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0篇
  免费   64篇
  国内免费   109篇
安全科学   178篇
废物处理   36篇
环保管理   55篇
综合类   433篇
基础理论   65篇
污染及防治   70篇
评价与监测   19篇
社会与环境   13篇
灾害及防治   24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31篇
  2022年   29篇
  2021年   33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38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36篇
  2014年   72篇
  2013年   33篇
  2012年   35篇
  2011年   51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44篇
  2007年   40篇
  2006年   36篇
  2005年   45篇
  2004年   32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31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531.
高能推进剂老化对发动机内弹道性能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对某配方NEPE高能固体推进剂进行了加速贮存试验,分析了推进剂在长期贮存后其密度、燃速的变化规律,开展了发动机内弹道测试和内弹道参数影响定量分析研究。针对某翼柱型装药固体发动机,分析了长期贮存后其内弹道性能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燃速缓慢下降是影响高能推进剂发动机内弹道性能变化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532.
分析了东北地区7个城市污水处理厂脱水污泥中Cu、Zn、Cr、Ni、Mn的含量,利用修正的BCR法研究了污泥中重金属的形态分布特征,并使用地累积指数(Igeo)法和内梅罗指数法(PI)评估了污泥在土地利用过程中重金属的潜在生态风险.结果表明,污水厂污泥中Zn含量超过了国家标准(GB4284—1984)限值,且污泥中Cu、Zn和Mn的含量远远超过东北耕地黑土中的背景含量.污泥中Cu和Cr的有机物结合态(即可氧化态)所占比例较大,可迁移形态含量最高的重金属是Zn,Ni广泛分布于可交换态、酸溶态、可还原态、可氧化态和残渣态中,Mn的残渣态在5种形态中所占比例最高.5种金属中迁移性最强的是Zn,其次为Mn,Cr的迁移性最差.内梅罗单项污染指数法和地累积指数法的评价结果表明,Cu、Zn和Mn是污泥土地利用过程中潜在的污染元素.内梅罗综合指数法的评价结果显示,种脱水污泥均对耕地黑土环境存在严重的潜7在生态风险.  相似文献   
533.
以石墨为阳极,研究了电化学混凝-内电解耦合法对橙黄G染料废水的降解效果,考察了NaCl投加量、FeSO4·7H2O投加量、溶液初始pH以及铁碳投加量对废水中橙黄G脱色率及COD去除率的影响,同时对比了电化学混凝-内电解耦合法与电化学混凝和内电解单独使用时对橙黄G染料废水的处理效果。结果表明:相同条件下,电化学混凝-内电解耦合法对橙黄G废水的脱色率和COD去除率均高于电化学混凝法和内电解法,其中COD去除率高于后两者之和,说明两者的耦合是协同作用。FeSO4·7H2O的加入在提高脱色效果的同时,也改善了混凝沉降的作用,有助于后续泥水分离过程的顺利进行。最佳运行条件下橙黄G脱色率和COD去除率分别为98.3%和66.7%。  相似文献   
534.
干旱区内陆河流域景观生态建设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干旱区内陆河流域因其干旱、风沙及盐碱的自然环境,加之盲目开垦荒地、不合理利用水资源等人为因素的影响,改变了原有的生态平衡,形成了脆弱的生态环境和特殊的景观格局。其景观呈现出以荒漠为基质,河流廊道为核心对称分布的水域湿地-林(草)地-荒漠的宏观局格。由于水是干旱区内陆河流域的关键因素,为了合理利用水资源,积极发挥人的作用,从景观生态学理论与方法的角度,提出了以河流廊道建设、植被景观建设、绿洲景观建设为核心的生态建设方案,以增加内陆河流域整个生态体系的容载力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535.
《青海环境》2021,31(2)
新一代多普勒气象雷达对电磁环境的影响主要取决于发射机、天线的运行参数和扫描方式。本文结合实际工程项目,对雷达运行的电磁环境影响评价内容和方法进行了研究,明确了电磁环境影响控制范围及建筑限高,提出了电磁辐射防护措施。  相似文献   
536.
石油开采等行业被《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列为重点监管行业,然而油田行业开放性区域尚无明确的布点规定,建议考虑环境敏感点以及油田开采、运输、处理整个工艺流程,合理布设采样点位。文章以某油田作业区为例进行取样分析,污染状况评估,得出油田行业土壤污染规律,建议油田企业按照“井场-输送管线-转油站-处理站”的流程进行布点、取样、定期重点检测特征项石油烃,以便及时发现土壤污染情况,并通过加强管控,有效防治土壤污染。  相似文献   
537.
