碳素净固定量为-8.86 gC.m-2,基本处于平衡状态,植物分室的碳输入和碳输出也近于平衡状态;②生长季禁牧的大针茅草原植物分室碳素固定量为130.04 gC.m-2,土壤分室碳素净排放量为128.28 gC.m-2,系统碳素净固定量为1.76 gC.m-2,基本处于平衡状态,植物分室的碳输入和碳输出在降水量大的年份以输入为主,在降水量小的年份近于平衡状态;③水热等生境条件较适宜的羊草草原碳素周转量比大针茅草原要大得多,水分是典型草原碳素循环量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