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7篇
  免费   35篇
  国内免费   140篇
安全科学   30篇
废物处理   2篇
环保管理   121篇
综合类   645篇
基础理论   99篇
污染及防治   90篇
评价与监测   29篇
社会与环境   24篇
灾害及防治   2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33篇
  2022年   31篇
  2021年   39篇
  2020年   44篇
  2019年   48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38篇
  2015年   49篇
  2014年   81篇
  2013年   62篇
  2012年   67篇
  2011年   75篇
  2010年   42篇
  2009年   41篇
  2008年   37篇
  2007年   48篇
  2006年   32篇
  2005年   37篇
  2004年   36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991.
为了解人工湿地处理养殖废水过程中抗生素对湿地资源型植物(杂交狼尾草)和土壤的影响。采用实验模拟方法研究了杂交狼尾草叶绿素含量、蛋白含量和抗氧化酶系统及土壤酶活性在不同土霉素浓度胁迫下(0~10 mg/L)的响应情况。研究结果指出:植物叶绿素含量和总蛋白含量在高浓度胁迫(>100μg/L和10μg/L)下会被显著毒性抑制,而在低浓度条件下表现为毒性兴奋效应。相比对照组,植物超氧化物歧化酶在不同土霉素胁迫条件下,活性均会被显著激活。而植物过氧化物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在高浓度条件下会明显降低,两者抑制率分别为11.8%~32.8%和54.3%~63.3%。而土霉素对土壤中蔗糖酶、脲酶和磷酸酶活性毒性强度随着投加浓度升高而增加,但在高浓度(>10μg/L)胁迫条件下才会作用显著(P<0.05)。研究结果表明人工湿地处理养殖废水过程中低浓度抗生素的存在,有益于湿地资源型植物的生长,并且土壤环境可耐受其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992.
固城湖围垦区池塘河蟹养殖环境影响及模式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固城湖围垦区不同池塘的河蟹养殖环境效应并筛选出适宜的生态养殖模式,对河蟹养殖周期内不同养殖池塘的养殖情况和水环境进行跟踪研究,并构建模型估算养殖容量.结果表明,养殖周期内现有养殖模式的池塘和取水河道水质大多为GB 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的Ⅳ类和Ⅴ类水,明显劣于固城湖水质(Ⅲ类水),其中最主要的污染因子为TN和TP;池塘的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和底栖动物的群落结构简单,优势种分别为隐藻、秀体溞及环棱螺,且浮游动物Margalef丰富度指数与河蟹养殖产出呈显著正相关(P<0.05);基于现有养殖模式,河蟹的最大养殖容量为9855只hm-2.综合考虑养殖池塘环境、经济效益及养殖容量等因素,认为固城湖围垦区池塘河蟹的适宜生态养殖模式为:蟹苗投放密度(9000±750)只·hm-2;饵料系数0.47 ~0.53;水草覆盖度约70%(其中苦草40%,伊乐藻20%,轮叶黑藻10%);螺类投放量6 000 ~7500 kg·hm-2.  相似文献   
993.
对虾高位池循环水养殖水体悬浮物等环境因子的变化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弄清对虾高位池循环水养殖过程中水体环境因子的变动规律,有效调控水体环境质量,提高养殖效益和生态效益,以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rnei)为试验对象,研究了高位池循环水养殖过程中水体溶解氧(DO)、悬浮物(SS)、pH值和叶绿素a(Chl-a)等环境因子的变化特征。设计了3种不同循环处理量组,即20m3/h组(P1组)、40m3/h组(P2组)和60m3/h组(P3组)。结果表明:不同循环处理量组的循环水养殖系统均能有效提高水体中DO质量浓度,相对空白对照组,P1、P2、P3对DO质量浓度的相对增长率分别为8%、15%、18%;各循环处理量组水体pH值均稳定在7.84~7.96;P1、P2对SS处理效果不明显,P3对SS的相对降低率达到34%;P1组Chl-a质量浓度变化不明显,P2、P3组Chl-a质量浓度分别降低13%和28%。综合比较分析:对虾高位池循环水养殖系统能明显提高水体DO质量浓度,维持水体pH值稳定平衡,降低水体SS和Chl-a质量浓度;60m3/h循环处理量组对水质调控效果最好,40 m3/h组次之,20 m3/h组较差。  相似文献   
994.
综述了微藻培养技术研究进展,并分析了沼液作为资源制备微藻生物质可行性,提出了沼液资源化利用与高价值生物质生产耦合工艺技术系统。结果表明,沼液预处理技术、目标藻种筛选技术、微藻规模化培养技术和藻渣高值利用技术是耦合系统的四大关键技术。基于微藻培养技术,该耦合系统促使沼液处理系统从"处理工艺"向"生产工艺"转化,实现了多元功能耦合,即沼液除磷脱氮耦合氮磷回收,沼液净化处理耦合生物能源生产以及CO2的固定耦合沼气净化。  相似文献   
995.
