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7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4篇
安全科学   38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23篇
综合类   80篇
基础理论   19篇
污染及防治   8篇
评价与监测   4篇
社会与环境   3篇
  2023年   3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中国劳动科学》2012,(5):61-61
问:赵某于2011年3月至某木材加工厂从事木材加工工作,双方签订2011年3月至2012年3月期限为1年的劳动合同,月工资为2000元,某木材加工厂未给赵某缴纳工伤保险。2011年8月,赵某下班途中被一辆农用三轮车撞伤,受伤后由车主宋某将其送至当地某医院,并支付赵某全部医疗费43000元。病情相对稳定后,  相似文献   
92.
为进一步提高液压支架安装运输车旋转机构偏载工况下旋转调向的安全性,建立了旋转机构的数学模型,分析了齿轮接触力、旋转板与液压支架间摩擦阻力、主轴质心随旋转角的变化情况。以此为依据,改进了安装运输车旋转支撑结构,并进行了试验分析。结果表明:三种工况下,齿轮接触力始终波动,仅X向偏载时启动性能较好,Y向偏载对齿轮接触力影响较大,X、Y均偏载时齿轮运动不平衡,易出现啮合冲击;随着偏心距的增加,摩擦阻力激增明显,均值变大,液压支架和旋转板之间的相对滑动趋势越明显,X、Y向均偏载时会出现最大摩擦阻力超过最大允许的静摩擦力,旋转板和液压支架会发生瞬间滑动;随着偏心距的增大,主轴转速振动频率和幅度增大,偏载对主轴转动的稳定性具有很大影响;主轴质心在X、Y平面内的位移和Z向攒动均随着偏心距的增大而增大,且质心位置也随着偏载量的增加而变得越分散。  相似文献   
93.
污泥农用导致的相关环境风险和粮食安全问题不容忽视。连续3 a向酸性黄壤(S1)和石灰性土(S2)中施加低污染(W1)和高污染(W2)污泥,通过盆栽试验和淋溶试验研究了污泥长期农用条件下Zn、Cd、As、Cr对土壤、作物和水体的环境风险。结果表明:1)施用污泥后Zn和Cd在石灰性土中的累积速率均高于酸性黄壤;2)施加高污染污泥后,重金属在玉米、小麦、菠菜等农作物可食部分的累积量均高于施加低污染污泥的处理;3)在污泥连续施用条件下,玉米对重金属累积量不显著,小麦和菠菜的累积量则较高(如小麦籽粒Cd、Zn、As质量比分别为0.09~0.16 mg/kg、64.99~103.45 mg/kg和0.22~0.4 mg/kg,菠菜对应值分别为0.10~0.44 mg/kg、5.19~36.73 mg/kg和0.02~0.11 mg/kg),大部分超过国家食品安全标准(GB/T5009.36—2003)相关限定值;4)随淋溶次数增加,各处理组淋溶水中重金属的迁移速率逐渐降低并趋于稳定,但黄壤+高污染污泥处理组中Zn、Cd、As和Cr的释放率(分别为0.83%、1.67%、0.56%和0.32%)高于对应的石灰性土+高污染污泥处理组(分别为0.69%、1.16%、0.41%和0.28%),表明重金属在黄壤中相对石灰性土壤中更易向水体迁移,存在较大的环境安全风险。  相似文献   
94.
《环境科学与技术》2021,44(5):109-115
为探究污泥肥料化安全农用的有效途径,有效分离污泥中包埋的重金属,文章设置了T1(污泥肥)、T2(臭氧化污泥)、T3(臭氧化+电动力处理污泥)、T4(普通有机肥)和不添加肥料的5个盆栽实验处理,通过对比不同处理对污泥中重金属Cr的赋存形态影响,研究污泥中Cr在玉米植株和根系土壤中的富集和迁移转化。结果表明,在玉米植株中,同处理不同器官中Cr含量均存在根系茎秆叶片穗轴籽粒的快速递减规律,而且不同器官之间还存在极显著差异,其中含量最高的T1根系为21.66 mg/kg,籽粒中CK处理的含量最低,为0.48 mg/kg,污泥处理中T3最低为0.65 mg/kg;通过Cr在植株中的分布来看,T1~T4中,T3处理下植株各器官中Cr含量均为最低,T2次之,说明臭氧及电动力处理有助于削弱Cr向植株地上部分的转移;T3处理在不同土层籽粒中Cr的富集均为最低,因此预处理能够有效削弱重金属Cr向植株中的富集以及向籽粒的转移。在土壤中,CK中的Cr含量最低,累积量为63.18 mg/kg,T4中的Cr含量最高,累积量为256.12 mg/kg,污泥处理组中Cr含量介于CK与T4之间,且有上层T3T1T2、中层T3T2T1、下层T3T1≈T2的变化趋势;不同土层不同器官对Cr的富集存在较大差异,共同特征是籽粒和穗轴中T1处理富集水平最高,T3处理富集水平最低;各处理对Cr向地上部分转移能力整体比较,T1CKT4T2T3,电动力处理有助于削弱Cr向植株地上部分的转移。污泥的臭氧-电动联合处理可以有效削弱重金属Cr向玉米中的富集以及向籽粒的转移,保证污泥农用过程中Cr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95.