张巧颖  孙伟  杜瑛珣  巩小丽 《环境科学》2021,42(4):1870-1878
蓝藻水华消亡时,藻细胞裂解会产生大量的胞内溶解性有机质(I-DOM).本研究利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UV-Vis)和三维荧光-平行因子分析法(EEM-PARAFAC),考察太湖蓝藻I-DOM在微生物降解过程的组成变化,并研究了温度(20、25和30℃)和I-DOM初始浓度(5、10和20 mg·L-1)对I-DOM生物降解的影响.结果表明,I-DOM能较好被微生物降解,14 d后,DOC的去除率为50%~74%.初始I-DOM主要包含类色氨酸组分C1(80%),存在C2(一种广泛存在的类腐殖质,16.0%)和C3(微生物来源类腐殖质,3.7%);几乎不含C4(微生物来源类腐殖质,0.3%).微生物降解过程,这些组分既被消耗,同时又能被产生,呈现以下变化趋势:C1组分减少;C2组分变化趋势复杂,其先下降后增加,随后又下降;C3和C4先增加后减少.SrE2E3和HIX指标的变化显示,降解过程中,溶液中DOM分子量增大,腐殖性增强.本实验条件的温度和I-DOM初始浓度范围均不改变各组分的变化趋势;3个温度中25℃条件下降解效果最佳;而随着I-DOM初始浓度的增加,I-DOM降解增强.结合笔者关于I-DOM光降解的研究,推断太湖水华消亡产生的DOM可能有以下的归趋:其中类色氨酸能被有效降解,而各类腐殖质难以完全降解;这些类腐殖质芳香性较强,极可能与金属物质发生作用而从水体中去除,被埋藏在沉积物中.本研究有助于探明太湖蓝藻水华消亡产生DOM的归趋.  相似文献   
538.
产嗅藻类对东太湖某地原水中嗅味物质2-MIB的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东太湖某水源地原水中嗅味物质2-甲基异莰醇(2-MIB)浓度过高问题,检测并鉴定原水中藻类分布及组成,考察并建立藻类与2-MIB的相关性,并利用16SrDNA基因测序方法对其中两种主要丝状藻类进行鉴定.结果表明:两个原水取水口及附近养殖区中2-MIB与藻密度呈明显的线性相关(R2>0.85),且颤藻目浮丝藻、泽丝藻以及针杆硅藻等占总藻数量的55%以上.值得注意的是,存在于藻细胞内部的2-MIB比例可达68%,水处理过程中需考虑胞内2-MIB的释放风险.此外,对养殖区周围水质数据分析表明采样点中2-MIB浓度、藻密度、氨氮浓度均和其与离养殖区距离呈负相关性,表明该地区取水口附近的水产养殖可能是导致2-MB偏高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39.
废铁屑在染料生产废水处理中的应用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废铁屑和焦炭作为主要填料处理染料生产废水进行了研究。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不同状态下(好氧/厌氧)铁炭反应床催化内电解处理染料废水的主要影响因素和最佳条件,考察了在两种不同状态下对染料废水的处理效果,并对反应机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厌氧和好氧两种状态下对染料废水的CODcr去除率均在60%以上,废水的可生化性有较大的提高,脱色效率均达到90%以上。  相似文献   
540.
大汶河水质状况评价和污染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流水质评价和污染源分析对河流污染治理和有效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基于2019年6月(枯水期)和8月(丰水期)大汶河干流和主要支流21个监测断面16项水质指标的检测数据,综合运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内梅罗污染指数法和因子分析法对大汶河流域水质状况和污染来源进行了评价与分析。结果表明:大汶河流域水体整体水质较差,以Ⅴ类水为主,21个断面枯水期Ⅴ类水质断面占比为66.7%,丰水期Ⅴ类水质断面占比为81%;枯水期大汶河水质明显优于丰水期,且从大汶河上游至下游其水质污染程度逐渐加重;大汶河流域水体中主要污染物为TN、NH~+_4-N、Hg和Se等,属有机污染和重金属污染类型,污染物主要来源于流域耕地面源性污染和冶金、化工、纺织等工业企业工业废水的排放。该研究结果可为大汶河流域水体污染治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