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安全科学   9篇
废物处理   2篇
环保管理   5篇
综合类   18篇
基础理论   1篇
污染及防治   2篇
灾害及防治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21 毫秒
31.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技术,在流动相为乙腈/水的梯度淋洗条件下,对内燃机排气中醛、酮污染物同时进行分离测定.结果表明,吸附管的采样效率>95%,平行样相对标准偏差<10%,回收率为87.5%-115.0%;利用二级管阵列检测器在醛、酮衍生物各自最大吸收波长检测13种醛、酮类衍生物.醛、酮最低检出限为0.6-2.7μg·l-1,线性范围2.1-13333μg·l-1.  相似文献   
32.
《资源节约与环保》2013,(3):I0001-I0001
本刊讯:2月17日,国务院发印《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内燃机工业伶能减排的意见》(下称《意见》)。  相似文献   
33.
34.
《环境技术》2014,(4):1-1
近日,我国首型高空长航时无人机用涡轮增压内燃机通过评审,该内燃机由北京动力机械研究所研制。评审通过标志着我国首型长航时尤人机用涡轮增压内燃机研制成功并实现定型。一些发达国家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就开始研制用于高海拔环境下的涡轮增压内燃机,并因其具有经济性良好、高空推重比高、油耗低等技术优势,被广泛应用于无人机动力。  相似文献   
35.
新闻资讯     
《环境技术》2010,28(1)
<正>中国内燃机工业协会测试设备专业分会成立大会在东菱成功举行东菱总裁王孝忠被推举为首届理事会理事长2009年12月22日23日,中国内燃机工业协会测试设备专业分会成立大会暨第一届学术交流会议在东菱公司隆重举行,来自内燃机、测试机、排放测试设备及仪器、振动与噪声测试设备、环境试验设备、产品品质监测设备、零部件检测设备等7方面的专业制造厂和相关科研院所、高校单位的专家和领导参加了此次会议。  相似文献   
36.
交通这一词汇,从古人发明木轮子以来就没停止过运转。这是因为,交通使两地间的距离缩短了,交通路线越畅通。行走的时间越快。正是交通这一神奇变化.给人们插上梦寐以求的腾飞翅膀。不信你瞧,火车已从蒸气机发展到内燃机、电气化、磁悬浮、高速铁路……据有关资料报道:英、美、法等一些发达国家的高速铁路,火车时速已达  相似文献   
37.
本文分析了大连理工大学内燃机实验室的噪声控制措施。通过测试分析认为:在内燃机实验室的噪声控制工程中,必须综合考虑所选材料、结构及其对不同频带噪声的降噪效果和工程造价,才能获得有效而经济的降噪效果;各项噪声控制措施必须兼顾施工、使用和维修方便。  相似文献   
38.
电动与内燃机汽车的动力系统生命周期环境影响对比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以国内某两款同一车型的电动与内燃机汽车的动力系统为研究对象,通过生命周期分析软件GaBi建立生命周期评价(LCA)模型,在清单数据分析的基础上,采用CML2001模型对两种动力系统分别进行了定量的生命周期环境影响评价.评价结果表明,电动汽车动力系统的全生命周期综合环境影响比内燃机汽车动力系统高60.15%,并分别通过回收阶段分析、电能结构分析和敏感性分析对这一结果进行了解释:回收阶段中酸化、富营养化和光化学臭氧合成3种环境影响类型的直接排放大于回收得到的环境效益;电动汽车动力系统的环境影响随着火力发电比例的下降而减小,增大水能、风力和核能发电在电力系统中所占比例能有效降低电动汽车对环境的影响;动力系统重量对电动汽车动力系统的环境排放影响最为敏感,电池充电效率次之,制造阶段能耗的敏感度最小.将动力系统使用阶段的环境影响分配到整车,则电动汽车的生命周期环境影响比内燃机汽车低0.14%,且主要环境影响类型是全球变暖、酸化和富营养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