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0篇
  免费   1篇
安全科学   133篇
废物处理   2篇
环保管理   75篇
综合类   88篇
基础理论   6篇
社会与环境   39篇
灾害及防治   8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40篇
  2005年   39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24 毫秒
51.
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区域经济的贡献毋庸置疑,但劳动力转移带来的机会成本往往被忽视,因此在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机会成本视角下探究其对经济增长的真实贡献是十分必要的。分析了2003—2012年甘肃省农村劳动力资源及其转移变化状况。通过回归分析表明,农村劳动力转移机会成本每增加1%,对甘肃省GDP和农业总产值的贡献率分别为0.668%、-0.323%,得到真实贡献率为0.345%,农村转移劳动力收入实际变化不大。基于分析结果,提出了有利于甘肃省农村劳动力增收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2.
徐选华  洪享 《灾害学》2015,(2):32-40
以受灾后的农村为背景,并考虑个人灾害心理资源,以322名洪涝灾区农民的问卷调查结果为基础,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和多层线性模型分析农民灾后心理健康在个人和集体层面的影响因素,以及集体社会资本对个人心理资源和灾后心理健康关联的调节作用。实证研究的结果表明,年龄在44~56周岁、收入在1 001~3 000元的灾区农民,在应对灾害方面付出的努力较多,获得社会支持较少的农民更易产生心理健康问题;集体社会资本中的信任和互动对农民创后压力有显著影响;集体信任水平会削弱灾害应对努力和创后压力之间的正向关系,集体互动水平会削弱灾害支持和创后压力之间的负向关系。  相似文献   
53.
申端锋 《绿叶》2014,(8):29-34
不管是从中央政府的政策意愿来讲,还是从基层政府的实践来看,乡村建设背后的关怀全都是国家的治理目标,其评估标准是政府治理绩效,在某种意义上与农民无关。要想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必须确定这样一种理念,即一切乡村建设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增加农民福利,提升农民幸福感水平。  相似文献   
54.
55.
江苏省农村土地征用与收益分配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本文立足江苏省的土地征用和土地收益分配现实,指出目前存在“圈地”现象严重、征地补偿过低、失地农民未来生活无保障等问题。从政府、制度、城市建设三个层面探讨了问题产生的根源,并提出了提高土地补偿标准、建立失地农民保障体系、广开就业门路、健全法律体系等改革措施。  相似文献   
56.
试论对环境弱势群体的生态补偿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提出环境弱势群体的概念,剖析了农民环境弱势地位的成因和对环境弱势群体予以生态补偿的必要性,并进行了相关的制度设计,为全面保护农民权益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对改变农民的环境弱势地位,实现农村与城市经济、生态的共同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7.
58.
以农村发展为视角,城乡一体化为背景。详细分析了京津唐地区农村—城市转型的特征、动力机制和类型。通过分析,文章认为促进京津唐地区农村一城市转型的因素一部分来自于农村内部的改革和发展.一部分来自于中心城市的经济技术辐射。在此基础上.作者提出了推进京津唐地区农村-城市转型的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59.
"一退两还"中的博弈分析与制度创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一退两还”即“退耕还林还草”,是我国政府在世纪之交所作出的一项旨在推进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举措。本文运用博弈论的方法,通过对“一退两还”中的各个相关主体利益的思考和行为的辨析,结合分析结论,提出了对提高“一退两还”实施效果具有重要意义的制度创新思路。  相似文献   
60.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重大历史任务,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建设全局。“十一五”期间国家对农业和农村的投入将有明显的增加,这必将激发广大农民建设新农村的积极性和热情。笔者认为,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应高度重视农村个体防护问题。主要是对农民的个体防护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