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41篇
  免费   169篇
  国内免费   418篇
安全科学   341篇
废物处理   369篇
环保管理   188篇
综合类   1731篇
基础理论   169篇
污染及防治   240篇
评价与监测   36篇
社会与环境   21篇
灾害及防治   33篇
  2024年   25篇
  2023年   65篇
  2022年   69篇
  2021年   95篇
  2020年   73篇
  2019年   62篇
  2018年   50篇
  2017年   59篇
  2016年   85篇
  2015年   113篇
  2014年   208篇
  2013年   119篇
  2012年   164篇
  2011年   150篇
  2010年   116篇
  2009年   153篇
  2008年   193篇
  2007年   142篇
  2006年   152篇
  2005年   109篇
  2004年   99篇
  2003年   100篇
  2002年   76篇
  2001年   64篇
  2000年   42篇
  1999年   64篇
  1998年   64篇
  1997年   66篇
  1996年   76篇
  1995年   48篇
  1994年   50篇
  1993年   58篇
  1992年   52篇
  1991年   24篇
  1990年   32篇
  1989年   10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51.
Fenton试剂处理电厂离子交换树脂再生废水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7  
采用 Fenton试剂对电厂离子交换树脂再生废水进行催化氧化处理 ,实验结果表明 ,当溶液 p H=2 .0、H2 O2 ( 30 % )投加量为 6 0 m L/L、F e SO4· 7H2 O投加量为 4.5 g/L、H2 O2 投加次数为 4、反应时间为 1.5 h时 ,废水的处理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952.
用铁酸盐型磁性吸附剂去除偶氮染料酸性红B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几种磁性铁酸盐型吸附剂Mfe2O4(M=Fe,Mn,Cu)的表面特性及去除染料酸性红B(ARB)的吸附性能与催化氧化再生性能的研究,证明该类吸附剂能够有效地吸附去除水中的酸性红B,经磁分离,用H2O2/Fe2+体系可以同时氧化有机物与再生吸附剂,吸附剂可以循环使用.pH值对吸附能力有很大影响,对于MnFe2O4和Fe3O4,发生最大吸附的pH值范围在3.5~3.8,而对于CuFe2O4 pH值则在4.5~4.8时有最大吸附能力.CuFe2O4的吸附容量最大,MnFe2O4次之,FeO4最小;3种吸附剂的吸附等温线均符合Langmuir吸附模型.在发生吸附的pH值范围内,吸附剂吸附染料后其Zeta电位比吸附前均有明显降低.再生实验表明,3种吸附剂再生后,其比表面积明显增大,表面元素组成发生很大变化,其吸附能力也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953.
太湖水体中胶体相痕量金属浓度的季节变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切向流超滤技术分离了太湖梅梁湾与贡湖湾2 个不同生态类型湖区水体中Cd、Cu、Pb、Fe、Mn 和Zn 等痕量金属的胶体相(1kD~1µm),研究了其浓度在不同季节的变化.结果表明,除了胶体Cd,太湖水体中胶体Cu、Pb、Fe、Mn 和Zn 的浓度均有显著或极显著季节变化(P<0.05 或P<0.01),其中胶体Cu、Fe、Mn 和Zn 浓度在冬季较高,胶体Pb 浓度在春季最高,在冬季也保持在较高水平.太湖水体中各痕量金属的总量是影响其胶体相浓度的主要直接因素,而季节变化则是一个重要的间接因素.  相似文献   
954.
絮凝-白土复合再生废润滑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结合国内外废润滑油再生技术的研究与现状,提出以絮凝为主白土精制相结合的无污染、低成本的再生工艺技术。在前期絮凝剂脱色再生试验的基础上,重点考察白土精制的最佳再生参数,结果表明,在白土添加量8%~11%、白土接触反应温度130℃左右、搅拌时间20min、恒温沉降温度80℃、沉淀3h的条件下有最佳的再生效果。试验表明,在该复合再生条件下,经过再生处理后的废油基本上达到了该级别新油的标准。  相似文献   
955.
对主动脉动气流的分选机理及金属回收进行研究。利用高速动态分析系统对等沉颗粒的运动规律的研究表明在主动脉动气流中低密度颗粒可以获得比高密度颗粒更显著的加速度效应,使颗粒由于加速度的差异实现按密度为主导的分选;0.5~2.0mm粒级的废弃电路板破碎物料的分选实验表明,主动脉动气流比稳定气流具有更高的分选效率,脉动频率为2.0Hz时的分选效率比稳定气流高5%~15%。  相似文献   
956.
