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464篇
  免费   1487篇
  国内免费   1186篇
安全科学   1103篇
废物处理   178篇
环保管理   1754篇
综合类   8219篇
基础理论   765篇
污染及防治   1210篇
评价与监测   439篇
社会与环境   283篇
灾害及防治   186篇
  2024年   329篇
  2023年   419篇
  2022年   527篇
  2021年   589篇
  2020年   533篇
  2019年   494篇
  2018年   243篇
  2017年   330篇
  2016年   472篇
  2015年   527篇
  2014年   1029篇
  2013年   653篇
  2012年   664篇
  2011年   741篇
  2010年   557篇
  2009年   661篇
  2008年   613篇
  2007年   600篇
  2006年   534篇
  2005年   481篇
  2004年   396篇
  2003年   411篇
  2002年   377篇
  2001年   234篇
  2000年   270篇
  1999年   209篇
  1998年   161篇
  1997年   165篇
  1996年   155篇
  1995年   123篇
  1994年   125篇
  1993年   92篇
  1992年   94篇
  1991年   104篇
  1990年   94篇
  1989年   117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51.
水土流失既是资源问题,又是生态环境问题。土壤侵蚀对人类生存和发展构成了严重威胁,成为制约可持续发展的障碍因素。以鄂西北丹江口库区郧西县坡面径流小区为试验点,通过分析小区的实地观测数据,建立坡面土壤侵蚀定性评价指标体系,并将数量化理论II作为有效的数学方法,建立郧西县坡面径流小区土壤侵蚀强度评价模型,对参与建立模型的样本进行回归分析,其准判率达到800%以上,并且利用该模型对其他年份坡面土壤侵蚀强度实测数据进行对比验证,得到土壤侵蚀强度分级的精度较高。研究表明,建立的郧西县坡面径流小区土壤侵蚀强度评价模型有较好的适用性与可靠性,可为郧西县及类似自然地理环境的其他区域水保工作起到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52.
农村生活固体垃圾的处理现状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农村经济与农民收入水平的快速提高,农村生活固体垃圾产生与排放的数量快速增加,已经严重影响了农村环境、农民健康和农业可持续发展.该文的主要目的是基于甘肃和河北省60个村和240个农户的调研资料,深入了解农村生活固体垃圾的处理和管理现状及影响生活固体垃圾有效处理的制约因素.结果表明,大多数村没有处理生活固体垃圾的设施,总体看甘肃省拥有的处理设施要好于河北省.超过一半的村中生活固体垃圾都没有人管理,但部分村开始制定相关的管理计划.描述性统计分析和计量模型的分析结果表明,农村生活固体垃圾的处理状况与农民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和交通便利程度的改进有显著正相关关系,而非农就业机会的增加不利于当地生活垃圾的处理.  相似文献   
753.
本文从我国农村地区发展清洁能源对于保护环境和促进农村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现实意义入手,首先描述了当前阶段我国农村地区的能源消费结构和生产方式,分析了清洁能源在我国城市和农村地区发展不平衡的问题,进一步阐述了农村地区发展清洁能源在改变能源消费结构,合理利用能源,促进节能减排,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等方面的重要性.随后介绍了现阶段我国农村清洁能源发展的基础设施和政策法规环境以及适合不同地区的清洁能源技术和发展情况.本文认为农村清洁能源可以分为三种主要发展模式,即自给自足的分散模式、可规模化生产的集中模式和与生态经济结合的循环模式,并从不同模式的表现形式、技术特点、地域特征、用能环境、基础设施、能源性质、发展阶段、投资规模、服务要求、创新侧重点等方面进行了比较分析.文章最后就当前农村地区清洁能源发展所面临的问题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并指出农村要基于当地当前生产生活条件,因地制宜地选取适合的清洁能源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754.
深圳宝安区土地利用变化的环境影响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深圳宝安区1996-2004年的土地利用数据及其逐日降雨量资料,应用Costanza关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方面的研究成果,对该区域土地利用变化导致的生态服务价值进行了计算;应用SCS模型对该区主要污染物氨氮(NH4-N)、总磷(TP)以及高锰酸盐指数(CODMn)的面源污染负荷的变化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1996~2004年期间,土地利用变化导致区域总体生态服务功能下降了31.36%;氨氮和CODMn的面源污染负荷分别增加了4.12%、5.73%,总磷的面源污染负荷减少了1.64%。进一步对三种土地利用规划供选方案(2004-2020年)的环境影响进行了分析。在不同规划方案下,到2020年,宝安区总体生态服务功能将比2004年下降3.79%、10.97%和30.76%。但其下降速度都将得到明显遏止;氨氮、总磷和CODMn的面源污染负荷也将有较明显的增加,且皆以规划方案1增加最小,方案2居中,方案3增加最大。  相似文献   
755.
