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6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94篇
安全科学   5篇
环保管理   10篇
综合类   221篇
基础理论   266篇
污染及防治   9篇
评价与监测   3篇
社会与环境   22篇
灾害及防治   1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34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61.
应用国家重大科技专项"滇池流域面源污染控制技术研究"成果"双室堆沤肥系统",设计使用双室堆沤肥不同的4种处理方式施肥.对施肥前后的作物产量、作物品质、土壤肥力进行对比研究,选出双室堆沤肥和无机肥配施的还田应用的最优施肥处理.处理B施肥方式(双室堆沤肥,化肥减施30%)对增加作物产量、提高作物品质、增加土壤肥力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262.
以石河子城市污泥为研究对象,对污泥基本性能参数进行测定。通过与《有机肥料》(NY 525-2002)的技术指标、《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等标准对照,得出该污泥是一种养分含量高的有机肥,具有园林绿化、土地改良用泥质的潜质,仅能作为施用于除粮食、蔬菜以外的作物的农用泥质,但不能作为林地用泥的结论。  相似文献   
263.
将不可继续使用的木材、破布、芦苇以及稻草等作为工业原料,经由高温度高气压蒸煮后进行分离,在分离过程中接取纤维素,最后制作成纸浆,是造纸工业的形成过程。在这个过程的最后,从排除原料中提取除纤维素外的部分作为造纸黑液。造纸黑液中具有木质素、纤维素和挥发性有机酸等化学物质,出现难闻气体,并且具有极强的污染性。本文对造纸废水灌溉作用于毛白杨苗木灌溉的可行性进行分析,分别用稀释约为浓度不同的造纸废水,对毛杨树苗的生长和养分状况以及用稀释后的造纸废水灌溉后的土壤化学性开展研究。  相似文献   
264.
为理解植物—土壤之间的养分联系,采用凋落物分解袋法,研究季节性降雨期间常绿阔叶林区最具代表性的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柳杉(Cryptomeria fortunei)、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香樟(Cinnamomum camphora)、红椿(Toona ciliata)、麻栎(Quercus acutissima)等6种凋落叶第一年不同雨热季节分解中氮(N)、磷(P)动态及释放与富集特征.结果显示,凋落叶的N浓度随雨季的变化动态取决于树种,但除红椿以外的其它5种凋落叶在分解初期N浓度变化不明显,在雨季时期显著升高(P<0.05);6种凋落叶P浓度动态比较一致,表现为分解初期P浓度稍微下降,在雨季时期显著升高(P<0.05).历经一年的分解,红椿N、P释放率最大(分别为81.79%、54.19%),香樟N富集率最大(131.45%),马尾松的P富集率最高(268.75%),且6种凋落叶N、P释放/富集率动态均在雨季最明显.凋落叶分解过程中C/N、C/P呈现下降趋势,而N/P变化规律不一致.这些结果均表明,季节性降雨显著(P<0.05)影响凋落叶N、P动态,雨季温湿度的改变可影响N、P释放过程.  相似文献   
265.
采用空间代替时间序列的方法,对衡阳紫色土丘陵坡地不同恢复阶段土壤微生物特征与养分的耦合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不同恢复阶段土壤养分存在明显差异,从裸荒地阶段(Ⅰ)、草本阶段(Ⅱ)、灌木阶段(Ⅲ)到乔木阶段(Ⅳ),土壤含水量、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和速效磷显著增加(P<0.05),全磷、pH 值逐渐减小(P>0.05),全钾和速效钾的差异变化不大。2)不同恢复阶段微生物总数显著增加(P<0.05),其中细菌数量显著增加(P<0.05),真菌数量的大小顺序为草本阶段(Ⅱ)>裸荒地阶段(Ⅰ)>灌木阶段(Ⅲ)>乔木阶段(Ⅳ)(P<0.05);放线菌数量的大小顺序为草本阶段(Ⅱ)>乔木阶段(Ⅳ)>裸荒地阶段(Ⅰ)>灌木阶段(Ⅲ)(P<0.05)。裸荒地阶段(Ⅰ),细菌数量与放线菌数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草本阶段(Ⅱ),放线菌数量与真菌数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灌木阶段(Ⅲ)和乔木阶段(Ⅳ),细菌数量、真菌数量和与放线菌数量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3)相关分析表明,不同恢复阶段微生物量碳、微生物量氮和微生物量磷之间的相关性性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P<0.05或P<0.01),土壤微生物量与土壤养分的关系密切(P<0.05或P<0.01),而微生物数量与土壤养分的相关性较弱(P>0.05)。4)典型相关分析表明,不同恢复阶段土壤微生物属性和土壤养分的耦合关系不同。裸荒地阶段(Ⅰ),土壤含水量、土壤有机质、全氮和全磷主要影响微生物量碳、微生物量氮和微生物量磷(P<0.01)。草本阶段(Ⅱ),土壤有机质、全磷和 pH 值起较大作用,主要影响微生物量碳、细菌、真菌(P<0.01)。灌木阶段(Ⅲ),土壤有机质、全磷和pH主要影响微生物量碳、微生物量氮和真菌(P<0.01)。乔木阶段(Ⅳ),全磷、碱解氮和pH值主要影响微生物量碳、微生物量氮和细菌(P<0.01)。研究结果对于构建衡阳紫色土丘陵坡地植被恢复技术体系具有理论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66.
