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585篇 |
免费 | 94篇 |
国内免费 | 307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140篇 |
废物处理 | 40篇 |
环保管理 | 944篇 |
综合类 | 2237篇 |
基础理论 | 699篇 |
污染及防治 | 102篇 |
评价与监测 | 93篇 |
社会与环境 | 507篇 |
灾害及防治 | 22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4篇 |
2023年 | 102篇 |
2022年 | 125篇 |
2021年 | 126篇 |
2020年 | 103篇 |
2019年 | 85篇 |
2018年 | 59篇 |
2017年 | 70篇 |
2016年 | 87篇 |
2015年 | 129篇 |
2014年 | 291篇 |
2013年 | 181篇 |
2012年 | 218篇 |
2011年 | 281篇 |
2010年 | 254篇 |
2009年 | 248篇 |
2008年 | 231篇 |
2007年 | 168篇 |
2006年 | 165篇 |
2005年 | 137篇 |
2004年 | 149篇 |
2003年 | 192篇 |
2002年 | 151篇 |
2001年 | 121篇 |
2000年 | 139篇 |
1999年 | 141篇 |
1998年 | 114篇 |
1997年 | 121篇 |
1996年 | 115篇 |
1995年 | 111篇 |
1994年 | 103篇 |
1993年 | 95篇 |
1992年 | 80篇 |
1991年 | 65篇 |
1990年 | 80篇 |
1989年 | 83篇 |
1988年 | 3篇 |
1987年 | 13篇 |
1986年 | 6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9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 毫秒
81.
82.
用“条件”水分平衡法分析湖北省干旱的时空分布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条件”水分平衡角度和农业生产实际情况出发,提出了一个综合考虑水分盈亏和同期作物需水量的干旱指标,并用此指标分析了湖北省1961-1990年30年来的主要干旱类型的时空分布规律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相似文献
83.
持续农业是中国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丕荣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1995,5(1):52-54
一、持续农业是现代农业发展的新战略与新概念 人类从古至今,经历了原始农业到传统农业再到现代农业,现在正在向持续农业发展,这是世界农业进化与发展的一个新阶段。 原始社会人类可以从自然界里寻找和采集食物,不需用劳动去生产食物。以后逐步学会种植谷物、驯养和繁殖动物,就进入了原始农业阶段。用石器和木制工具为主要生产手段,从事农业生产,采用刀耕火种或轮闲耕作来恢复地力,接着逐步使用铜制农具,并对野生动植物驯化,后来又发明了灌溉,有了改造农业生产基本条件的能力。中国从春秋战国时期开始使用铁制农 相似文献
84.
浙江省农业自然资源合理利用战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陈庆根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1998,7(2):159-163
针对浙江省自然资源利用程度高,资源环境压力大,资源浪费和污染等严重问题,根据浙江省资源构成特点,从资源,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观点提出减少非农建设占用耕地,完善基本农田保护工作,绝不以牺牲现有耕地为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与此同时,积极开发后备土地资源,补充现有耕地面积;对于水资源必须依法治,管并重,节约与开源相结合,合理利用水资源,着重开发山,海资源和改善农业生态环境等战略措施。 相似文献
85.
南京地区农业资源的综合评价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客观、准确地评价地区农业资源,对于农业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系统论观点出发,将地区农业资源分成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在能够较好地反映系统结构特征、不同样点差异及满足易于收集、便于数量表示和定量处理等基本要求的基础上,选择了若干评价指标。利用综合指数法、区位商法等评价方法,对南京地区的主要农业资源(土地资源、气候资源与社会资源)进行了定量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利用资源优势度分析法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南部小区的农业资源具有整体优势,南部和中部的资源利用较为合理,北部小区则具有较为丰富的后备资源。最后,根据各地资源要素的不同组合,简要给出了较适宜的开发途径,为该地农业资源的进一步开发与利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86.
长江中游平原湖区农业开发地域分工与农产品专业化生产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农业生产地域分工与农产品专业化生产是使农业从自然经济阶段向以市场为导向的商品农产品生产转变的一个标志。本文在分析该区农业布局现状及其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农业总体布局的设想与不同类型地域农业开发的主攻方向与对策,并对市场经济体制下粮食、棉花、猪、禽、水产品等农产品生产基地的地域选择、建设规模与技术措施等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7.
