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85篇
  免费   52篇
  国内免费   172篇
安全科学   131篇
废物处理   47篇
环保管理   837篇
综合类   1615篇
基础理论   439篇
污染及防治   88篇
评价与监测   56篇
社会与环境   402篇
灾害及防治   194篇
  2024年   34篇
  2023年   57篇
  2022年   70篇
  2021年   70篇
  2020年   59篇
  2019年   44篇
  2018年   31篇
  2017年   39篇
  2016年   57篇
  2015年   83篇
  2014年   220篇
  2013年   131篇
  2012年   167篇
  2011年   227篇
  2010年   187篇
  2009年   190篇
  2008年   166篇
  2007年   123篇
  2006年   135篇
  2005年   109篇
  2004年   115篇
  2003年   154篇
  2002年   116篇
  2001年   84篇
  2000年   115篇
  1999年   126篇
  1998年   101篇
  1997年   106篇
  1996年   104篇
  1995年   104篇
  1994年   94篇
  1993年   83篇
  1992年   72篇
  1991年   60篇
  1990年   76篇
  1989年   80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农业生产地域分工与农产品专业化生产是使农业从自然经济阶段向以市场为导向的商品农产品生产转变的一个标志。本文在分析该区农业布局现状及其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农业总体布局的设想与不同类型地域农业开发的主攻方向与对策,并对市场经济体制下粮食、棉花、猪、禽、水产品等农产品生产基地的地域选择、建设规模与技术措施等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郑文贤 《环境》2001,(4):16-18
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我我的农业大国,12亿人口,9亿在农村,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直接关系到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关系到现代化建设全局。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和农村的可持续发展,是我国顺利实施可持续战略的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13.
2030年高质量碳达峰是如期实现2060年碳中和的根本基础。该研究以中国280个地级市为研究对象,样本截取时间为2006—2019年。以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为刚性约束,提出“共生-共治-共享”的分析逻辑,聚焦碳排放与大气污染共生排放特征,在碳达峰年度目标量化分解、碳排放与大气污染双重损益偏离识别的基础上,考察了碳达峰目标对碳排放损益偏离、大气污染损益偏离的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的共治效应及共享路径。研究发现:①碳达峰目标发挥了显著的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作用,能够促进城市发展由损益偏离-损益均衡-精益降损的方向优化,发挥推动城市“劣者趋良、良者趋优、优者更优”的作用。②碳达峰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作用呈明显的异质性选择效应,在西部城市、资源型城市、环保重点城市、先发城市中能够发挥更高作用与更强影响。③碳达峰目标发挥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的共享路径在于双视角下“调内”“匹外”式源头治理-过程控制-末端阻断的全流程发力与外部环境政策不确定性的动态匹配。需在“双碳”目标持续推进中紧抓“降碳”,优化设计多措并举、全程发力的多重共享路径,增强碳达峰减污降碳增效的多赢共治效果。具体包括:①强化源头治理,在源头上控制化石能源消费总量,调整产业结构,节能降耗。②严控过程管理,破解环境规制级差引致的污染转移现象及损益偏离后果,推动绿色交通体系建设,多轮驱动。③突出末端阻断,采取全过程治理、监控、减排措施,提升绿色创新水平,减碳增汇。④动态调整实现内外匹配,环境政策要因时施策、因境而异、因地制宜,做到因事适时调整、因效精准调控。  相似文献   
14.
采用2000—2016年中国30省市(不包括香港、澳门、台湾、西藏四省区)的数据,构建四化指标体系,计算四化发展指数,进行地区四化水平评价,通过OLS和GMM回归模型考察四化发展对水足迹强度的影响,同时设置四化之间的交互项来识别四化指标之间的相互作用。主要结论如下:首先,从四化水平的地域发展差异上来看,中国四化水平总体上呈现出东部优于中部、中部优于西部的格局,水足迹强度的分布与之类似,说明四化水平发展与水足迹强度之间可能存在相关关系;其次,计量模型显示四化水平的提升对于水足迹强度的改善有积极影响,但每一化对于水足迹强度改善的影响大小不一;第三,以交互项衡量的四化相互作用对于水足迹强度的影响作用为正,表明四化发展对水足迹强度的改善效果逐渐趋于收敛。因此,优先提升落后地区的四化水平,以四化水平的提升推动水足迹强度的降低,能够有效降低我国总体水足迹强度水平。  相似文献   
15.
马永喜  马钰婷 《中国环境科学》2020,40(10):4631-4640
为探析农业规模化经营与农业环境可持续性之间的关系,对农业经营规模对农业环境效率的影响进行理论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物料平衡原则下农业环境效率测算模型和农业环境效率影响模型.基于2004~2016年浙江省农户水稻种植地块层面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土地面积、劳动投入、资本投入和农业产出等农业经营规模指标对农业环境效率的影响.结果显示,农业规模化发展将因投入和产出的扩张以多种方式影响其环境效率,其中土地面积规模与农业环境效率之间呈倒U型关系,劳动投入和资本投入对农业生产环境效率均有负向的影响,而农业产出规模的增加将促进农业环境效率的提升.  相似文献   
16.
水利工程是农业项目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小型水利工程项目的建设对环境的影响不容忽视。因此,以环境影响因素为基础对水利工程项目进行详细的设计是保障工程有序进行的重要前提。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直接影响水利工程建设方案的价值,是判断工程设计方案可行性的重要依据。通过对小型水利工程项目对环境的影响进行调查和分析以及对水利工程对周围环境带来的影响进行评析,分析和介绍了环境影响评价的原则和思想,进而分析了水利工程建设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希望为建设水利项目提供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7.
浅论农业面源污染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通过对大量资料的调查和研究,针对农业面源污染及其危害进行了认真分析,提出了控制农业面源污染、减轻危害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8.
19.
简述了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提出及内涵,分析了农田环境保护的意义和主要内容,指出了农田环境污染综合治理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生态文明论》(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第二节生态文明的产生 人类社会的文明史,先后经历了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三个阶段,今天的西方发达国家正穿越高度工业化或现代化的文明阶段而进入后工业文明时代,这一阶段,人类对自然规律的认识水平,达到了空前的高度,创造物质财富的能力,有了极大的提高。但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现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