甘肃省典型林区主要优势树种养分含量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木养分含量是研究森林生态系统物流和能流的基础,养分分布是揭示生态系统中养分循环功能过程的一个重要参数,了解养分含量变化是合理计算植物群落内养分储量的有效途径,对合理评价植物生长潜力有重要意义。利用动态取样法重点选择祁连山、小陇山、白龙江林区的优势树种青海云杉(Picea crassifolia)、华山松(Pinus armandii Franch)、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起源、不同林龄、不同部位对各树种的叶、枝、干、根进行动态取样,测定各器官N、P、K含量和土壤理化指标等,共获取24个标准地的数据。结果表明:3种乔木叶的N、P、K质量分数分别为1.26%、0.20%、0.65%;枝的分别为0.46%、0.09%、0.34%;干的分别为0.27%、0.07%、0.20%;根的分别为0.37%、0.10%、0.27%。各器官养分含量顺序为叶根枝。油松幼林龄N、P、K质量分数分别为0.62%、0.22%、1.08%;中幼林分别为1.24%、0.18%、1.62%;近熟林分别为0.85%、0.26%、1.08%;成熟林分别为0.77%、0.15%、1.04%;过熟林分别为0.70%、0.17%、0.70%,不同林龄养分含量顺序表现为中幼林近熟林成熟林幼林龄过熟林。油松天然林叶中含N量最高,为0.39%;根中含P量最低,为0.03%;人工林叶中含K量最高,为0.75%,干中含P量最低,为0.04%。华山松天然林叶中含N量最高,为1.61%;干中含K量最低,为0.10%;人工林叶中含N量最高,为1.83%;干中含K最低,为0.09%。土壤N与林木N差异不显著,具有相关性,枝N和根N较强,系数为0.84和0.97;土壤P、土壤K含量均显著高于林木P、K含量,是林木P、K含量的数倍,也具有相关性,相关性最强的为土壤K与叶K,系数为0.98。  相似文献   
267.
研究不同古茶园土壤养分状况间的差异影响,可为古茶园的土壤养分管理提供理论依据,实现茶园的提质增效.以凤庆县郭大寨乡3个典型古茶园的根际与非根际土壤为研究对象,探究其根际与非根际土壤理化性质、土壤酶活性及其化学计量比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1)茶园根际与非根际土壤养分含量及酶活性差异显著(P <0.05),且表现出不同的土壤营养条件.(2)不同茶园的根际土壤含水量、全碳、全氮、全磷含量差异显著(P <0.05),均表现为大箐>龙潭>琼英;同时,龙潭茶园土壤pH=4.5为茶树生长最适值.(3)不同茶园非根际土壤胞外酶活性的高低表现为大箐>龙潭>琼英,其活性与土壤含水量、全碳、全氮、全磷含量正相关,其中土壤含水量解释了97.2%变异,与pH值负相关.而在植物根系的作用下,根际土壤酶活性呈现出不同变化趋势;其活性与土壤含水量、pH值、全碳、全氮、全磷含量均正相关,土壤含水量解释了93.9%的变异,全碳解释了5.2%的变异.(4)根据土壤酶化学计量比矢量分析,3个茶园土壤微生物受碳源限制程度不同,限制程度为琼英>龙潭>大箐,大箐茶园土壤微生物受到一...  相似文献   
268.
