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75篇
  免费   139篇
  国内免费   516篇
安全科学   463篇
废物处理   46篇
环保管理   110篇
综合类   1182篇
基础理论   410篇
污染及防治   133篇
评价与监测   124篇
社会与环境   29篇
灾害及防治   33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45篇
  2022年   56篇
  2021年   89篇
  2020年   56篇
  2019年   79篇
  2018年   58篇
  2017年   52篇
  2016年   85篇
  2015年   103篇
  2014年   183篇
  2013年   142篇
  2012年   138篇
  2011年   134篇
  2010年   117篇
  2009年   115篇
  2008年   139篇
  2007年   112篇
  2006年   91篇
  2005年   81篇
  2004年   79篇
  2003年   78篇
  2002年   67篇
  2001年   51篇
  2000年   44篇
  1999年   52篇
  1998年   35篇
  1997年   34篇
  1996年   61篇
  1995年   25篇
  1994年   22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29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991.
采用新型工艺UV/微曝气对水中内分泌干扰物4-叔丁基苯酚(BP)进行降解研究.结果表明,UV/微曝气是一种高级氧化法,可以有效去除水中BP;UV/微曝气联用工艺降解BP受本底TOC值、BP初始浓度值、UV光强以及溶液初始pH影响较大.随着TOC值的降低,BP降解速率k1迅速增加;随着光强的增大,BP的降解速率呈线性增长;在189~410 μg/L浓度范围内,k1随着BP浓度的增大而逐步增大,在410~971 μg/L浓度的范围内,k1随着浓度的增大而逐步降低;pH 2.77~4.01范围内UV/微曝气对BP降解速率较大,pH 4.70~8.16范围内UV/微曝气对BP降解速率较低.  相似文献   
992.
三江平原农田夜间呼吸的涡度相关法和箱法观测比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Song T  Wang YS  Zhao XS  Song CC  Shi LQ  Wang PX  Huang Y 《环境科学》2007,28(8):1854-1860
2004年和2005年作物生长季,分别在三江平原水田和旱田,利用涡度相关法(EC)和暗箱-气相色谱法(DC-GC)开展了夜间生态系统呼吸比对实验.结果表明,湍流交换充分时2种方法观测数据没有显著性差异,并在选取更高摩擦风速下EC数据后,二者数据一致性得到进一步提高;EC观测的夜间呼吸与箱法模型的结果差异显著(p<0.001),并因为EC数据本身巨大的变异性而与箱法模型结果的线性相关很弱(水稻田:R2=0.06;大豆地:R2=0.23),但在较长时间域内合计数据则可以明显地提高两者的线性相关(水稻田:R2=0.16;大豆地:R2=0.75).无论是与DC-GC观测数据比较,还是与其模型结果比较,EC观测的夜间呼吸都比DC-GC法低4%~30%,并且低估程度随季节变化而变化,在生长初期和晚期低估程度最小,而在生长旺期低估程度最大.  相似文献   
993.
胞外多聚物在好氧颗粒污泥形成中的作用机制   总被引:31,自引:13,他引:18  
在SBR反应器活性污泥好氧颗粒化过程中,分析不同时期污泥EPS主要成分的变化、污泥表面特性的变化及二者相关关系.不同时期污泥样品胞外蛋白的SDS-PAGE表明,蛋白分子量条带主要分布在(31.0~97.4)×103,与种泥相比,颗粒污泥在形成过程中增加了一些新蛋白条带,且条带颜色逐渐变深,定性表明蛋白种类及含量的增加.定量测定也表明,胞外蛋白分泌量随颗粒污泥的形成逐渐从49.4 mg·g-1增至148.3 mg·g-1,多糖则无明显变化,蛋白/多糖值也从2.3逐渐增至4.9.颗粒污泥表面疏水性比种泥约增加1倍,疏水性的变化与蛋白/多糖值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969.测得种泥与颗粒污泥表面Zeta电位平均值分别为-28.5 mV和-13.2 mV,颗粒污泥表面的电负性明显降低.由蛋白质自身特性,可推测其通过增加污泥表面相对疏水性和降低污泥表面电负性而促进好氧颗粒污泥形成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994.
水中典型内分泌干扰物质的臭氧氧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静态实验中,考察了臭氧投加量、HCO-3浓度和pH值对O3氧化去除水中典型内分泌干扰物(EDs)E1、E2、EE2、DES和4-n-NP的影响.结果表明,5种EDs的去除率随O3投加量的增加而增大,O3浓度达到63.6 μg/L时可去除92.0%以上的EDs,HCO-3(0~100 mg/L)的引入抑制了O3氧化,O3氧化去除EDs的能力随溶液pH值升高而大幅度提高.在中性(pH≈7.0)和碱性(pH>10.6)条件下,O3氧化5种EDs的表观二级反应速率常数(20℃±0.5℃)分别在(1.67~3.89)×106 L·(mol·s)-1和(0.93~1.75)×109 L·(mol·s)-1范围内,表明这5种物质在水中可被O3迅速氧化去除.计算得出5种EDs的基元反应速率常数(20℃±0.5℃),发现O3与离子态的EDs反应活性[1.21×109~3.81×109 L·(mol·s)-1]是其与分子态EDs的反应活性[7.62×105~2.55×106 L·(mol·s)-1]的103~104倍.对比不同水质本底下O3氧化去除EDs的实验发现,滤后水和江水中EDs的去除率较其在超纯水中分别降低了26.5%~50.3%和57.3%~72.0%,表明实际水体中的有机物通过竞争氧化剂,抑制了EDs的O3氧化去除.  相似文献   
995.
