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8篇
  免费   52篇
  国内免费   172篇
安全科学   24篇
废物处理   3篇
环保管理   69篇
综合类   418篇
基础理论   176篇
污染及防治   27篇
评价与监测   26篇
社会与环境   39篇
灾害及防治   10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43篇
  2022年   40篇
  2021年   42篇
  2020年   38篇
  2019年   37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44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34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16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长三角地区农田化肥投入快速增长的经济学诱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田化肥大量投入是引起农业面源污染的重要原因.根据长三角地区1980-2005年种植业生产以及农产品市场的统计数据,从投入要素机会成本变化和农产品价格变化角度,探讨长三角地区农业生产中化肥投入快速增长的经济学诱因.研究结果表明,长三角地区土地密集型作物上化肥投入快速增长是由于土地机会成本增长远远高于化肥价格增长而产生的化肥对土地的替代;相对劳动密集型作物上化肥投入快速增长是由于劳动机会成本高速增长引发的化肥对劳动的替代,并且相对劳动密集型农产品市场价格波动对化肥投入量的影响也较为显著.  相似文献   
142.
根据2000—2014年东北三省碳排放的相关数据,结合空间探索性分析及地理加权回归等模型方法,对研究区农田生态系统碳排放量的空间集聚性、差异性及其重要驱动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东北三省农田生态系统碳排放量存在比较显著的全局空间正相关,自相关性在整体上表现出逐渐增强的趋势,到2014年全局Moran's I指数达到最高值0.3395.在局部空间相关关系上,东北三省农田生态系统碳排放量的高-高区域集中在黑龙江省和吉林省,低-低地区主要集中在辽宁省,表现出不平衡的发展格局.人均GDP对农田生态系统碳排放有负效应,总人口数对农田生态系统碳排放的影响从正效应转变为负效应,化肥施用对农田生态系统碳排放影响程度的空间分布格局发生了较大变化,代表生产技术水平和能源消耗的农业化肥施用量和农业机械总动力因素对农田生态系统碳排放的影响较大,东北三省农田生态系统碳排放和农业机械总动力相关程度有逐渐趋同的趋势.  相似文献   
143.
农田土壤温室气体产生机制及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农田土壤通过微生物呼吸、植物根系呼吸和土壤动物呼吸,释放大量温室气体,成为大气中主要温室气体(CO2、CH4和N2O)的重要来源.文章在阐述土壤温室气体产生机制的基础上,着重从土壤生物、土壤理化性质(主要包括温湿度、有机质、pH、Eh、土壤质地等)、水肥管理及耕作措施等角度对农田土壤温室气体释放的影响进行了综述,对土壤温室气体的减排措施进行了总结,并就今后农田土壤温室气体的研究重点和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44.
利用农田系统中源汇型景观组合控制面源磷污染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田间调查、采样分析和小区试验,研究浙江省农田系统中源汇型景观组合及其控制面源磷污染的效果.调查表明,浙江省农田系统中源、汇配置的景观类型主要有:蔬菜地 - 稻田系统、蔬菜地 - 茭白田系统、桑园地 -稻田系统、旱地 - 稻田系统、高施肥稻田 - 低施肥稻田系统、农地(稻田、旱地) - 多塘系统、农地(稻田、旱地) - 植草水道(泥质排水沟)等.不同利用方式农田排水中磷含量有较大的差异,总磷平均含量为桑园>蔬菜地>稻田、小麦田、油菜田>休闲地>茭白田.小区试验表明,利用蔬菜地(旱地) - 稻田 - 茭白系统、蔬菜 - 稻田系统、桑园 - 稻田系统和蔬菜地 - (多)水塘系统可明显降低磷流失.建议对某些养分流失严重的农业流域,通过调整土地利用方式和增加养分汇型景观面积来控制农业面源污染.  相似文献   
145.
146.
147.
沿海农田林网建设关键技术的经济学择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江苏沿海地区农田林网的经营类型、造林树种、林带配置进行了技术经济学分析和多目标灰色局势决策择优。结果表明:农田林网经营类型宜选择复合经营的果材兼用型林网。造林树种可选择速生丰产的杨树等用材树种和经济效益高的桃树等果树。林网配置在海堤河岸上选择用材树种,营造基干林带,筑起大网格框架;在道路沟渠上立体配置林果树种,营造主林带和副林带,构建中网格;在脱盐排水沟上添加果树辅助林带,建立小网格,形成多树种多林种合作、大中小网格配套、多道防线联防、多效益多产品产出的复合配置模式。  相似文献   
148.
煤矿地表塌陷对农田生态条件的影响及预测评价方法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我国各大矿区,地下采煤造成了大面积的农田塌陷破坏,带来了严重的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问题。本文分析讨论了地表塌陷对矿区农田生态条件的影响过程,初步提出了地下采煤引起地表塌陷对矿区农田生态条件的影响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149.
农田土壤磷酸酶活性与土壤N2O排放通量的相关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黄土高原南部旱地小麦田和空闲地为研究对象,设置6种处理,研究了耕作措施、肥料条件变化对小麦不同生育期土壤磷酸酶活性和土壤N2O排放通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耕层土壤磷酸酶活性与土壤N2O排放通量呈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4660.在小麦生育期内,N2O排放通量在拔节期最高,苗期和成熟期最低;磷酸酶活性变化与之相反.农田种植小麦和覆膜均增加了土壤磷酸酶活性和N2O的排放.施肥可以提高磷酸酶活性,单施磷肥比同时施用氮、磷肥时N2O的排放量高.  相似文献   
150.
通过对江苏省新一轮高速公路网规划的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分析了路网规划中存在的潜在生态环境问题,提出了相应的保护措施建议,认为:横跨太湖的沪宁南部通道线路的建设需进行专项论证;与长江饮用水源相交的4条过江通道需进行合理选址;穿越山地的高速公路宜采取合理的线路走向及穿越方式;可适当降低苏南地区高速公路面积密度,尽量少占农田;鼓励采用城际铁路或城际轨道交通网络作为连接苏南城市群之间的交通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