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637篇 |
免费 | 74篇 |
国内免费 | 229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103篇 |
废物处理 | 291篇 |
环保管理 | 118篇 |
综合类 | 1128篇 |
基础理论 | 49篇 |
污染及防治 | 199篇 |
评价与监测 | 9篇 |
社会与环境 | 12篇 |
灾害及防治 | 3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4篇 |
2023年 | 25篇 |
2022年 | 42篇 |
2021年 | 39篇 |
2020年 | 32篇 |
2019年 | 28篇 |
2018年 | 31篇 |
2017年 | 34篇 |
2016年 | 55篇 |
2015年 | 76篇 |
2014年 | 125篇 |
2013年 | 71篇 |
2012年 | 108篇 |
2011年 | 88篇 |
2010年 | 69篇 |
2009年 | 103篇 |
2008年 | 120篇 |
2007年 | 83篇 |
2006年 | 100篇 |
2005年 | 79篇 |
2004年 | 69篇 |
2003年 | 74篇 |
2002年 | 56篇 |
2001年 | 43篇 |
2000年 | 36篇 |
1999年 | 39篇 |
1998年 | 39篇 |
1997年 | 36篇 |
1996年 | 56篇 |
1995年 | 29篇 |
1994年 | 25篇 |
1993年 | 36篇 |
1992年 | 34篇 |
1991年 | 17篇 |
1990年 | 26篇 |
1989年 | 2篇 |
1988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9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用光、电镜方法研究了日本鬼(鱼由)背鳍棘中Ⅰ型毒腺细胞的形成过程.结果表明:位于背鳍棘两侧纵沟内的毒腺组织周围有较致密的结缔组织的鞘膜包绕,该鞘膜钝性剥离后可见内面光滑,有Ⅰ型和Ⅱ型毒腺细胞的痕迹.而毒腺组织内下侧与毒棘的骨组织相连处结缔组织疏松,有许多小的梭形细胞;在梭形细胞之间及周围有新形成的幼稚腺细胞,其组织结构类似Ⅰ型毒腺细胞.透射电镜下可见该区域的结缔组织中除结缔组织的细胞及纤维成分以外,有许多大小不同的细胞,细胞单核,胞质内各种细胞器(粗面内质网、高尔基复合体、线粒体等)发达.在不同的细胞内有形态和数量不同的类似溶酶体样物质,其内涵物类似Ⅰ型毒腺细胞胞质结构.推测毒腺组织内的毒腺细胞的发生与腺体下内侧的结缔组织内的梭形细胞有关,Ⅰ型细胞由幼稚细胞发育而来. 相似文献
112.
微波再生载苯酚活性炭过程中再生产物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载氮气和无载气2种条件下,微波再生载苯酚活性炭过程中再生产物的成分和苯酚随再生过程的去向分布。结果表明,无载气时,微波功率越高,再生反应器内温度越高,吸附质的高温裂解反应越彻底,再生产物以挥发性气体为主,有机质种类很少;而当微波功率较低或载氮气再生时,反应器内温度相对较低,苯酚难以被彻底分解,再生产物中含多种复杂的链状或环状有机物。此外,载氮气时,经气提、挥发而去除的苯酚量约占总吸附量的一半,再生炭上无苯酚残留,活性炭吸附性能可完全恢复乃至优化;无载气时,经挥发而去除的苯酚量只有19.9%,其余大量苯酚则在微波作用下裂解或缩合为其他物质随尾气而去除,且再生炭上仍有少量苯酚未被解吸出来。因此,前者活性炭再生的效果优于后者。 相似文献
113.
以泡花碱和氯化镁为原料合成出了一种新型硅镁胶(MgO·2SiO2)吸附材料,用傅里叶红外光谱仪对其进行了表征,并对模拟放射性废水中的Co2+进行吸附实验。结果表明,控制合成pH在10.50~11.00,可以得到目标硅镁胶(MgO·2SiO2),在460 cm-1处出现了较强的吸收峰,这是由Mg—O伸缩振动和Si—Mg—O弯曲振动引起。在500℃焙烧4h后,可以得到吸附性能良好的硅镁胶,随着溶液pH的升高,去除率增大,在pH为4~8时达到最大。25℃时,最大吸附量可达135.5 mg/g,吸附过程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方程和准二级动力学方程。重复使用4次,对Co2+的吸附量仍然达到130 mg/g,说明硅镁胶是一种可重复利用的吸附剂。 相似文献
114.
利用Fe(Ⅱ)EDTA络合吸收-铁粉间歇还原再生脱除NO并回收氨资源的方法,实验研究了铁粉还原再生Fe(Ⅱ)(NO)EDTA的过程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以0.015 mol/L的Fe(Ⅱ)EDTA做吸收剂,在起始pH 5.5、温度323K条件下吸收400×10-6~500×10-6的NO,脱除率95%以上;铁粉还原再生Fe(Ⅱ)(NO)EDTA过程可用缩芯模型阐释;铁粉添加量与搅拌强度直接决定了铁粉质点数量,是影响反应的重要因素;实验中Fe(Ⅱ)(NO)EDTA络合液150 mL,氧气含量为5%时,搅拌速度900 r/min、粒径为0.12 mm的铁粉浓度5.3 g/L、温度353 K、pH=6为最适宜再生条件。 相似文献
115.
采用气质联用分析,并结合自动识别与定量系统(AIQS-DB)考察2种再生水厂采用的深度处理工艺对微量有机污染物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以污水为原水的膜生物反应器(MBR)+臭氧氧化+生物活性炭滤池(BAC)工艺用于再生水生产,MBR工艺对有机污染物的去除起主要作用;城市污水厂二级出水为原水的混凝沉降+浸没式超滤(SMF)/连续微滤(CMF)+部分反渗透(RO)+臭氧氧化工艺用于再生水生产,其SMF和CMF工艺段的膜截留作用均可有效消减有机污染物含量,SMF的效果优于CMF;2种工艺中采用的臭氧技术都能进一步加强部分物质的去除效果。气质联用结合AIQS-DB可用于再生水中污染物的筛查和不同污水再生工艺对微污染物消减效果的评价。 相似文献
116.
117.
“坚持做到不收赃、不扰民、不脏乱,不污染,服务好,为提高再生资源利用率,实现人与环境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18.
119.
120.
利用助剂法降低催化裂化再生烟气SOx排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由于加工原油重质比,SOx排放问题日益严重,为满足环保法规要求,我们应用了硫转移助剂,并进行了相关的技术及经济分析。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