《农村生态环境》2009,(4):87-87
依据文献计量学的原理和方法,经研究人员对相关文献检索、计算和分析,以及学科专家评审,《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再次被评定为环境科学、安全科学类中文核心期刊,人编《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08年版(即第五版)。  相似文献   
756.
上海高密度居民区合流制系统雨天溢流水质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李贺  李田 《环境科学》2006,27(8):1565-1569
城市面源污染已成为上海城区河道的主要污染源.为此,研究了上海市合流制排水区域SA雨天溢流的水质特性,并探讨了溢流水质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该区域雨天溢流COD、BOD、SS、NH3-N、TN、TP事件平均浓度的均值分别为614mg/L、208.5 mg/L、684 mg/L、17.6 mg/L、29.8 mg/L、3.0 mg/L,远高于国外的一些研究结果;分析事件平均浓度的对数正态概率分布表明,BOD的对数正态分布性最好;此外,研究还发现COD和SS溢流浓度和前期晴天数与降雨历时的比值呈现出较高的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757.
纳米生态基对水产养殖污水的处理效果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采用三因子四水平的正交设计,实验研究了纳米生态基在不同温度、溶解氧和水力停留时间下对水产养殖污水的处理效果,确定了纳米生态基处理养殖污水的最佳条件。结果表明,含氨氮和亚硝氮浓度较高的模拟养殖污水用纳米生态基挂膜,所需时间约为22 d。纳米生态基对氨氮的去除效果明显,平均去除率达到93.5%。对氨氮去除率的影响程度,水力停留时间>温度>溶解氧。当温度为30℃,DO为5.43 mg/L,HRT为0.33 h时,纳米生态基对氨氮的处理能力最佳,去除率达到94.6%。纳米生态基对亚硝氮的平均去除率为69.3%。对亚硝氮去除率的影响程度,水力停留时间>溶解氧>温度。当温度为21℃,DO为6.40 mg/L,HRT为0.33 h时,纳米生态基对亚硝氮的处理能力最佳,去除率为71.5%。纳米生态基处理养殖污水的最佳条件:温度为30℃,DO为6.40 mg/L,HRT为0.33 h。  相似文献   
758.
通过对A、B两地农田土壤及其潜在污染源燃煤尘、交通尘和尾气尘等样品中多环芳烃(PAHs)的检测,结果表明,A、B两地土壤样品中∑PAHs范围分别为290 ng/g~2. 53× 10~3ng/g和564 ng/g~5. 50× 10~3ng/g,污染程度为中等—严重,且呈现出由工业园区周边土壤到化工企业周边土壤至油田周边土壤逐渐加重的趋势。A、B两地不同固体样品中∑PAHs由高到低分别为尾气尘交通尘燃煤尘土壤和尾气尘交通尘土壤燃煤尘。源解析表明,研究区土壤中PAHs受混合源(石油源和燃烧源)污染。燃烧源既有石油及其精炼产品的燃烧,又有木材、煤燃烧。  相似文献   
759.
以浮萍、大薸、凤眼莲3种浮水植物为试材,分别在水力停留2 d、4 d、8 d、10 d、12 d和14 d测定污水中DO、COD、TP、NH_3-N含量。通过比较植物在不同浓度污水中的净化效果,确定其在最佳浓度污水中对各污染物处理的最佳停留时间。结果表明,3种植物在适宜污水浓度均表现出较强净化效果。净化周期内,NH_3-N、TP去除率变化趋势与DO变化趋势一致,大薸、浮萍、凤眼莲在低浓度污水中对NH_3-N、TP去除率最好,NH3-N最佳停留时间分别为8 d、12 d、14 d,TP去除的最佳停留时间均为10 d,中浓度污水适合COD去除,大薸、浮萍、凤眼莲对COD去除的最佳停留时间分别为14 d、8 d、10 d。  相似文献   
760.
海河流域农村非点源污染现状及空间特征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污染排放系数法估算了2008年海河流域农村生活源、畜禽分散养殖、农田化肥流失3个主要农村非点源COD、TN、TP和NH3-N 4种污染物的排放量,并对其排放强度和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海河流域农村非点源污染源排放COD、TN、TP和NH3-N总量分别为2435826, 3042079, 540568, 1798760t/a,平均排放强度分别为11.10, 13.97, 2.98, 8.28t/(km2·a).海河流域内河北省的3个农村非点源的4种污染物排放量均居首位,农村居民生活源对海河流域非点源污染贡献最大,是流域非点源污染控制最主要的对象;子牙河水系农村非点源污染物排放总量最大,而徒骇马颊河水系排放强度最大,是海河流域内污染最严重的水系,其首要非点源污染源是山东省的农村生活源.流域内非点源污染排放量和排放强度均呈现区域性分布,山区和平原区分别呈现出低污染等级和高污染等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