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0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69篇
安全科学   55篇
废物处理   4篇
环保管理   47篇
综合类   187篇
基础理论   10篇
污染及防治   43篇
评价与监测   7篇
社会与环境   4篇
灾害及防治   1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36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81.
次氯酸钠氧化法脱除二级生化出水中氨氮的中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间歇和连续运行的方法对CODcr和NH3-N浓度分别约为200 ms/L和30 ms/L的二级生化出水进行了次氯酸钠氧化脱氮中试研究,考察了pH值、次氯酸钠溶液投加量和反应时间等工艺条件对脱氮效果的影响和中试工艺连续运行的稳定性.结果表明,次氯酸钠氧化脱氮的最适工艺条件是pH=7.5-8.5、次氯酸钠溶液(含有效氯10%)投加量为0.5%(v/v)、反应时间30 min.处理量为9.6 m3/d的中试装置在上述优化条件下连续运行15 d,处理水氨氮全部达到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82.
生活垃圾填埋场不同填埋方式填埋气特性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对于国内外在传统的厌氧填埋和新型的准好氧填埋两种不同运行方式下对填埋气的特性研究作了简介。通过比较分析,传统的厌氧填埋结构中填埋气的甲烷含量比较高(40%~60%),而准好氧填埋中填埋气的甲烷含量只有10%~20%。对于中小型的填埋场,由于技术和成本的制约,建立准好氧填埋场,不仅有利于加快垃圾的稳定化进程,还可以减少甲烷的生成量,减轻对环境所造成的污染。  相似文献   
83.
探讨了在水样采集及分析测定过程中,如何保证分析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84.
王选勤 《陕西环境》1994,1(1):11-14,21
本文论述了模糊二级综合评判的原理及方法的计算步骤,并以实例介绍了该方法用于农田环境质量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模糊二级综合评判是一种适用于农田环境质量评价的先进方法。  相似文献   
85.
86.
87.
用絮凝法对难降解的循环式准好氧垃圾渗滤液进行了处理,以垃圾渗滤液的CODcr去除率为主要考察指标,探讨了絮凝剂、最佳絮凝剂的投加量以及pH值等因素对这类渗滤液处理效果的影响,在此基础上确定了最佳处理条件.结果表明,用硫酸亚铁的絮凝处理效果最好,当浓度为20%的硫酸亚铁投加量为0.7 mL/100 mL,pH值为10,与聚丙烯酰胺(PAM)的投加比例为2:1时,可使垃圾渗滤液的CODcr去除率达到60%,色度去除率达到40%,使渗滤液的CODcr从2654.6 mg/L降到977.8 ms/L,达到国家三级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88.
以3,4-二甲基苯胺为目标污染物,高铁酸钾(K2FeO4)为氧化剂,考察催化氧化过程中的表观动力学及反应机制,确定高铁酸钾降解3,4 -二甲基苯胺的表观动力学方程为:r=0.0043CA0.486CB1.2477,反应级数为1.7337,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同时通过GC/MS技术,分析降解过程的中间产物,推测在高铁酸钾的作用下,3,4-二甲基苯胺先转变成2,4-二甲基苯胺,然后苯环上的氨基及甲基先后被氧化,生成4-硝基间苯二甲酸,再发生脱羧反应,生成硝基苯,硝基苯被高铁酸钾进一步攻击,生成苯环正离子,其后开环生成一系列小分子烃类物质,这些物质继续被氧化,最终生成二氧化碳与水.推测该氧化还原过程的控制反应为两步:第一步,高铁酸钾攻击3,4-二甲基苯胺苯环上的侧链;第二步为苯环的开环反应.此降解过程主要包括表面络合催化与界面催化两种反应机制.  相似文献   
89.
研究利用MnO2催化O3氧化技术对准好氧矿化垃圾床渗滤液尾水中难降解有机物进行处理.系统研究了臭氧投量、二氧化锰投量和初始pH值对有机物的去除效果和反应动力学.通过UV-Vis和3D-EEM技术对渗滤液尾水中溶解性有机物分子结构在O3/MnO2体系的转化进行了探究,在此基础上,运用XRD、SEM、EDS和XPS对二氧化锰的催化机理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反应时间为20min,O3投量为18.92mg/min,初始pH值为3时,添加0.2g/L的MnO2能显著提升有机污染物的去除能力,较单独O3作用,其COD、UV254、色度CN的去除率分别提升了24.66%、4.95%和12.57%,并且生色团的有机物最易被臭氧氧化降解.紫外-可见光谱和三维荧光显示,O3/MnO2体系能使废水中腐殖质降解,其有机物的芳香性程度、分子量和缩合度均降低,体系对苯环类化合物的降解效率提高,最终,废水的可生化性得到显著提高.与此同时,反应前后MnO2未出现新增价态峰值的变化,Mn(Ⅳ)在催化过程中占主导地位,MnO2在O3/MnO2体系中协同机理为MnO2催化O3产生羟基自由基以及MnO2在体系中转化为水合二氧化锰,改变催化剂表面理化性质与有机物形成复合物,以此促进羟基自由基的选择性,从而提升了难降解有机物的去除效果.  相似文献   
90.
不同类型生物反应器处理农村生活垃圾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红  林宏  刘庆梅  曾刘毅  刘丹 《环境工程》2016,34(3):112-115
根据厌氧、好氧以及准好氧生物反应器填埋场的各自特点,结合我国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现状,开展了厌氧(R3-I)-准好氧(R3-II)联合生物反应器与厌氧(R1)、准好氧(R2)生物反应器的室内模拟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厌氧单元(R1、R3-I)累积沉降量与时间成对数关系,而准好氧单元(R2、R3-II)的累积沉降量与时间成线性关系;联合生物反应器中的厌氧单元未出现酸累积现象;联合反应器中各单元对COD的降解趋势与准好氧生物反应器高度一致,在第350天,R3-II渗滤液COD降至7.67 g/L;联合生物反应器对以UV254表征的有机物的去除效果优于厌氧生物反应器和准好氧生物反应器;厌氧-准好氧联合型生物反应器能够有效抑制氨氮的积累,使体系内的氨氮处于一个相对稳定的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