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7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45篇
安全科学   103篇
废物处理   58篇
环保管理   68篇
综合类   346篇
基础理论   40篇
污染及防治   31篇
评价与监测   10篇
社会与环境   24篇
灾害及防治   1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65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38篇
  2011年   34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43篇
  2007年   39篇
  2006年   40篇
  2005年   62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电子废弃物回收再利用属于逆向物流。阐述了我国电子废弃物物流的特点和模式,系统分析了电子废弃物物流框架,重点阐明在电子废弃物回收再利用中各责任方的安全职责:电子产品生产者具有全面责任;消费者具有经济责任和物质责任;政府管理部门具有宏观调控和监督协调责任;物流方有微观控制和安全保管的责任。  相似文献   
102.
建筑废弃物处理是城市建设中的一大难题,如果实行简单填埋,不仅污染环境、造成资源浪费,而且也耗费政府大量财力。介绍了深圳市龙岗区通过创新招标方式,公开出让特许经营权,引入企业运用先进技术对建筑废弃物实行综合再利用的一些做法,同时对城市建筑废弃物回收再利用如何实现规模化和产业化发展,以及政府在推动循环经济发展方面如何将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有机结合提出了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03.
Effects of land use change and water reuse options on urban water cycle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The aim of this article was to study the effects of land use change and water reuse options on an urban water cycle. A water cycle analysis was performed on the Goonja drainage basin, located in metropolitan Seoul, using the Aquacycle model. The chronological e ects of urbanization were first assessed for the land uses of the Goonja drainage basin from 1975 to 2005, where the ratio of impervious areas ranged from 43% to 84%. Progressive urbanization was identified as leading to a decrease in evapotranspiration (29%), an increase in surface runo (41%) and a decrease in groundwater recharge (74%), indicating a serious distortion of the water cycle. From a subsequent analysis of the water reuse options, such as rainwater use and wastewater reuse, it is concluded that wastewater reuse seemed to have an advantage over rainwater use for providing a consistent water supply throughout the year for a country like Korea, where the rainy season is concentrated during the summer monsoon.  相似文献   
104.
再利用强调了物质层面的资源再生和循环利用,是解决原生资源匮乏和开辟新型工业道路有效的手段。不仅对于我国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强大的推动作用,也对于资源国际大循环起到促进作用。再利用过程中需要在提高利用率和有效防治二次污染两方面下功夫,以实现变废为宝,降低乃至消除无价值废物的协同目标。  相似文献   
105.
景观环境中生态修复主要是通过废弃物降低风蚀、水蚀等对土壤的二次伤害,为植被生长提供水分、空气、肥料等物质资源,以及利用废弃物降低土壤中有害化学物质的含量。废弃物修复生态环境主要采用物理和化学两种方式。此外,景观生态环境修复对废弃物的利用也需要结合景观营建工程进行,站在长远的角度规划景观环境的修复工作。本文对废弃物修复生态环境的几个要点进行详细的阐述,发现废弃物的利用对生态环境的改造具有较大的意义,值得深入思考。  相似文献   
106.
本文研究了铁路货车废闸瓦热解分离的回收摩擦料作为主要组分的摩擦材料的性能,当闸瓦回收摩擦料占70wt%,新添加橡胶改性酚醛树脂10 wt%、石墨10wt%、铁粉4 wt%、钢纤维4 wt%和硫酸钡2 wt%,在100℃~350℃时摩擦系数在0.43~0.45,热衰退率4.4%,摩擦系数偏差0.03,350℃磨损率0.91×10-7cm3(N·m)-1,体积磨损率总和2.85×10-7cm3(N·m)-1,室温下剪切强度4.46MPa,300℃下剪切强度2.12MPa;室温压缩应变0.47%,400℃时压缩应变0.59%,400℃热膨胀率0.22%。研制新摩擦材料具有稳定的摩擦系数、低的磨损率和良好的热恢复性,其摩擦磨损性能和力学性能都可以满足盘式制动器衬片的要求。,再生摩擦材料的再利用对表面膜的形成和磨损性能没有本质上的影响,磨损机制以粘着磨损为主。  相似文献   
107.
地热能的开发正处在发展期,应用范围逐步扩大.对邯郸市地热水进行了水质化验,发现矿化度、氯化物、钠等盐类指标含量较高.调查发现,使用后的地热废水80%以上没有重复利用,也没有经过任何处理直接外排.分析评价了地热水水质,探讨了主要污染物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以及地热废水再利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8.
本文以大量翔实的数据介绍了香港对城市固体废物的系统管理,即分类、收集、监测分析、处理和预测评价。香港环保署自80 年代开始对城市固体废物进行监测并系统管理。在全港设置了3 个大型策略性填埋场、5 个垃圾转运站、1 个垃圾焚烧厂(1997 年5 月关闭) 和1个化学废物处理中心。目前,香港政府正筹建一个新的、技术先进的焚烧厂。从1986 ~1997年,这些废物处理设施处理全港废物量为8960 ~24300t/d,其中城市固体废物比例每年不等,最低为30 .7 % ,最高为65 .5 % 。1997 年,这些废物中可循环再利用物接近50 % ,出口部分达120 多万吨,回收资金20 多亿港元。根据历年来城市固体废物量与本地生产总值(GDP)和人口数量的密切相关性,预测出2011 年城市固体废物人均产率为2 .56kg/ 人·d, 城市固体废物量为12810 t/d。城市固体废物系统管理紧迫而重要,香港的经验是值得我们借鉴的。  相似文献   
109.
杨先碧 《环境》2004,(12):51
现在,风力发电作为一种环保型能源的采集方式正在被广泛推广。然而,近年来,生态学家,尤其是鸟类学家对风力发电的反对越来越强烈。生态学家认为,任何人为的需求都可能造成生物或环境问题。风力发电,照理说对环境冲击比较少,却偏偏有可能吸引鸟和蝙蝠前来,惨死在快速飞转的锋利叶片下。生态学家希望各国政府重视这个问题并早日解决,使得无辜死亡减少或不再发生。  相似文献   
110.
棕地再利用制度与政策是开展棕地项目的行动准则。虽然中国近年来开始关注土壤污染的治理与修复,但目前直接针对棕地再开发全过程的政策机制和法律法规还存在很大程度的缺失。本研究在分析中国棕地再利用面临的宏观政策和现存问题的基础上,总结国外主要国家的棕地再利用政策法规,提出中国棕地再利用的制度与政策体系框架。制度和政策体系框架的主要内容有:构建具有强大约束力的法律法规体系;“一主多元”的管理组织机制;“污染者付费为指导,责任分担为补充、受益者承担部分责任”的责权关系;政府、市场、社会多方利益综合的资金筹措机制;棕地治理与再利用全过程的专业技术规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