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4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65篇
安全科学   98篇
废物处理   5篇
环保管理   55篇
综合类   346篇
基础理论   92篇
污染及防治   9篇
评价与监测   8篇
社会与环境   51篇
灾害及防治   8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7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34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39篇
  2010年   40篇
  2009年   39篇
  2008年   43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32篇
  2005年   40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为解决果粮间作经营的中后期常见的作用物产产和资源浪费的矛盾,有必要分析果粮人工植物群落中各生态元的时空变化过程,揭示果粮间作经营中矛盾的产生,发展乃至激化的过程,寻求合理的间作物组合,并进行优化调控,在工上游干昌河谷区,选择处于不同经营阶段,  相似文献   
92.
气浮净水技术研究及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系统总结了目前气浮净水技术的研究现状,着重阐述了溶气气浮机理及气浮池的设计、影响气浮效果的因素、气浮技术的评价及应用现状,同时对有关溶气气浮技术的模型及新概念,以及溶气气浮技术的发展方向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93.
韦倩 《环境》2004,(9):1
8月22日,是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诞辰百年纪念日。大江南北、长城内外,深情的怀念充盈祖国的每个角落,伟人的名字拨动亿万人民的心弦。  相似文献   
94.
深度脱碳旨在通过各经济部门碳强度急剧下降实现能源系统的深刻变革,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必由之路。该研究首先明确了深度脱碳内涵特征,对深度脱碳领域学术文献以及国际组织、研究机构等发布的前沿报告进行深度阅读,梳理出深度脱碳研究主题。之后,使用文献计量法基于深度脱碳研究热点和研究前沿的识别结果,分析了深度脱碳研究的演进趋势。研究发现:(1)深度脱碳本质上是通过技术、社会和经济政策等路径推动部署减碳、零碳和负碳技术,实现整个能源系统从高碳排放型过渡为与“净零排放”配套,相比脱碳,深度脱碳“涵盖范围”和“路径规划”特征决定了深度脱碳是一种更高级的脱碳过程。(2)目前深度脱碳研究主题主要分为深度脱碳面临的挑战、深度脱碳技术路径、面向深度脱碳的政策研究、深度脱碳成本和效益评估四类。(3)深度脱碳领域研究的演进趋势分为两个阶段:初期阶段(2015—2018年)深度脱碳研究的框架基本形成,初步形成了细分研究领域和研究前沿;快速发展阶段(2019—2021年)不断涌现细化的新兴研究主题,学者们的研究开始转向新的视角。最后,提出了深度脱碳研究对中国的启示:在研究视角上,应将宏中观层面的深度脱碳拓展至微观主体层...  相似文献   
95.
滨海湿地因其碳汇功能强大,在减缓全球气候变化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退塘还湿”作为近几年我国滨海湿地生态修复开展的主要形式之一,对其碳源/汇功能的研究较为匮乏.基于涡度相关技术,观测了2021年辽河口“退塘还湿”修复区CO2通量,研究了修复区内盐沼湿地生态系统CO2交换特征及其环境调控.结果表明,修复区净生态系统CO2交换(NEE)平均日变化曲线在春季和秋季呈“U”型,在夏季呈“V”型,在冬季呈“一”型,其春、夏、秋和冬季的效率(以C计)分别为-40.06、-63.62、2.33和34.43 g·m-2.修复区NEE日累积年内变化整体呈“V”型,NEE生态系统呼吸(Reco)和总的初级生产力(GPP)月累积差异明显.2021年修复区内光合有效辐射(PAR)是白天NEE的重要调控因子,二者呈直角双曲线关系,PAR可以解释白天NEE变化的53%;空气温度(Ta)是夜晚生态系统呼吸(Reco,night)的主控因子,二者呈指数关系,Ta < 5.5℃时生态系统呼吸的温度敏感性(Q10)为2.19,Ta可以解释Reco,night变化的42%,Ta ≥ 5.5℃时Q10为1.81,Ta可以解释Reco,night变化的51%.另外,2021年生长季辽河口湿地修复区NEE与土壤含水量(SWC)和饱和水汽压差(VPD)均呈显著的线性负相关,而NEE与土壤温度(Ts)和相对湿度(RH)无显著相关.2021年辽河口“退塘还湿”修复区盐沼湿地表现为碳汇,总净固碳量(以C计)为-66.89 g·m-2,其具有长期的碳增汇潜力.  相似文献   
96.
