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5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56篇
安全科学   6篇
环保管理   9篇
综合类   131篇
基础理论   48篇
污染及防治   2篇
评价与监测   1篇
社会与环境   10篇
灾害及防治   30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41.
基于植被指数和地表温度的冬小麦遥感干旱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河北省冬小麦主要种植区2007年发生的一次春旱过程,利用MODIS8天合成遥感资料,结合地面站点数据,分析植被供水指数及其多年距平值在冬小麦生长旺期对站点和区域尺度的旱情响应,探求其在河北省冬小麦旱情日常监测中的可操作性。研究结果表明:在三个典型干旱站点,植被供水指数多年距平值与土壤相对湿度多年距平值有较为一致的时间动态;在区域尺度,植被供水指数对水分亏缺状况敏感,与20cm土壤相对湿度的相关性较好。利用植被供水指数建立的遥感监测模型可用于反演冬小麦种植区旱情空间格局,结果与地面观测资料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142.
采用静态暗箱-气相色谱法对2009年11月至2010年6月冬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生长季N2O排放通量进行田间原位观测,研究不同耕作方式(免耕、少耕、传统耕作)对太湖地区稻麦轮作系统麦季土壤N2O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有植株参与下免耕、少耕和传统耕作的冬小麦生长季N2O平均排放通量分别为63.75μg·m-2·h-1、39.94μg·m-2.h-1和48.83μg·m-2·h-1,无植株参与下分别为73.48μg·m-2·h-1、52.97μg·m-2·h-1和63.60μg·m-2·h-1,麦季N2O排放通量的季节变化与5 cm、10 cm土壤温度呈显著或极显著线性正相关(r=0.400*~0.654**,n=28)。小麦种植对N2O的排放影响较大,无植株参与的N2O季节总排放量显著高于有植株参与的处理(P<0.05);耕作方式显著影响冬小麦农田N2O季节总排放量(P<0.05),有植株参与下麦季N2O总排放量少耕较免耕和传统耕作分别减少37.3%和17.9%,无植株参与下分别减少28.0%和16.7%。研究表明太湖地区冬小麦采用少耕措施可减少麦季N2O的排放。  相似文献   
143.
草田轮作系统能量价值流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生物措施改良盐碱弃荒地。草田轮作饲养家畜,耕牧结合优化产业结构。运用现代农业技术、实现能量价值流的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144.
2004-2005年黄淮海地区冬小麦冻害成因分析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以北京、天津、菏泽、驻马店、商丘、阜阳6个站点为代表,分析了黄淮海平原2004-2005年冬季冬小麦的冻害成因.研究表明,冬小麦冻害的发生主要是由于从小麦播种至当年12月20日积温过高,造成部分麦田在入冬前就完成了6-8片叶的生长,甚至进入了拔节期,再加上从当年12月20日至次年2月底黄淮海大部分地区气温比常年偏低1.3℃左右,且冷暖交替突变,麦苗抗寒锻炼不足,春性品种过多和播种量过大等原因.  相似文献   
145.
应用ARIDCROP模型对黄淮海地区冬小麦气候生产力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给出了该地区冬小麦气候生产力Yq分布图,继而研究了水分保持最适状况时的光温生产力Yw分布状况,在此基础上给出了水分增产力Q(Q=(Yw-Yq)/Yq)分布图。研究表明,黄淮海地区冬小麦气候生产力变幅在3750~9750kg/hm之间,总的趋势北低南高,黑龙港地区出现了一个3750kg/hm的低值区。水分是黄淮海北部地区冬小麦气候生产力的一个重要限制因子,当水分完全适宜时,南部淮河流域冬小麦气候生产力仅可提高5%~10%,而黄淮海北部地区气候生产力则可提高75%~100%。用黄淮海地区冬小麦高产记录与生产力模拟值进行了对比分析,表明用ARIDCROP模型对该地区冬小麦气候生产力进行研究是可行的,该研究为引黄灌溉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6.
Nitrogen contaminant transport,transformation and uptake simulation experiments were conducted in green house under three different planting density of winter wheat.They were Group A,planting density of 0.0208 plants/cm^2,Group B,0.1042 plants/cm^2,and Group C,0.1415 plants/cm^2.The capacity and ratio of nitrogen removal were different on three kinds of conditions of wastewater land treatment.From analysis of wastewater treatment capacity,wastewater concentration and irrigation intensity for Group C were suitable and nitrogen quantity added was 2 times of that for Group B,2.6 times for Group A while nitrogen residue was only 7.06%.Hence,wastewater irrigation and treatment design with purpose of waste water treatment should select the design with maximum capacity,optimal removal ratio and least residue in soil,which was closely related to crop planting density,crop growth status and also background nitrogen quantity in soil.  相似文献   
147.
五月一日是劳动者的节日。在这个火红的日子里,漫卷诗书,于诗词中寻找劳动者们挥汗如雨、辛勤劳作的影子,别有一番情致在心头。唐代诗人李绅可谓把劳动者的勤苦写到了极致,他的那首《悯农》家喻户晓,妇孺皆知——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全诗生动刻画了在烈日当空的正午,农民依然在田里劳作,那一滴滴汗珠洒在  相似文献   
148.
冬小麦品种抗霜力鉴定与霜冻害防御新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冬小麦发育进入拔节期和出现霜冻低温是形成其霜冻害的两个要素。霜冻低温的出现主要与气候因素有关。而拔节期的早晚则受初春气温、播种期和选用品种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影响品种抗霜力的重要因素是幼穗分化时期。品种抗霜力的鉴定必须在相同的幼穗分化期,建议在药隔期进行。品种的抗霜力还与第1茎节的长度有关,而与抗冻力和叶片可溶性糖含量的相关性不显著。通过研究,提出了下列抗霜对策:在把握地区霜冻温度出现规律的基础上,合理规划抗霜品种与避霜品种的布局;通过常规育种和基因工程手段,改良品种的抗霜力;通过遗传操作磷脂酶D基因,改良冬小麦的抗霜性。  相似文献   
149.
蘑菇在稻油鱼菇生态田中的合理布局及作用刘祖贵,赵先男为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增加农民的收入,我们从1991~1994年进行了“三高”农业种植模式之—──稻油鱼菇生态结构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蘑菇插入田间后对水稻、油菜均具有较大的增产作用。研究方法:研究工...  相似文献   
150.
黄淮地区冬小麦霜冻灾害风险评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淮地区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冬小麦的主产区,易受霜冻灾害的影响,研究该区的霜冻灾害风险对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具有现实意义。结合分区的冬小麦物候期及其霜冻指标,以该地区56个气象站点1951—2005年日最低气温为基础数据,提取霜冻日记录。并基于年霜日数-年减产率曲线,以信息扩散理论为指导,通过IDW插值得到减产率≥10%、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