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95篇
  免费   188篇
  国内免费   544篇
安全科学   262篇
废物处理   54篇
环保管理   123篇
综合类   1272篇
基础理论   430篇
污染及防治   305篇
评价与监测   39篇
社会与环境   58篇
灾害及防治   84篇
  2024年   22篇
  2023年   69篇
  2022年   81篇
  2021年   88篇
  2020年   76篇
  2019年   65篇
  2018年   70篇
  2017年   70篇
  2016年   87篇
  2015年   128篇
  2014年   175篇
  2013年   128篇
  2012年   136篇
  2011年   163篇
  2010年   136篇
  2009年   124篇
  2008年   142篇
  2007年   137篇
  2006年   67篇
  2005年   89篇
  2004年   78篇
  2003年   79篇
  2002年   60篇
  2001年   61篇
  2000年   45篇
  1999年   35篇
  1998年   36篇
  1997年   34篇
  1996年   35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35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71.
电催化氧化法处理苯胺废水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正交实验结果分析电压、pH、电解质和电解时间对苯胺降解率的影响,得出电压的影响最大,pH的影响次之,再次是电解时间,而电解质的投加量对苯胺降解率的影响比较微弱。并为工业应用确定了反应条件:电解电压为6V,pH=8,电解时间为60min,Na2SO4浓度为9g/L。  相似文献   
972.
神说,"要有光",就有了光。可是神没说,科技就像一把双刃剑,在让人类走出黑暗恐惧,给世界带来光明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难以预料的后果,比如现代社会的光污染。  相似文献   
973.
粉煤灰制备聚硅酸复合聚合硫酸铁及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大连某热电厂的固体废弃物粉煤灰为原料,研究了利用粉煤灰制备聚硅酸复合聚合硫酸铁及其絮凝性能.采用NaOH溶液浸渍粉煤灰,通过考察温度、NaOH浓度和反应时间对硅溶出的影响,确定了硅溶出的最佳反应条件.用NaOH浸渍液制备聚硅酸后再与聚合硫酸铁(PFS)复合得到复合絮凝剂(F-PFS),通过考察铁硅摩尔比和熟化时间对F-PFS的除浊性能的影响,确定了F-PFS的最佳复合条件.在F-PFS的最佳复合条件下,以Na2SiO3为原料制备同样硅浓度的聚硅酸再复合PFS得到聚硅酸复合聚合硫酸铁(N-PFS),作为F-PFS的对照.通过最佳F-PFS与N-PFS和PFS的絮凝率对比评价了最佳F-PFS的絮凝性能.结果表明在120℃下,用4 mol·L-1的NaOH浸渍粉煤灰4 h后得到硅的最大溶出量0.207 9 g·g-1.在铁硅摩尔比为1∶0.2,熟化2 h的条件下,F-PFS的除浊性能最佳.同时F-PFS的除浊能力与N-PFS相同,但是沉降性和稳定性优于N-PFS和PFS,对实际废水的絮凝能力优于N-PFS和PFS.  相似文献   
974.
南太湖区域水浆管理技术与稻田磷素流失控制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南太湖区域内稻田磷素的流失浓度及负荷与田间水浆管理技术密切相关.本研究在南太湖区域农业生态与植物保护监测站(余杭区)建立中长期试验基地,重点探索稻田养分管理技术.节水灌溉模式.降水资源高效利用的组合技术控制下水田磷素流失的过程及其截流机制.结果表明,不同的磷肥施用水平下田表水磷素浓度随时间的降低而降低.随之趋于背景含量水平.传统灌溉总磷负荷为0.046-3.569 kg·hm-2节水灌溉总磷负荷为0.023-2.602 kg·hm-2,传统灌溉比节水灌溉具有更高的磷素流失风险.本次试验提出了稻田水分"零排放"的技术模式.实现了传统灌溉总磷净负荷-0.102 kg·hm-2,节水灌溉总磷净负荷为-0.078 kg·hm-2,传统灌溉的截流磷素量高于节水灌溉模式.在无排水的前提下,稻田在P循环的"源-汇"交替中扮演"汇"的角色,实现了稻田圈截流磷素的生态作用.考虑多变的天气情况,节水灌溉模式在截流磷素方面将发挥更大的作用.可有效地使稻田向太湖的年磷素输出量最小化.  相似文献   
975.
厦门市酸雨分布特征与气象条件的关系分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厦门市是我国酸雨控制区之一。文章利用1992~2005年厦门市的探空、降水量和酸雨资料来分析厦门市不同气象条件对降水酸度、酸雨出现率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1)不同等级的降水对降水酸度和酸雨出现率有明显影响,相对于夏、秋二季,冬、春二季的降水酸度更酸,酸雨出现率更高。(2)K指数、850~700hPa层的冷暖平流对酸雨污染没有明显影响。(3)酸雨出现率随着1500m高空风速的增大而增多,风向变化对降水酸度和酸雨出现机率的影响不大。(4)逆温对酸雨污染的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976.