斑节对虾滩涂养殖池塘浮游微藻群落演变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斑节对虾滩涂养殖池塘水体中浮游微藻的群落演替规律及与水质因子的相关性.从位于茂名市鸡打港滩涂地带的4口斑节对虾池塘于1个养殖周期内定期采集水样,通过显微镜对浮游微藻进行鉴定、计数,依据水质检测国标要求检测各水质因子指标.通过SPSS软件分析微藻数量、生物量与水质因子指标的相关性.共检出浮游微藻5门93种,其中蓝藻26种,绿藻33种,硅藻32种,甲藻1种,隐藻1种.优势种有简单舟形藻(Navicula simples)、蛋白核小球藻(Chlorella pyrenoidosa)、绿色颤藻(Oscillatoria chlorina)、栖藓柱胞藻(Cylindrospermum musiccola)、显微蹄形藻(K.microscopica nygaard)、水华微囊藻(Microcystis flos-aquae)、坚实微囊藻(Microcystis firma)、易略颤藻(Oscillatoria neglecta)、威利颤藻(Oscillatoria willei)等.养殖早期阶段,浮游微藻的个体数量介于3.5×104~35.7×105 ind/L,生物量为0.02×102~1.83×102μg/L,多样性指数平均为1.57~2.12;养殖中后期阶段,浮游微藻的个体数量介于1.73×108~2.34 x 109 ind/L,生物量为5.23×103~57.01×103μg/L,多样性指数平均为1.64~2.26.养殖过程池塘水温、TN、TP水平逐渐升高,透明度、DO逐渐下降.微藻数量、生物量多与透明度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与TN、TP、水温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其中l、2号池微藻与TN、TP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养殖中后期两池微藻密度都大于109 ind/L,均爆发微囊藻水华;3、4号池微藻多样性水平较高,对维护养殖水环境稳定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996.
基于种养平衡的杭州市畜禽养殖环境承载力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种养结合循环利用是生态化、资源化解决畜禽规模养殖粪污排放问题的根本途径。论文以土壤有效氮、磷含量预测土壤供肥能力,结合种植和养殖业年度统计数据,利用修正的养分平衡法估算杭州市畜禽养殖环境承载力,并分析杭州市各县市畜禽养殖污染风险。结果表明:2014年杭州市畜禽养殖环境承载力以氮、磷计分别为18.20和 18.29头猪当量/hm2,实际承载量分别为13.26和12.70头猪当量/hm2,污染风险指数分别为0.73和0.69,说明杭州市整体处于畜禽养殖低污染风险状态,但各县市的污染负荷差异显著,市区等4个县市属于过量承载,存在较高的污染风险,富阳等4个县市仍有一定的承载潜力。研究结果可为杭州市种养业平衡整体规模配置、布局调整和粪污消纳等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97.
三级生物膜工艺处理水产养殖循环水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采用三级生物膜工艺处理水产养殖循环水,并对该工艺去除模拟水产养殖循环水主要污染物的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进水pH为7.5~8.5,温度为28~32 ℃,ρ(DO)为0.5~1.0  mg/L,ρ(FA)为5~10  mg/L时,水产养殖循环水的CODCr,NH4+-N和TN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94.4%,91.6%和70.1%,ρ(NO2--N)平均值小于5.2  mg/L.说明三级生物膜工艺可用于低ρ(C)/ρ(N)比水产养殖循环水的生物处理,尤其可消除NO2--N对水产养殖动物的潜在威胁,并达到养鱼回用标准.   相似文献   
998.
空心菜浮床栽培对集约化养殖鱼塘水质的影响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以叶绿素a(Chla)、TN、NH4+-N、NO2-N、NO3-N、TP、PO43-P、CODMn等为主要水质指标研究浮床栽培空心菜对集约化养殖鱼塘的净化作用。结果表明,通过4次收获,空心菜产量可达69618.0~73161.6kg.hm-2;空心菜覆盖率为10%和20%处理组通过收获空心菜直接从1hm2养殖池塘中移出的TN分别为27.51、52.35kg,TP分别为2.83、5.39kg。在相同监测时间下,Chla、TN、NH4+-N、NO2-N、NO3-N、TP、PO43-P、CODMn等各项水质指标按对照组、10%处理组、20%处理组的顺序均呈逐渐降低趋势;其中20%处理组对Chla、TN、NH4+-N、NO2-N、NO3-N、TP、PO43-P、CODMn的去除率分别为15.16%~49.02%、9.04%~36.56%、19.23%~46.34%、22.76%~47.74%、13.33%~56.52%、33.33%~45.10%、27.27%~48.15%、3.13%~19.05%。与对照塘相比,处理塘鱼类成活率明显提高,说明在主养鱼为鲫鱼的苗种养殖池塘中采用浮床栽培空心菜能够促进水体物质循环,加强...  相似文献   
999.
1000.
菱塘养鱼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导了“菱塘养殖”的某些关键技术。它们包括:(1)通过品种结构调整,解决鱼菱相克的矛盾;(2)通过在菱群落“开天窗”,避免鱼窒息致死;(3)实行混合养殖,拓宽生态位;(4)通过鱼种投放量与鱼产量关系的研究,为鱼种合理搭配提供了科学依据。由于上述问题的解决,这种农业模式发挥了明显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