微波辐照再生载苯酚活性炭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无载气、无预处理条件下,将载苯酚的饱和活性炭放入微波炉中再生.通过改变微波辐照功率、辐照时间、能量密度、活性炭处理量和活性炭再生次数,研究微波再生活性炭的效果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活性炭再生率随微波辐照功率、辐照时间和能量密度的增加而逐渐提高,且高微波辐照功率更有利于活性炭再生和能量利用.10 g饱和活性炭在700 W微波辐照功率下再生5 min,再生率为74%,而在300 W微波辐照功率下再生45 min,再生率可达96%;此外,活性炭再生量越大,能量利用率也越高.研究还表明,微波辐照能实现活性炭的反复多次再生,再生炭的吸附性能可部分或完全恢复.微波再生载苯酚活性炭过程中,部分苯酚随水分蒸发,大部分苯酚经高温裂解为CO2,少部分裂解为链状有机物或缩合为环状有机物.   相似文献   
957.
堆肥修复土壤金属污染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堆肥是有机废弃物资源化的产物,利用堆肥修复土壤的金属污染有着重大意义.堆肥可通过直接与金属产生氧化还原作用、沉淀作用、吸附作用或间接改变土壤理化性质如酸碱度,氧化还原电位等降低土壤金属的生物有效性和移动性,但具体修复效果因土壤、金属、堆肥三者性质的不同而差异甚大.本文对国内外利用堆肥修复土壤金属污染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指出了理论研究和实际修复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58.
基于因子分析法研究太原市土壤重金属污染的主要来源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太原市土壤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尚缺乏系统的研究和探讨.基于因子分析法分析研究太原市土壤重金属污染类型及污染来源,在面积性土壤测量基础上,采用城市土壤单点样采集方法,通过测试获得了城市表层土壤中重金属元素(As、Cd、Hg、Pb、Cr、Ni、Zn、Cu)的含量数据;应用统计数手段及处理软件,采用因子分析法对太原市土壤化探数据进行详细分析研究;结合太原市工企分布情况,对比因子分析中的六个主因子,进行整理分析;研究结果充分反映出太原市作为一个典型的重化工基地和燃煤城市的污染特点,表明太原市土壤重金属污染的主要来源有四个方面,即:工矿企业污染源,燃煤污染源,交通污染源,商业活动和居民生活污染源等.  相似文献   
959.
生物可降解络合剂聚天冬氨酸治理土壤重金属污染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土壤重金属污染会产生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土壤淋洗技术可达到土壤修复的目的,其中络合剂的选择是达到安全、有效修复效果的关键.聚天冬氨酸(PASP)可生物降解,对环境安全.文章选择PASP作为重金属的络合剂,研究其修复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效果.结果表明,PASP对金属离子Cd、Zn和Ca均有较好的提取率,均超过50%,并且络合剂/重金属的摩尔比越高,提取效果越好,受pH的影响就越少,提取速率开始比较快,而后趋于平缓.在PASP络合物的形态分布中,在pH较低阶段,PASP-Cd络合物所占的比例较大,随着pH的升高,PASP-Zn和PASP-Ca的比例增加,同时微生物对聚天冬氨酸的降解作用对治理效果产生负面影响.PASP可作为环保型的络合剂,达到修复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目的.  相似文献   
960.
电子废物的不当拆解、回收活动对当地及周边环境造成的严重污染已经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但相关的调查研究目前仍比较少.以长期进行电子废物回收产业活动的典型区域--广东清远龙塘镇和石角镇为研究对象,较系统地调查、分析了电子废物不当处置对区域和流域环境介质中重金属的含量、分布和迁移的影响,并对其环境风险进行了评价.此论文是该项研究的一部分,重点调查了龙塘镇电子废物焚烧迹地中Pb、Zn、Cu、Cd、Cr、Ni等6种重金属的含量、分布和迁移及其对植物根、茎、叶组织中Pb、Zn、Cu、Cd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焚烧迹地土壤中Pb、Zn、Cu、CA、Cr、Ni的平均含量分别为1714.5、1016.7、4850.6、10.3、63.3、100.3mg·kg-1,局部区域样点检出的Cu、Pb、Cd含量分别是对照土壤的1268、179和101倍,显示电子废物焚烧迹地已经成为一个巨大的土壤重金属库,必然长期贡献于区域乃至流域土壤和水体的重金属污染.2)电子废物焚烧活动造成的重金属污染能够随空气动力及重力沉降而形成垂直以及水平迁移,其中Pb和Cd的迁移能力远大于其它重金属.3)电子废物焚烧迹地内生长的植物也受到了重金属的污染,其中Cu、Cd的污染程度较严重;桉树对Cu、铁芒箕对Pb、类芦对Cd、Zn、Cu有相对较强的富集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