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43篇
  免费   196篇
  国内免费   209篇
安全科学   268篇
废物处理   98篇
环保管理   825篇
综合类   2687篇
基础理论   72篇
污染及防治   113篇
评价与监测   73篇
社会与环境   155篇
灾害及防治   57篇
  2024年   51篇
  2023年   163篇
  2022年   147篇
  2021年   185篇
  2020年   121篇
  2019年   104篇
  2018年   51篇
  2017年   88篇
  2016年   106篇
  2015年   182篇
  2014年   442篇
  2013年   374篇
  2012年   437篇
  2011年   499篇
  2010年   335篇
  2009年   311篇
  2008年   367篇
  2007年   276篇
  2006年   36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91.
本文以广州某电子企业实施的中水回用清洁生产方案为例,介绍了方案产生原因和方案要点,对该方案实施产生的节能减排效果进行了综合评估。经综合评估,该方案技术可行、环境效益显著,可显著减少企业新鲜水用量及生产废水排放量,降低企业生产对环境的影响,达到显著的节能减排效果。  相似文献   
192.
京津冀地区主要排放源减排对PM2.5污染改善贡献评估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研究选取2012年1月和7月作为冬夏两季代表时段,利用CMAQ/2D-VBS模型分析了冬夏两季京津冀地区主要排放源减排30%对改善区域PM_(2.5)污染的效果.结果表明,工业源对PM_(2.5)污染的贡献最大,其次是民用源,但工业源单位减排量贡献低于民用源,交通源和电厂源的整体贡献和单位减排量贡献均较小.工业部门内贡献最大的为钢铁冶金行业,其次是水泥、工业锅炉、炼焦、石灰砖瓦和化工行业.与各部门各物种排放量的比较反映出各排放源贡献大小与其一次PM_(2.5)排放水平高度相关.因京津冀地区冬季NO_x减排对PM_(2.5)形成的促进作用,以及冬季较弱的大气垂直扩散作用,各排放源夏季减排比冬季普遍更有效,交通源、电厂源以及工业源中的水泥、工业锅炉和石灰砖瓦行业夏季减排效果相比冬季优势明显.民用源由于采暖季排放较高而冬季贡献更明显,农业源因秸秆开放燃烧量大,冬季单位减排量贡献十分显著.从同等幅度减排考虑,应将工业源作为控制重点,优先控制其一次PM_(2.5)排放,在部门内进一步重点控制钢铁冶金行业的NO_x和SO_2排放、水泥行业的夏季NO_x排放以及炼焦行业的SO_2和NMVOC排放.民用源排放应着重在冬季采暖期控制.  相似文献   
193.
基于LMDI中国省域氮氧化物减排与实现路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丽琼 《环境科学学报》2017,37(6):2394-2402
首先基于Kaya恒等式,利用对数平均Divisia指数分解模型(LMDI法)将氮氧化物排放分解为排放因子、能源强度、经济结构、能源结构和经济发展5个因素;其次通过模型得出的脱钩系数运用构建四象限法评价"十二五"期间中国30个省市脱钩空间差异,研究各省市氮氧化物减排表现、分析减排潜力和减排影响因素,为国家"十三五"制定差异化的区域氮氧化物减排目标和寻找多元化的氮氧化物减排途径提供有益参考.研究结果表明:经济增长是促进氮氧化物排放量增加的决定因素,能源强度降低是抑制氮氧化物增排的决定因素,经济结构优化和能源结构调整具有较大促进氮氧化物减排潜力;中国氮氧化物排放与经济增长脱钩空间分异明显,大部分省市经济发展与氮氧化物排放处于脱钩状态,部分省市弱脱钩状态.同时,中国氮氧化物排放与经济增长脱钩系数呈现逐年上升趋势,2010—2015年中国各省市氮氧化物排放脱钩空间分布由较弱、中脱钩为主至中、较强脱钩为主再到较强脱钩为主,呈现区域间"异质化"和区域内"均质化"的趋势.国家氮氧化物后续减排任务应多分解在中脱钩或弱脱钩(减排潜力大)省市,对相邻的省份制定协同减排计划,且主要通过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同时优化经济结构和能源消费结构实现其最优减排.  相似文献   
194.