中国农业净碳汇时空演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论文以全国范围县级单元为研究对象,对1991—2011年长达21 a的农业净碳汇时空格局变化规律展开了深入分析。研究表明:1)从时间变化角度可以发现,整体上我国农业在长达21 a内均以净碳汇为主,并且总体上处于波动上升趋势,农业净碳汇净增93.7%;2)我国农业碳汇结构相对比较稳定,稻谷、小麦和玉米三者共同占到了80%左右,而碳源结构则在1991—2011年间发生了较大变化,由1991年农药为主,化肥、牛为辅转变成为化肥为主,农药、地膜、牛为辅的结构;3)空间分布方面,我国县域农业净碳汇量地区间差距在不断缩小,存在4种农业碳生态类型区;4)1991—2011年间净碳汇为负值的县级单元数量增多,并且在空间上主要分布于西南地区与内蒙古。农业种植量相对较小,作物生长碳吸收不明显,单位产量农业投入要素多以及农业类型以畜牧业为主是这些地区农业净碳汇为负值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7.
职业健康是保护社会生产力和劳动者权益,为企业安全生产和职工健康服务的重要工程,是企业顺利发展的前提和保证,是生产经营工作的必然需求,与生产唇齿相依。  相似文献   
98.
在全球大气二氧化碳浓度上升的背景下,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及碳汇功能研究得到了广泛的关注,日益成为今后的政治和外交的重大议题之一.净生态系统生产力(net ecosystem production, NEP)是生态系统光合固定的碳与生态系统呼吸损失的碳之间的差值;或者为生态系统净的碳积累速率.NEP 的研究整合生态系统地上和地下部分,把生态系统碳循环的影响因子有机地联系了起来.当NEP为正值时,说明生态系统为碳汇,NEP为负值则表明生态系统为碳源.随着植物和土壤相互联系及其对生态系统过程研究的深入,NEP已经成为生态系统碳循环研究的核心概念之一.以森林NEP为出发点,综述了国内外的最近的 NEP 研究进展,分析了 NEP 研究的科学意义;探讨了植物群落组成/生物多样性、土壤微生物群落、大型/土壤动物和人为的管理或干扰等生物因子对NEP的影响.根据综述研究提出未来研究应在:(1)土壤生物过程、土壤食物网及其与地上部分植物/动物相互作用对NEP的影响;(2)自然林生物多样性的竞争/共存机制与生态系统碳吸存稳定性;(3)人工林固碳潜力和不同植物功能群(灌草层)对生态系统碳动态影响等方面加强,以期为全面认识生物因子对森林生态系统系统固碳现状、机制和潜力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9.
王斌  李洁  姜微微  赵亮  古松 《中国环境科学》2012,32(10):1764-1771
为了揭示草地退化对三江源地区高寒草甸生态系统碳通量的影响,利用涡度相关技术,于2006年12月1日~2007年11月30日对三江源地区的退化高寒草甸生态系统的碳通量及生物和环境因子进行观测.结果发现:草地退化对高寒草甸生态系统的碳通量产生了深刻影响,与未退化的高寒草甸生态系统相比,退化高寒草甸生态系统全年总初级生产力(GPP)下降了36.6%,全年生态系统呼吸(Reco)下降了7.9%,全年净生态系统CO2交换(NEE)也由退化前的负值(碳吸收)转变为正值(碳排放),二者相差132.5gC/(m2·a),生态系统由原来的碳汇转变为目前的碳源.这些变化与高寒草甸退化后,生态系统植物地上生物量锐减、植物生长期缩短(NEE<0的天数)、植物多样性下降、土壤含水量降低等因素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0.
在统计数据的基础上,以山东省为例,利用模型量化了农田生态系统净初级生产力(NPP),并研究了农田生态系统NPP的时空格局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2000—2006年间,山东省农田生态系统NPP在时间序列上整体呈上升的趋势,由2000年的476.5g·m-2·a-1(以C计)上升到2006年的544.2g·m-2·a-1(以C计)。空间格局中以鲁东、鲁中和鲁南较高,鲁西南和鲁北较低。各地市中以枣庄最高,为691g·m-2·a-1(以C计);东营最低,约424.4g·m-2·a-1(以C计)。另外,莱芜、临沂及菏泽等地也相对偏低。通过对影响农田生态系统NPP的自然因子和人为因子分别进行主成分分析发现:气候因子中对山东省农田生态系统NPP贡献最大的为降水;人为因子中以农膜的贡献最大,其次为农药、机械、化肥,而劳动力的贡献则随着科技的发展而降低,人口密度的过大对农田生态系统生产力具有较大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