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8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10篇
安全科学   51篇
废物处理   2篇
环保管理   17篇
综合类   104篇
基础理论   3篇
污染及防治   4篇
评价与监测   9篇
社会与环境   2篇
灾害及防治   7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杨善强  易灿南  胡鸿  廖红梅  刘兴治 《安全》2018,39(6):27-29,32
为预防数字化核电厂作业人员信息获取失误,提高其作业绩效,基于数字化核电厂信息的自身特征,以及其呈现手段与管理模式等变化,分析影响作业人员信息获取的因素,筛选出7个主要行为影响因子进行模拟仿真实验,通过测试不同影响因子水平下的信息获取反应时间来研究其对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7个因子均显著影响人员信息获取效率;培训水平与经验、时间压力与心理压力是影响信息获取效率的最显著因素。  相似文献   
92.
为培育良好的核电厂运行阶段安全文化,通过分析核电厂运行特征,总结已有的核安全文化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构建核电厂运行阶段安全文化评价指标体系,划分为价值观、行为、系统和环境4个层次,并细分出13个二级指标和61个三级指标;在此基础上,考虑到指标之间的非独立性和可能存在的相互影响关系,提出一种基于决策试验和评价实验法(DEMATEL)以及网络层次分析法(ANP)相结合的综合方法,确定指标体系的权重。结果表明:该方法结合调研数据,可得到核安全文化评价指标权重,并甄别出改善核安全文化的关键在于决策层的安全意识、以身作则等指标,为核电厂运行阶段安全文化的培育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93.
优化内陆核电厂低放废水排放方式,把对环境的影响减小到尽可能低的合理程度,是一个很重要的课题。选取某拟建内陆核电站为例,采用三维数值模拟方法,计算内陆核电厂放射性液态流出物在水库中的弥散状况;通过实验手段,研究放射性核素在水库中吸附沉积特性,获得典型核素的吸附分配系数,计算出核素在水库底泥和岸边的沉积量;最后计算水生生物及典型渔民所受辐照剂量值,通过与法规标准的对比,评估了核电厂正常运行低放废液排放对水体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94.
95.
《环境化学》2021,(2):F0002-F0002
大气肉素化学在臭氧分解和碳氢化合物清除中具有重要意义.由于较低的电子亲和力,碘能够持续分解臭氧,直至转化入颗粒相.颗粒相冇机碘化物(0ics)是大气碘的重要储库,可以显著影响大气碘化学;但是目前对颗粒物中Oics分子特征几乎一无所知.  相似文献   
96.
核电厂温排水(循环冷却水)余热的充分利用,可以使原本要排放到大气或水域中的热量大大减少,甚至能实现电厂余热的"零排放",在节约能源、产生巨大经济效益的同时,也达到了保护电厂温排水受纳水体免遭热污染的目的。在国内外温排水余热利用途径调研的基础上,运用生态工程理论和生态设计的理念,进行温排水余热综合利用方案设计的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97.
中国内陆自然环境的干旱化与未来趋势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延军平 《灾害学》1999,14(2):28-32
根据中国内陆陕西、甘肃部分地区509a旱涝资料和主要测站气象、水文实测数据,应用Word97图形处理系统,证明在526a序列中目前处在11a、50a滑动的干旱期。近46a气温上升了0.3℃,年降水减少了80mm,径流量减少了0.78%,出现了明显的干旱化,环境变化趋势不容乐观。  相似文献   
98.
核安全文化的基本概念及起源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后,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通过对事故的分析和讨论,确认事故源于一系列人因失误—有意识违反操作规程:为完成汽轮机试验不顾反应堆将进入不稳定状态,眼看要发生事故还想试着把试验做完,最终酿成了一场人为的核灾难。1986年IAEA国际核安全咨询组(INSAG)提交的《关于切尔诺贝利核电厂事故后审评会议的总结报告》中提出了“安全文化”(Safety Culture)概念,随后在1991发表了一篇专著《安全文化》(INSAG  相似文献   
99.
人的失误与人因工程学在核电厂安全性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叙述了人的失误与人因工程学在核电厂安全性应用的重要性,根据统计资料分析了人的失误、失误模式与失误原因,最后综述了人因工程学原则在核电厂的设计、运行管理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0.
核电的复兴     
吕威 《世界环境》2009,(3):10-10
今年3月,湖北咸宁等三个内陆核电厂的厂址选择阶段安全分析报告和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通过了国家核安全和环境专家委员会的论证,中国加快了核电开发进程。其实,不仅仅是在中国,2007年以来,全球都兴起了一阵核电复兴的浪潮。今年2月份,意大利和瑞典公布了建造核电站的计划,法国也在规划新的核电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