为贯彻落实《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了解和掌握马鞍山市生态环境现状,按安徽省生态调查工作要求,对马鞍山市近十多年来农村化肥、农药、农膜等农用化学品使用情况进行了调查和分析,发现农用化学品的使用呈逐年增长趋势,一定程度上对农村生态环境造成了污染与破坏。为此,提出了如何采取有效措施,遏制该地区农村生态环境的恶化趋势,为今后马鞍山市农村生态环境的防治规划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96.
四湖地区涝渍地农用土地适宜性评价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分析了四湖地区土地利用现状,其宜农耕地最多,作物种类繁多,耕作制度也多样,水域面积大,可养殖面积占水域的一半以上,其养殖潜力很大;宜林、宜放牧土地少;后备土地资源较少。土地利用的主要障碍因子是水文与排水。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土地利用的产出效率低;种植业结构欠合理;掠夺式经营,土壤肥力减退,污染加重;滥占耕地现象日趋严重;过渡围湖造田导致生态恶化。同时,从气候等方面分析了四湖地区涝渍特征,又着重对现有六种主要种植制度作了简要的适宜性评价。据此,按照系统工程整体性、关联性、有序性的原则,对未来该地区农业总体发展走向、土地利用规划给予了展望。四湖地区农业总体发展走向应是:稳定发展种植业,突破性地发展水产养殖业与畜牧业、积极发展林果业,有重点地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在土地利用规划上,应根据低丘岗地、沿江高亢平地、湖烷洼地、河湖水域等不同地形地貌分异,进行合理布局。并提出了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97.
应急避难室在矿难救援中的应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加拿大萨斯喀彻温省钾盐矿开采的碳酸钾,主要用于生产农用化肥。该矿始建于1962年,是萨斯喀彻温省的第1座钾矿。2006年1月29日凌晨3点,该矿发生了1起火灾事故,72名矿工被困井下。经过26个h的全力营救,72名矿工全部成功获救。同样,2006年1月2日在美国西弗吉尼亚州Sago煤矿发生的矿难中,12名矿工丧生,只有1人获救。这2起矿难似乎在说明:采取不同的防范措施,将产生截然不同的结果。仅就美国和加拿大上述2起矿难的救援过程而言,加拿大为其他国家提供了积极应对矿难的宝贵经验。成功获救的原因首先,被困矿工和营救人员在安全生产和紧急事态处理…  相似文献   
98.
未来塑料业发展的大势所趋:生物塑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封颖 《世界环境》2009,(1):59-60
目前生物塑料技术,主要应用在五个行业中。第一是包装行业。塑料包装制品是塑料行业中的一大支柱产业,包括塑料袋、食物包装盒和饮料包装等。第二是生物塑料农用地膜。原先制造农用地膜的材料主要是不可降解的化工塑料。会导致“白色污染”。生物塑料农膜使用后直接将地膜就地填埋降解,避免了化工塑料造成的污染。第三是纺织业。  相似文献   
99.
广东地热水资源农用适宜性评价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广东是我国地热资源最为丰富的省区之一。论文通过从相关文献查询和采样的方法,共收集到广东10个不同区域的15个不同地热水的理化性质指标。重点对其pH值、离子含量、矿化度、氟含量、重金属含量、砷含量等进行分析,并结合农田灌溉水质标准对其尾水的农用适宜性进行了初评,结果表明:氟含量是限制其农用性最主要的限制因子,其次是氯化物,矿化度是第三限制因子。广东大部分地区地热水不适宜直接农用,适当稀释后可用作农田灌溉水。为了更好地补给地热水,减缓地热水资源衰减趋势,建议建立科学合理的回灌系统。  相似文献   
100.
为贯彻落实《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 ,了解和掌握马鞍山市生态环境现状 ,按安徽省生态调查工作要求 ,作者对马鞍山市近十多年来农村化肥、农药、农膜等农用化学品使用情况进行了调查和分析 ,发现农用化学品的使用量呈逐年增长趋势 ,在一定程度上对农村生态环境造成了污染与破坏。为此 ,本文提出了如何采取有效措施 ,遏制该地区农村生态环境的恶化趋势 ,为今后马鞍山市农村生态环境的防治规划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