用“土壤养分状况系统研究法”对粤东8 片龙眼园土壤进行大、中、微量营养元素含量测定、土壤吸附试验及盆栽诊断试验。结果表明,全部供试土壤均缺 N 和 P,88 % 土壤缺 K 和 Mg ,75 % 土壤缺 Ca 和 S,63 % 土壤缺 Cu ,50 % 土壤缺 B。在缺素土壤中若不配施这些元素,指示作物( 高粱) 的干物产量分别下降 N 60 .3 % , P65 .3 % , K 29 .5 % , Ca 46 .2 % , Mg 33 .5 % , Cu 19 .3 % , S17 .9 % , B15 .5 % 。综合各营养元素的施肥效应及缺乏的普遍性显示,粤东龙眼立地土壤养分限制因子排序为: N > P> Mg > K > Ca > Cu > S> B;碱性紫色土则富 Ca 。  相似文献   
269.
采用根袋盆栽试验研究了锌、镉单一及复合污染对重金属蓄集植物黑麦草(Lolium perenne L.)生长、养分吸收及锌、镉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锌、镉单一及复合污染对黑麦草生物量存在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锌、镉单一及复合污染均明显降低了黑麦草植株N、P、K含量,以锌、镉复合污染对植株养分吸收的抑制作用最大.锌、镉污染共存下,黑麦草对锌、镉的吸收为协同效应.黑麦草吸收的锌、镉主要集中在地上部,以锌、镉复合污染植株对锌、镉的蓄集量最大,其地上部锌、镉含量分别达到3108.72、73.97 mg·kg-1.  相似文献   
270.
为了探究工业副产物硫酸铵以不同比例替代尿素做为氮肥施入土壤后对土壤养分以及微生物群落的影响,进行了盆栽玉米试验.试验采用完全随机设计方法,共设置 5 个处理:CK(不施肥)、U10 S0 (100 % 尿素)、U8 S2 (80 % 尿素 + 20 % 硫酸铵)、U6 S4 (60 % 尿素 + 40 % 硫酸铵)和U0 S10 (100 % 硫酸铵).应用常规方法进行土壤基本理化性质以及玉米植株干重的测定,通过 Illumina NovaSeq 平台进行微生物测序.结果表明:① 在玉米的各个生育期,施肥处理土壤 pH(7.85~8.15)与CK(8.1~8.21)相比都有所下降,并且随着硫酸铵比例的增加pH呈不断下降的趋势;② 在玉米各生育期土壤碱解氮含量随着硫酸铵比例的增加呈逐渐增加的趋势,U0 S10 处理比CK和U10 S0 处理分别提高了30.56 %~63.68 %和13.22 %~38.43 %;有机碳含量变化趋势为:U8 S2 > U6 S4 > U0 S10,但除苗期以外其他生育期添加硫酸铵的处理都仍高于U10 S0 处理;③ 所有的施肥处理蛋白酶活性都高于对照,并且随着玉米的不断生长和硫酸铵比例的增加蛋白酶活性逐渐增强,U0 S10 处理在玉米各生育期都高于U10 S0 处理,提高了 10.54 %~100 %;各施肥处理土壤蔗糖酶活性范围为 0.04~0.24 mg·(g·24 h)-1,并在所有生育期U0 S10 处理都显著高于 U10 S0 和CK处理,分别提高了20.32 %~99.16 %、24.31 %~79.33 %;④ 所有施肥处理的玉米根际细菌和真菌物种丰富度都低于 CK 处理,U10 S0 处理仅低于CK,硫酸铵替代尿素的3个处理细菌群落物种多样性趋势为:U8 S2 > U0 S10 > U6 S4,真菌为:U6 S4 > U8 S2 > U0 S10 ;⑤ U0 S10 和U10 S0 处理玉米植株干重最大,分别比 CK 处理提高了39.47 %和36.16 %,U0 S10 处理高于U10 S0 处理但差异不显著;Pearson 模型表明相关环境变量对土壤根际真菌和细菌物种丰富度和多样性有一定影响,其中pH值和土壤碱解氮含量是影响微生物物种多样性的最主要因素.综上,在石灰性褐土的玉米种植中,以一定比例硫酸铵替代尿素比单施尿素更能提高土壤养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玉米生长及根际微生物群落,并且有更大的产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