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1篇
  免费   1篇
安全科学   133篇
废物处理   2篇
环保管理   76篇
综合类   88篇
基础理论   6篇
社会与环境   39篇
灾害及防治   8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40篇
  2005年   39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241.
刘芳 《绿叶》2012,(9):73-81
如今,已经很难想象,当人们第一次开始运用化肥、农药、催熟剂、催红剂、膨大剂……等各类化学药剂时,曾经有过怎样的喜悦心情。这些化学药剂增加了产量、减少了病虫害、提高了农民收益、节约了人工投入、改善了各类农产品的商品卖相、降低了农业生产所存在的很多不确定风险。所以,"化学农业"替代了"传统农业",恐怕是一个必然的结果。尽管,"化学农业"给自然环境和人类健康带来了巨大的风险和危机。然而,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一个永不停歇的过程,任何必然的结果都不可能因为其必然性而不被否决。事实上,只要当事物的结果不符合发展的内涵时,都必须予以反思,并寻找新的出路。  相似文献   
242.
刘芳 《绿叶》2013,(7):57-66
通过农业合作社,将农民组织起来,提高农民的谈判力,获得合理的销售利润,是市场经济推行以来被公认的农业发展路径。然而,这一路径始终未能很好的实现其预期目标,很多农业合作社都退化到了徒有其表。但是,作为一种可行路径,"合作社"并没有被放弃,始终有人用自己的努力去实践和推动它。  相似文献   
243.
李汉龙 《环境》2013,(5):30-31
2012年暑假,358名广东大学生志愿者用他们的智慧和汗水,将环保科普知识带入广大农村地区,将环保的种子播撤在千乡万村的农民心中。2012年7月初,358名身着标有"大学生千乡万村环保科普行动"服饰的志愿者,以满腔的热情,走出校门,深入广东省15个地级市的近80个农村,走进农家、集市、田间地头向农民群众普及农村环保科技知识,展现了当代大学生的风采,助力新农村建设,形成一道亮丽的绿色风景线。  相似文献   
244.
通过建立模型,分析了信息对农民收入的影响,结果显示,信息量、信息渠道对信息的扭曲等严重制约了农民收入的提高;目前,我国农民信息渠道单一,信息量小已经成为制约农民收入增长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245.
246.
提到环保,人们马上就会想到城市的垃圾,工厂的污水、废气等,总感到农村是山青水秀、空气清新、环境怡人的一片净土。然而,笔者在豫西南驻村工作时看到,农民在生产生活中不自觉地破坏着生态环境,造成环境恶化、资源枯竭、生态失衡,农民的环境保护意识低等现象。  相似文献   
247.
248.
杨团 《绿叶》2014,(8):15-21
综合农协是兼有经济功能与社会功能,以经济手段达到社会目标,以一定规模的社区为边界的职业农民的团体,同时也是服务于职业农户家庭生计的农村社区的经济社会组织。职业农民,不仅包括全职从事农业的专业农民,也包括以半耕半工或者半耕半商等方式从事农林畜产业的农户。在中国,不少农民专业合作社冲破了单一专业的限制,正在成为农业与合作金融、合作购销、合作加工等多业统筹、兼顾生产和生活的新型农民合作组织。  相似文献   
249.
每年夏、秋收获时节,范围广阔、数量巨大的农作物秸秆集中登场,农民就地大量焚烧污染环境,不仅成为大小城市大雾迷城的"元凶",也是令各级政府防不胜防普遍头疼的"顽症"。近年来基层政府采取的防控措施,主要是组织乡村干部死看硬守,强制农民不得焚烧。但由于涉众多、范围广、量太大,防治效果一直不太理想,农民偷烧现象时有发生。  相似文献   
250.
蒋高明 《绿叶》2013,(7):34-41
"三农"问题并不是三个孤立的问题,而是三个相辅相成、彼此关联的问题,任何一个问题的解决都依赖于其自身和其他两个问题。在乡村建设重新兴起的当下"三农"问题仍是如此。唯有兼顾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农村与城市实现公共福利共享、农民的自觉和主体意识得到提高,乡村建设才可能取得良好效果。发展生态农业恢复大农业系统的良性循环问:近来年,农业的生态环境趋向恶化,您认为其主要原因是什么?答:农业的各种问题,包括生态环境恶化,从根本上说,是由于城乡发展不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