陶战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1994,4(1):62-64
中国农业经历了多种策略阶段,可持续发展策略是新近出现的最先进、最适合现在和将来农业发展的策略。新策略带有系统性原理,其实质是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协调的农业。因此,可持续发展措施应同时重视解决农业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两方面的问题。据此,本文提出了六项措施。 相似文献
88.
李竞能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1997,7(2):81-84
1995年,亚太经合组织(APEC)发布的《大版宣言》中,首次突出地提到了该区域的人口、粮食、环境问题,各成员还就农产品市场开放问题展开了激烈的争论。APEC成员面临的粮食保障及相关问题差异很大,各成员采取的对策也不相同。针对这一情况,如何在正确研究APEC地区粮食保障;人口、资源、环境现状的基础上,判定各成员相关政策的走向、趋势,以制定我国相应的战略方针,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一、APEC成员粮食保障的概况(一)粮食保障水平不高的成员(1)韩国人均耕地0.040hm2(比1992年的0.042hm2略有下降),耕地面… 相似文献
89.
东北地区农业现代化与新型城镇化协调发展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作为"三化"、"四化"乃至"五化"战略的重要核心内容,研究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的协调发展对于开创中国未来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新格局至关重要。以东北三省34个地级城市为研究对象,构建农业现代化与新型城镇化的评价指标体系,结合熵值赋权、变异系数赋权的综合确权法测算城市农业现代化与新型城镇化的发展水平,基于耦合协调度模型探讨二者的耦合度与协调发展度,并划分其阶段类型,研究表明:(1)东北三省新型城镇化的发展水平排序: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农业现代化的发展优势排序:黑龙江省辽宁省吉林省;辽宁与吉林省的新型城镇化发展速度超前于农业现代化,仅黑龙江省的新型城镇化发展滞后于农业现代化;(2)东北三省新型城镇化的高值区分布在以哈尔滨为核心的黑龙江省西南、以长春为核心的吉林省中部、以沈阳和大连为核心的辽宁省中部及南端,农业现代化的高值区分布在哈—大—齐—绥沿线的松嫩平原;沈阳、大连、哈尔滨、长春新型城镇化水平居于东北三省前列,哈尔滨、沈阳、齐齐哈尔、绥化农业现代化水平位于首位;(3)辽宁省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的耦合协调发展度均强于黑龙江省,吉林省略低;耦合度高值区位于黑龙江省东北部的三江平原、辽宁省的沿海经济带,协调发展度高值区位于黑龙江省西南部的松嫩平原及以长春、沈阳、大连为核心的小范围圈层区域;仅哈尔滨与沈阳市处于勉强协调阶段,多数城市处于高强度、中高强度拮抗耦合与轻度、中度失调阶段。 相似文献
90.
农户从事生态循环农业意愿与行为的决定:市场收益还是政策激励?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发展生态循环农业是我国新时期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战略选择,农户是生态循环农业的经营主体和利益相关者,厘清农户参与生态循环农业的根本动机,对于制定有效的生态循环农业推广措施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基于湖北省391份农户调查数据,首先,在文献回顾的基础上提出市场收益、政策激励对农户生态循环农业从事意愿与行为影响路径的基本假设,并利用OLS方法分析市场收益和政策激励对农户从事生态循环农业意愿与行为的影响;其次,运用优势分析法评估市场收益类变量和政策激励类变量影响农户意愿与行为过程中的相对重要性;最后,通过交互效应检验市场收益类变量和政策激励类变量间的交互作用。结果表明:收入预期对农户从事生态循环农业的意愿与行为均有直接的积极影响,是促进农户从事生态循环农业的最重要的因素;焚烧秸秆惩罚政策和废弃物资源化补贴政策对农户从事生态循环农业的意愿有积极影响,沼气池建设补贴政策和废弃物资源化补贴政策对农户生态循环农业行为有促进作用;收入预期与废弃物资源化补贴政策在影响农户生态循环农业行为的过程中存在互补效应。本研究认为,市场收益是刺激农户采纳生态循环农业生产模式的首要因素,因此,要着力完善生态农业市场体系,增强生态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提升农户对生态循环农业的盈利信心;另外,政策激励对于农户采纳生态循环农业具有促进作用,应该做到约束与激励并行,同时注意加强农业政策的科学设计与落实执行。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