长期污水灌溉后林地土壤中磷的含量与移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尽可能地削减污水携带的N、P进入湖泊,处理后的城市生活污水被直接喷灌到新西兰罗托鲁阿市的Whakarewarewa森林,并建立了污水灌溉林地处理系统的长期定位试验地以评价生态系统对污水携带营养物质的同化能力.为查清长期污水灌溉土壤中P的数量、迁移淋失及其环境危机,对11a污水灌溉后火山灰土壤中磷的积累、再分布进行剖面分层采样测定.结果表明,土壤pH、TP、Olsen P、M3P、M3Ca和M3Mg在所有灌溉处理区的表层土壤(0~10 cm)均有显著(p0.05)增加,部分增加的显著性达到20~40 cm土层或更深层次土壤.大多数随灌溉而进入土壤的P被保存在上层土壤(0~40 cm)中.土壤Olsen P和M3P的浓度在中、高水平处理区的20 cm以上土层中超过了环境临界值(Olsen P为60 mg.kg-1;M3P为150mg.kg-1),磷饱和率(M3PSR)数值同时显示表层土壤对P的吸持已近饱和,预示土壤磷素有随下渗水向下移动的潜在可能.常规土壤采样以60 mg.kg-1 Olsen P测定值为环境临界值,可解决土壤剖面中磷的下移监测难题.以M3P与M3Al、M3Fe的摩尔比计算的磷饱和率(M3PSR)作为长期污水灌溉林地处理系统中土壤磷向下移动的环境危机临界值参数指标已不是很理想,对新的磷饱和参数的研究是今后的主要工作之一.  相似文献   
977.
采用Fe(NO)3.39H2O和FeSO.47H2O混凝剂处理模拟大红染料废水,通过改变各药剂投加量及废水pH值,考察其对废水COD和色度的去除效果。实验结果表明:两种混凝剂在处理大红染料废水中都表现出了较好的脱色性能,而Fe(NO3)3.9H2O的去除性能较FeSO.47H2O更为优越。Fe(NO)3.39H2O对染料废水的脱色作用十分显著,所有的脱色率都在86%以上。当投加量为0.18 g时,脱色率达最大值93.3%;当投加量为0.24 g时,COD去除率为63.6%。FeSO.47H2O对废水色度的去除效果好于COD的去除。其最佳投加量为1.5 g,此时,脱色率达82.4%;当投加量为0.9 g时,COD去除率为51.8%。Fe(NO)3.39H2O在pH为5.0~9.0之间处理效果都较好,当pH=8时,其脱色率最高,为93.4%;FeSO.47H2O在pH为6.0~8.0之间最佳,当pH=8时,脱色率最高为83.2%。  相似文献   
978.
在人工模拟稻田水的条件下,文章利用芦苇、睡莲、菖蒲三种水生植物吸附稻田退水中的营养物质—氮和磷。本实验的稻田水主要是人工模拟的稻田水,同时配置了不同的营养物质浓度。实验结果表明:三种水生植物对稻田排水中的营养物质具有较好的吸附性能。其中,芦苇对稻田退水中TN、TP的吸附效果较好,去除率分为:79%、96%。本实验采用的植物混种法对于去除水体中营养物质也具有较好的吸附作用,特别是芦苇和菖蒲组合对水中TP的去除率高达97%。  相似文献   
979.
坡地建设现象在我国大量存在,但相关研究基础仍显薄弱。从阈值坡度视角出发,提出了坡地率概念,并构建了建设用地坡地率(PSC)和地面坡地率(PSL)两个用于定量分析坡地建设现象的指标。以2020年全国696个城市为研究对象,基于30m分辨率建设用地解译数据和数字高程模型数据,利用空间自相关等分析方法解析了全国城市PSC的数量构成与空间分布,进而探究了PSC与PSL间的统计关联和空间关联。结果表明:①我国城市建设用地整体趋向平缓土地布局,城市数量随PSC上升迅速减少,全国半数以上城市的PSC低于0.12,近80%城市的PSC低于0.3。②全国城市PSC总体呈“南高北低,广域过渡”分布格局,全局莫兰指数为0.38,南方山地丘陵区为高值集聚区。③PSC与PSL之间存在7种主要空间关联模式,每种模式均体现出了各自明确的地理环境特征依赖,且PSC的南北空间分异明显大于PSL。  相似文献   
980.
本文研究了上海某垃圾焚烧厂飞灰热分离处理后灰渣的无害化特性:减容率、减重率和浸出特性.结果表明:热处理温度越高,飞灰的减重率和减容率就越大,飞灰的减重率的变化可以分为650~1 050℃时缓增和1 050~1 350℃时剧增两部分,减容过程主要发生在熔融温度在1 205~1 250℃,其中1 150~1 250℃就减容了58.4%.随热处理时间的延长,飞灰的减重率和减容率的增幅都不大,分别由20 min的11.3%增加到300 min的17.7%及20 min的6.90%增加到300 min的16.7%.相对于时间而言,温度是影响飞灰热分离的主要因素.各重金属的浸出浓度随热处理温度的升高和时间的延长大体上呈降低的趋势.除Cr外,经不同温度(≥650℃)和时间(≥20 min)热处理后,灰渣中重金属的浸出浓度均低于原灰,但都达到了国家危险废物浸出毒性鉴别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