城市河流栖息地评价方法与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夏霆  朱伟  姜谋余  赵联芳 《环境科学学报》2007,27(12):2095-2104
维持河流生物完整性必须要有良好的栖息地条件.城市河流栖息地评价是城市河流治理和管理的前提和基础.城市河流栖息地评价基准与城市河流栖息地特征密切关联.基于可拓学物元概念和其发散性特征,以及前人的研究,建立了包含水质、形态结构、水动力和水生生物4个类别要素的适应于城市河流健康修复实践的栖息地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同时,结合层次分析法建立了多级可拓物元评价模型,并在评价过程中引入可拓学诊断方法以确定影响栖息地质量的关键因子.将以上方法应用于镇江市古运河,结合古运河修复目标和现状条件建立了相应的指标评价标准.经过1a多时间的野外调查,在古运河上选择6个500m长特征河段,分别对其栖息地、要素质量进行比较评价.结果表明,古运河整体栖息地及水质、水动力和水生生物质量均较差;诊断分析表明,水动力和水质为影响栖息地质量的主要因素,水质污染指数、透明度、流量满足率和纵向连续性为影响古运河栖息地质量的主要因子,并根据评价结果对古运河栖息地修复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996.
滕曼  梁立娜  朱永官 《环境化学》2007,26(1):112-113
香烟中的砷主要来源于种植烟草的土壤、烟草杀虫剂和香烟加工过程.医学上已证实:砷对人的心肌、呼吸、神经、生殖、造血及免疫系统有不同程度的损伤.人体摄入砷的量与肺癌风险有显著相关性,且这种现象在吸烟者中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997.
活性炭纤维吸附苯系物影响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研究了吸附法去除室内苯系物。实验用活性炭纤维(ACF)作为苯系物的吸附剂,苯、甲苯作为苯系物的代表物。研究苯系物的浓度、气流量及填充密度等条件对活性炭纤维吸附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初始浓度大的苯系物穿透时间短;当两组分气体(苯、甲苯)混合吸附时,吸附能力强的甲苯有置换吸附能力弱的苯的现象发生;气流量加大会较快到达穿透点和吸附饱和点,使穿透曲线发生左移,曲线斜率不变;填充密度对穿透时间与饱和时间都有影响,密度大有利于吸附。  相似文献   
998.
以福建长乐大鹤林场5种沿海防护人工林(纹荚相思、卷荚相思、大叶相思、湿地松、木麻黄)为研究对象,于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连续3年调查它们的凋落物产量及各组分(叶、枝、皮、花果、其他凋落物)月动态. 结果显示:5种人工林年均凋落物产量大小排序为木麻黄(12.64 t hm-2 a-1)>湿地松(9.60 t hm-2 a-1)>纹荚相思(7.47 t hm-2 a-1)>大叶相思(7.41 t hm-2 a-1)>卷荚相思(7.09 t hm-2 a-1),其中木麻黄显著高于其余4种人工林凋落物产量. 各组分凋落物产量大小排序为凋落叶>凋落枝>其他凋落物(虫尸、杂物等碎屑)>花果凋落物>树皮凋落物. 其中凋落叶均为优势组分,所占比例分别为木麻黄(83.02%)、湿地松(74.49%)、卷荚相思(76.73%...  相似文献   
999.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eroxisome proliferators-activated receptors,PPARs)是全氟辛烷磺酸(perflurooctane sulfon-ate,PFOS)的首要分子靶标,但PPARs各亚型在PFOS毒性效应中可能产生不同调控作用,相关机理并不清楚.本研究采用人骨髓间...  相似文献   
1000.
地下储气库的建设和运营环境复杂,需要耗费大量的资源且使用寿命有限。为保障地下储气库的有效运营,提出一种基于直觉模糊信息和物元可拓法的地下储气库安全性评价方法。该方法基于地下储气库安全性评价指标体系,应用物元可拓法构建地下储气库安全性可拓评价模型,根据专家给出的直觉模糊评价信息设计指标影响权重计算方法,进一步求得安全性指标与评价等级的关联度,并引入安全性级别变量特征值表达地下储气库安全性的定量评价值,从而实现地下储气库最终安全性的定量评价。以江苏金坛某地下储气库安全性评价为例进行实例分析与验证,结果表明:直觉模糊信息能够有效实现指标权重的赋值,指标权重充分反映了专家偏好及不确定性信息;利用物元可拓法对地下储气库安全性的评价结果符合目前实际状况,能够得出造成地下储气库不安全的缺陷指标,便于运营机构进行有针对性的整改。该方法可为我国地下储气库的长期安全运营和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