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0篇
  免费   1篇
安全科学   133篇
废物处理   2篇
环保管理   75篇
综合类   88篇
基础理论   6篇
社会与环境   39篇
灾害及防治   8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40篇
  2005年   39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31.
赵月琳 《环境》2010,(2):13-14
<正>我国在食品安全保障方面做了很多的尝试,也取得了一些成果。不可否认的是,国外在这方面有许多值得我们借鉴的经验,比如为了保障蔬菜安全,各种各样的办法就绚丽面世了。  相似文献   
32.
生态理性是一种与当代可持续发展理念相呼应的思维范式,它是在扬弃近代以来的经济理性和工具理性的基础上,着眼于建构人与自然之间和谐关系的理性,它是农民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追求生态文明发展的理性思维向度。培养农民的生态理性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又是当前农村全面小康社会建设中亟须加强的工作,培养路径的思考,应当涵盖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人才建设等方面进行广泛分析,同时又应结合农村生产力状况、产业模式、农民的民主政治参与意识、科学文化素质、生态道德素质等具体层面,进行针对性的剖析。  相似文献   
33.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发[2006]1号)、<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国发[2005]39号),保护和改善农村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现就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相似文献   
34.
生态建设产业化是推进生态建设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多年来,三峡库区在生态经济兼用林产业的引领下,逐步走出了一条生态建设与农民增收有机结合、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实现"双赢"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35.
可疑的种子     
英国政府与农业界将要做出一个长期的原则性决定:是否允许转基因作物在英国的商业化种植。生物技术公司把在北美种植了六年的转基因作物描绘得前景无限。而本报告的目的即是要评估该景象的确切性,如果事实并非如此,那么其问题何在。我们实地调查了北美农民种植转基因大豆、玉米和油菜的经历,并综述了一些独立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36.
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区域经济的贡献毋庸置疑,但劳动力转移带来的机会成本往往被忽视,因此在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机会成本视角下探究其对经济增长的真实贡献是十分必要的。分析了2003—2012年甘肃省农村劳动力资源及其转移变化状况。通过回归分析表明,农村劳动力转移机会成本每增加1%,对甘肃省GDP和农业总产值的贡献率分别为0.668%、-0.323%,得到真实贡献率为0.345%,农村转移劳动力收入实际变化不大。基于分析结果,提出了有利于甘肃省农村劳动力增收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7.
徐选华  洪享 《灾害学》2015,(2):32-40
以受灾后的农村为背景,并考虑个人灾害心理资源,以322名洪涝灾区农民的问卷调查结果为基础,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和多层线性模型分析农民灾后心理健康在个人和集体层面的影响因素,以及集体社会资本对个人心理资源和灾后心理健康关联的调节作用。实证研究的结果表明,年龄在44~56周岁、收入在1 001~3 000元的灾区农民,在应对灾害方面付出的努力较多,获得社会支持较少的农民更易产生心理健康问题;集体社会资本中的信任和互动对农民创后压力有显著影响;集体信任水平会削弱灾害应对努力和创后压力之间的正向关系,集体互动水平会削弱灾害支持和创后压力之间的负向关系。  相似文献   
38.
申端锋 《绿叶》2014,(8):29-34
不管是从中央政府的政策意愿来讲,还是从基层政府的实践来看,乡村建设背后的关怀全都是国家的治理目标,其评估标准是政府治理绩效,在某种意义上与农民无关。要想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必须确定这样一种理念,即一切乡村建设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增加农民福利,提升农民幸福感水平。  相似文献   
39.
40.
江苏省农村土地征用与收益分配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本文立足江苏省的土地征用和土地收益分配现实,指出目前存在“圈地”现象严重、征地补偿过低、失地农民未来生活无保障等问题。从政府、制度、城市建设三个层面探讨了问题产生的根源,并提出了提高土地补偿标准、建立失地农民保障体系、广开就业门路、健全法律体系等改革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