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16篇
  免费   47篇
  国内免费   166篇
安全科学   123篇
废物处理   40篇
环保管理   828篇
综合类   1563篇
基础理论   432篇
污染及防治   83篇
评价与监测   57篇
社会与环境   409篇
灾害及防治   194篇
  2024年   27篇
  2023年   51篇
  2022年   49篇
  2021年   67篇
  2020年   57篇
  2019年   43篇
  2018年   31篇
  2017年   37篇
  2016年   56篇
  2015年   84篇
  2014年   209篇
  2013年   129篇
  2012年   167篇
  2011年   224篇
  2010年   188篇
  2009年   185篇
  2008年   165篇
  2007年   125篇
  2006年   125篇
  2005年   100篇
  2004年   112篇
  2003年   153篇
  2002年   119篇
  2001年   84篇
  2000年   115篇
  1999年   123篇
  1998年   99篇
  1997年   106篇
  1996年   105篇
  1995年   105篇
  1994年   98篇
  1993年   83篇
  1992年   71篇
  1991年   60篇
  1990年   76篇
  1989年   8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巢湖流域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综合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基于循环经济的3R原则,建立了巢湖流域农业循环经济发展评价的指标体系,采用熵权法确定指标权重,对1990-2004年全流域农业循环经济发展进行了描述性和综合性评价。评价结果表明,巢湖流域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程度在逐步提高,并且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经济与社会发展指标成为主要障碍因素,但资源循环利用和资源减量投入的限制作用越来越大。结合评价结果,提出了促进巢湖流域循环经济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92.
分析了宁夏引黄灌区农业非点源污染的现状与原因,运用最佳管理措施理念,针对性地提出控制农业非点源污染的措施。  相似文献   
993.
三峡地区农业经济监测原理与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出了经济系统抟动监测原理,认为受扰动X作用的系统S的特征指标(监测指标)O的变化量△O分为由系统S自身发展引起的变化量△O和由扰动X的作用引起的变化量△Ox,即△O=△O+△Ox,监测的目的是考察由扰动X引起的指标O的变化量△Ox,提出了建立经济系统监测指标体系。针对5项原则和三峡地区农业经济指标体系。针对不同系统特点和扰动特性,提出8种监测方法。以对三峡库区秭归县水田坝乡眩坝区域柑桔产业开发对  相似文献   
994.
1994年12月19日第49届联合国大会根据联大第二委员会(经济和财政)的建议,通过了49/115号决议,从1995年起把每年的6月17日定为"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旨在进一步提高世界各国人民对防治荒漠化重要性的认识,唤起人们防治荒漠化的责任心和紧迫感。历届主题2016年:干旱与水资源短缺  相似文献   
995.
山东省农业循环经济发展评价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为了加快农业循环经济发展,首先要对发展状态进行评估。该文以循环经济理论为依据,探索建立表征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程度的指标体系,并以山东省17市为例,进行主成分分析,评价山东省各市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程度,找出各地农业循环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差距,为推动区域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提供理论支持。研究发现各地区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程度与区域总体发展水平并不一致,一些经济发达地区忽视农业资源的节约利用导致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水平不高。为加快出东省农业循环经济发展,建议通过推进农业产业化,节约资源投入;大力推广农业清洁生产;合理规划和确立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996.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化过程出现快速发展时期,特别是长江下游地区(长江三角洲及其周边地区),由于人口与产业不断集聚,重大基础设施项目投资加大,道路网密度增加,开发区扩大,使得城市空间迭加扩展,造成了严重的水土资源利用失衡,生态环境日趋恶化,使本地区城市发展出现了许多新问题.以长江下游地区为例,对本区城市化过程中有关水土资源环境恶化、水污染增加、土地资源流失,以及城镇化速度过快的情况,作了深入分析论证,同时对长江下游地区水土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提出了新的思维、新的方法措施,特别是对如何加强长三角地区水质环境的整治提出了4点切实可行的办法与措施,为本地区的经济发展与生态安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97.
环境材料独有的属性,是缩减环境负荷,凸显出最佳的成效性。农业生产这一范畴,环境材料特有的治理性能,是改善土体固有的微生态,促动相应的作物持续生长。环境友好特型的化肥及地膜,被看成新型范畴内的农资原料。有必要明辨这种材料独有的生态价值,环境材料带有抗旱节水、整治土体之内的贵金属、改良地段内的盐碱地这样的独特属性。  相似文献   
998.
经济发展使得城市增长具有必然性。而城市增长又会带来城市内外特定区位土地价格的增加。城市边界区土地价格具有自身的特点。从动态的城市地价模型分析来看.其增值不仅来自于外部性作用,还得益于城市的扩张。城市的扩张有两种方式:一是由于城市化和收入的增加导致城市地租曲线整体向外平移;二是即使人口保持不变,但由于交通的改善使得城市地租曲线逆时针旋转。不能以农业地价来定量边界区土地价格。因为该区土地增值不仅仅来自于外部性,农民具有参与增值分割的权利。应该重新建立土地征收补偿的价格体系.保护农民的合法权利。  相似文献   
999.
中国“三农问题”的体制转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求一系列的制度创制,这些要求表明,一直以来全社会关注的“三农问题”进入了一个体制转型的新阶段。文章阐述了这个阶段所必然要产生的一些主要制度创制内容,即:在责任制基础上的新型土地生产关系创制;针对粮食经济转型构建发展现代农业的制度基础;建立与生存、生产和生活统一性关系相适应的农村民生统筹制度体系;从城乡统筹的角度促进乡村治理和制度创新。根据转型的目标设计,农民作为这个转型的主体其“自身就是问题”的性质将随着转型的实施和实现失去意义,而农村和农业即使存在问题,也只是主体需要并可台解决的对象性工作,所以“三农问题”将在中国整体的现代化发展中失去意义。  相似文献   
1000.
利用2003年-2013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检验了农业现代化、信息化与农业面源污染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农业现代化对农业面源污染有着一定的加重作用;信息化能够有效缓解因农业现代化所导致的农业面源污染,这一现象在粮食主产省同样存在,说明信息化能够发挥减污增绿的作用;农业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也得到验证.因此,应进一步推进信息化发展,有效利用信息化对农业现代化所致农业面源污染的缓解作用,还应多措并举促进农民增收,加快农民收入越过EKC曲线拐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