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5篇
  免费   38篇
  国内免费   9篇
安全科学   58篇
废物处理   2篇
环保管理   24篇
综合类   173篇
基础理论   12篇
污染及防治   3篇
评价与监测   4篇
社会与环境   5篇
灾害及防治   4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5篇
  1987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01.
为更加实时、直观地体现矿井信息及三维地学信息,本文运用ArcGIS软件与SketchUp Pro软件,分别建立矿井三维地层模型,地表景观模型与工程巷道模型,最终在.NET与ArcEngine编程环境中实现原型系统集成并进行二次开发。经实践证明,本技术方案所实现的矿井模型三维可视化效果形象直观、沉浸感强,成果切实可靠。这对煤矿开采设计水平的提高及其应急管理决策支持软件的研发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2.
103.
辽东湾固定冰形态特征与成因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以辽东湾沿岸固定冰观测资料为基础,通过比较与分析,将辽东湾堆积程度较严重、最大堆积高度较高、宽度较大、冰期较长的固定冰定义为稳定型固定冰;将堆积程度较轻、最大堆积高度较低、宽度较小、冰期较短的固定冰定义为不稳定型固定冰。对固定冰的三个组成部分:冰脚、搁浅固定冰和悬浮固定冰的形成原因进行了分析,同时分析了悬浮固定冰所受的各种力,指出稳定型固定冰与不稳定型固定冰的形成原因主要是风应力,潮流应力与海岸抑制阻力三者之间的平衡与否。  相似文献   
104.
5.12,中华大地的一场震颤,震醒了我们对灾难的意识,我们开始重新审视这个自从创世开始就遗留的谜团,科学在这里发生了强烈碰撞。《上帝的指纹》——1995年出版后迅速风靡世界,作者葛瑞姆·汉卡克通过一系列匪夷所思却又难以辩驳的论证,向读者揭示了一段与通常认知截然不同的人类文明史……  相似文献   
105.
雪冰中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雪冰是温带和极地生态系统中最重要的环境组份,它们不仅影响了能量平衡和水循环,而且也能直接影响当地、区域以及全球环境范围内的化学行为。降雪能很有效地从大气中清除颗粒和气相的POPs。本文简要介绍了雪冰环境中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研究的科学意义,着重综述了POPs在极地和高海拔地区雪冰中的环境化学行为和雪冰中POPs的历史环境记录,并讨论了雪冰中POPs浓度的不确定性。持久性有机污染物从大气到冰川的过程并不容易理解,半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在沉积后的浓度存在不确定性。有机物沉积在积雪中后,随着积雪的老化和变形,它们能够随着融水迁移或者又挥发到大气中。全文最后对未来雪冰中POPs的研究需要进行了展望,并提出四点今后需加强研究的内容。由于青藏高原位于人类居住的低纬度高海拔地区,可能在POPs全球输送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今后需加强青藏高原地区雪冰中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研究;有机污染物在雪冰中主要是通过光化学反应进行转化,雪冰中有机污染物的光化学反应机理研究必须引起重视;随着雪冰样品前处理和分析测试技术的提高,将会推动雪冰中痕量POPs的环境变化记录研究的发展;通过建立模型模拟预算和评价POPs在积雪中的物理化学行为,也可以利用模型模拟POPs在老雪中的命运,确定其在融水中成比例蒸发和渗浸的速率。  相似文献   
106.
遵义地区土壤元素含量与超标致癌元素的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遵义地区各时代地层土壤中多种元素的含量分析、对比,划分出元素超标致癌的土壤地层,用种植物的方法提取各时代地层土壤中过量的致癌元素,减少过量的致癌元素在土壤中的残留,降低粮食、蔬菜中致癌元素的含量,或采用避让放射性元素过量的地层区域,提高区域内居民的寿命。  相似文献   
107.
冰储量变化与冰川水资源变化及其对河川径流的贡献有密切关系。论文以天山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为例,基于雷达测厚、冰川测图等多年实测资料,通过GIS技术,计算出该冰川不同时期的储量值,并对其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1962、1981、1986、2001和2006年的储量分别为10 736.7×104、10 296.2×104、9 989.4×104 m3、8 797.9×104和8 115.0×104 m3。1962-2006年44 a间,在气候变暖背景下,冰储量亏损24.4%,厚度减薄12.1%,面积减小14.0%,最大长度缩短7.6%,且均呈加速趋势。1981年之前,冰川面积和长度的减小是造成冰储量减少的主要原因;1981-2001年,冰川厚度、面积、长度的减小共同造成储量的减少,面积的缩小仍是主导因素;2001年以后,冰川厚度的减薄成为冰储量减少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8.
采用理论分析结合现场实测数据,以黄河厚冲积层地质条件下某深大基坑开挖为实例,利用修正剑桥、西原正夫及改进的西原正夫等5种本构模型,通过FLAC仿真软件构建3D数值模型,分析基坑开挖引起的围护桩变形规律、墙后土体沉降变化特征、坑底土体上移趋势及抗浮桩侧摩阻力分布特点。结果表明:西原正夫本构模型可描述粘土体的蠕变变形,能准确追踪围护桩侧向位移;修正剑桥模型通过自动调整自身抗剪强度和弹性模量等参数,可给出墙后土体沉降的正确规律;摩尔库伦模型拟合得到的坑底土体上移曲线与现场实测数据较吻合;在改进的西原正夫及修正剑桥模型下,计算得到的抗浮桩侧摩阻力最为保守。上述规律可供预测基坑后续运营期间的结构变形、延长结构的服役年限参考。  相似文献   
109.
为明晰北极冰区船舶航行风险传递路径,从人员、船舶、环境、管理4方面识别北极冰区航行风险因素,并应用空间故障网络(SFN)理论和决策试验与评估实验室(DEMATEL)方法,分析船舶北极航行风险事件;采用主观数据获得风险传递概率和传递路径,构建北极冰区船舶航行风险传递网络模型;基于永盛轮北极航行记录数据,运用系统动力学(SD)方法,仿真并验证北极冰区船舶航行风险传递网络模型。结果表明:船舶北极航行风险事件中,8种为边缘事件,14种为过程事件,8种为最终事件;从边缘事件到最终事件有15条网络传递路径;经实例验证,所构建的风险传递网络模型可靠;通过该模型能够描述风险事件的传递效应和传递路径,获得最终风险事件的动态概率曲线,揭示北极冰区船舶航行风险传递的规律,为风险防范措施的制定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10.
在充分收集前人地质成果以及邻近矿区地质资料的基础上,分析福建扁担洋矿区含煤地层特征、赋煤构造条件,结合以往地质工作及少量野外地质调查综合分析认为:扁担洋矿区具有一定的煤炭资源潜力,投入适量勘查工作,有望发现较好的煤矿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