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739篇 |
免费 | 185篇 |
国内免费 | 502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164篇 |
废物处理 | 42篇 |
环保管理 | 1122篇 |
综合类 | 3209篇 |
基础理论 | 614篇 |
污染及防治 | 147篇 |
评价与监测 | 136篇 |
社会与环境 | 736篇 |
灾害及防治 | 256篇 |
出版年
2024年 | 79篇 |
2023年 | 144篇 |
2022年 | 189篇 |
2021年 | 203篇 |
2020年 | 162篇 |
2019年 | 133篇 |
2018年 | 79篇 |
2017年 | 98篇 |
2016年 | 158篇 |
2015年 | 227篇 |
2014年 | 370篇 |
2013年 | 271篇 |
2012年 | 351篇 |
2011年 | 362篇 |
2010年 | 303篇 |
2009年 | 334篇 |
2008年 | 309篇 |
2007年 | 259篇 |
2006年 | 207篇 |
2005年 | 170篇 |
2004年 | 172篇 |
2003年 | 209篇 |
2002年 | 177篇 |
2001年 | 110篇 |
2000年 | 152篇 |
1999年 | 156篇 |
1998年 | 124篇 |
1997年 | 129篇 |
1996年 | 121篇 |
1995年 | 117篇 |
1994年 | 103篇 |
1993年 | 96篇 |
1992年 | 87篇 |
1991年 | 65篇 |
1990年 | 88篇 |
1989年 | 87篇 |
1988年 | 5篇 |
1987年 | 15篇 |
1986年 | 5篇 |
排序方式: 共有64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 毫秒
501.
502.
隔河岩水库二氧化碳通量时空变化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随着气候变化研究的深入,大型河流拦截工程对水域碳循环及温室气体交换的影响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为了评估河流拦截工程对水域生态系统碳循环和二氧化碳交换通量时空分布模式的影响,选择清江隔河岩水库作为典型案例,采用在线分析仪与浮箱相结合的方法,在2015年3月至2016年2月期间开展了完整水文年连续观测实验,获取了水库坝前、上游、支流、消落带与库湾等典型区域二氧化碳通量数据.数据分析结果表明隔河岩水库水气界面二氧化碳平均通量为(55.691 8±66.332 9)mg·(m2·h)-1,呈现年内冬季高其他季节低的时间变化规律,空间上则表现为水库消落带坝前较低、典型库湾区域较高的分布格局.作为水库背景的库尾断面渔峡口区域二氧化碳通量季节变化非常稳定,在大部分时间内反而高于坝前和消落带断面的二氧化碳通量.数据分析表明二氧化碳通量时空分布格局受到水温、pH值和水体碳浓度的显著影响,但其相关程度受到季节和蓄水的双重影响. 相似文献
503.
发展生态农业的国际经验及本土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农业现代化"到"现代农业" 据考古发现,中国已经有7000年的栽桑养蚕史和6400年的稻作农业史.而最近几十年被当作主流方向的"化学农业"、"石油农业"等随工业化大生产带来的农业现代化生产方式与之相比,只不过是农业文明史中的短暂一瞬,却已经导致了广泛的生态破坏. 相似文献
504.
505.
根据"引牛济滇"工程流域河道和流域库区水质现状调查结果,对"引牛济滇"工程流域的水环境质量现状进行了分析,由此提出水污染防治的对策措施与建议,为科学保护"引牛济滇"工程流域水体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和研究. 相似文献
506.
太湖水体富营养化中农业面污染源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太湖流域地处长江三角洲核心部位,是我国的工业经济中心,但同时也是水体富营养化最严重的地区之一。文章通过实地调研、采集得到太湖流域污染的相关数据资料,运用结构解析模型(ISM)建模,通过研究太湖蓝藻各诱发因子的主次关系,对太湖蓝藻危机爆发的成因做了深入的分析。并以GIS为平台核算其耕地面积,结合当地土壤数据及作物特征,计算出了太湖流域农业每年磷的排放量,占总磷排放量的70.7%,得出农业面源产生的的氮、磷流失是引起太湖水体富营养化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507.
近50a东江流域径流变化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以1956—2005年降雨、径流与气象资料为基础,应用Mann-Kendall趋势检验、小波分析以及R/S分析等多种方法,探讨了东江流域径流年际变化特征及其对气候变化以及植被覆盖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①50 a来流域年径流序列变化趋势不明显,存在4 a、7~9 a、11~13 a、16~22 a等4类尺度的周期性变化规律;河源、岭下站径流序列具有较强的状态持续性,博罗站持续性很小。②厄尔尼诺现象出现的当年,东江流域年径流量普遍减少;厄尔尼诺现象出现的次年,年径流量普遍增加。太阳黑子数的急剧变化,与东江径流量的丰、枯也有良好的响应关系。③50 a来,在降雨量呈不显著减少趋势的背景下,河源、岭下站径流仍然呈不显著增加趋势的主要原因是蒸发量下降的缘故,是气候因素和流域植被退化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508.
植被类型对黄土丘陵区流域土壤有机碳氮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恢复植被是遏止水土流失和提高土壤有机碳氮(SOC,TSN)积累的重要措施。以黄土丘陵沟壑区燕沟流域为基础,分析了主要植被类型的SOC,TSN变化及其分布特征。结果表明,自然恢复的辽东栎群落SOC含量为29.5g/kg,其次为黄刺玫,狼牙刺群落11.6~21.3g/kg,铁杆蒿(+长芒草)群落为8.4~10.6g/kg。人工建造的刺槐林5.53~11.9g/kg,小叶杨12.8~18.4g/kg,沙棘群落为8.7g/kg,仁用杏为4.7g/kg,苹果园SOC含量3.4~3.9g/kg,退耕苜蓿为4.2g/kg,耕地3.3~4.8g/kg。自然恢复的灌丛群落和人工乔木群落可有效地改变坡面SOC含量与分布。土壤有机碳氮具有显著线性关系,而C/N比例和作用区间随着农田到林地的演变而变大。 相似文献
509.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水文效应研究进展 总被引:32,自引:3,他引:32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人口的迅速膨胀,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对水文过程产生了重大影响,其研究已经成为国际热点问题和前沿领域。论文首先分析了LUCC水文效应的研究方法,然后从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驱动力方面:造林与毁林、城市化过程与农业开发活动以及水土保持等,概述了LUCC水文效应的研究进展。综合分析表明:关于城市化过程的水文影响研究,一般认为,在城市化快速发展的驱动下,不透水面积大量增加,改变了水量平衡状况,造成入渗减少,洪峰流量增大,但不同地区城市化发展程度的不同使得水文效应的表现也不相同;水土保持水文效应的研究一般认为,水土保持通过植树造林、种草、修建梯田、淤地坝等措施,使得区域/流域下垫面覆盖状况发生了很大的改变,造成年径流和洪峰流量减少,而使入渗和枯季径流增加,但因地理位置和气象条件等方面的差异,不同地区水土保持产生的水文影响也有所差别;造林与毁林、农业开发活动对水文过程的影响则因研究尺度、区域位置、气象条件、研究对象等因素的影响出现了较大的差异。因此,需考虑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正确评价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水文效应,为水土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10.
日本名胜琵琶湖荟萃“近江八景”,却随着污染负荷的日益加重,环境极度恶化,美丽的湖泊面目全非,自上世纪90年代,日本政府制度《琵琶湖综合保护整备计划》,从全流域的角度实施综合保护,使琵琶湖重视昔日容颜。[编者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