G20峰会期间杭州地区空气质量特征及气象条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空气质量和气象要素的监测资料与再分析资料,分析了2016年G20峰会期间(2016年8月10日—9月20日)杭州及周边地区空气质量演变及区域特征,探讨了气象条件对G20峰会期间杭州空气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G20峰会管控期间,由于机动车排放大幅度降低,杭州NO_2浓度较管控前有所下降,对比周边城市降幅居于首位;而由于不利气象条件的影响,PM_(2.5)、PM_(10)、SO_2、CO和O_3浓度比管控前有不同程度的增长,但增幅相比周边城市较小,说明管控措施对杭州空气质量有一定的改善效果.9月7日管控措施结束后污染反弹现象明显.气象条件对杭州的空气质量有重要影响:在管控前,杭州晴热高温天气有利于O3的生成,偏东风相对洁净,污染传输较少;在管控期,杭州虽受到静稳天气和外来污染传输的影响,但得益于减排应急管控措施的有效实施,NO_2浓度下降幅度最大,其他污染物的增幅也较周边城市偏小;在管控后,气象条件不利于污染物的垂直扩散,受静稳天气和污染源恢复常态的影响,PM_(2.5)、PM_(10)、NO_2、SO_2和CO出现了整个研究时段的最大值,而台风"莫兰蒂"使得杭州PM_(2.5)、PM_(10)和O_3浓度出现了整个研究时段的最低值.  相似文献   
195.
本研究对氯霉素(CAP)在不同条件下的电子束辐照降解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电子束辐照可有效去除水中CAP,低浓度CAP在酸性条件下的辐照降解更为显著,且降解过程符合准一级动力学模型.通过添加不同的自由基清除剂,发现HO·在CAP降解中起关键作用,此外,CAP分子也会吸收辐照而发生分解.水中共存的阴离子和腐殖酸(HA)对CAP辐照降解均有抑制作用,这跟其与HO·的反应速率常数大小有关,并且反应速率越大,其抑制能力越强.CAP在去离子水中的去除率高于其他实际水体,但辐照剂量为4 k Gy时,污水厂污水过滤水和胶体浓缩液中的CAP也可分别去除89.1%和81.7%.利用GC-MS检测到辐照后溶液中有6种中间产物,主要是通过脱水、不对称中心断键和脱酰胺作用形成.此外,IC检测有Cl-、NO-3和NO-2的产生,并且TOC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说明部分CAP被矿化.  相似文献   
196.
赵一归  冯宇峰 《安全》2022,(6):69-74
为明确安全生产治理现代化的内涵、特征和实现路径,本文基于治理理论和现代化理论,运用文献分析、政策分析、归纳演绎等方法,研究提出安全生产治理现代化的内涵及6方面特征,即治理理念的人本化、时代化,治理主体的多元化、协同化,治理制度的系统化、完备化,治理方式的法治化、专业化,治理手段的综合化、智能化,治理效果的向好化、最优化。同时,以现代化过程论和治理系统论为视角,构建安全生产治理现代化的实现路径框架,提出大力培塑安全生产先进治理理念、健全完善安全生产治理体系、不断提升安全生产治理能力、创新应用安全生产治理工具(手段)等4方面关键路径。  相似文献   
197.
文章利用2016~2017年冬季沈阳地区气象数据和环境空气污染物浓度数据,综合分析沈阳地区冬季环境空气污染特征,分析颗粒物输送路径以及潜在源区贡献情况.结果表明,沈阳地区冬季污染时段内PM2.5是主要污染物,PM2.5平均浓度达到149μg/m3,最大值达到273 μg/m3.沈阳地区环境空气颗粒物除来源于本地排放外,...  相似文献   
198.
国家环保模范城市考核指标将有所调整,淡化GDP指标,突出环境指标,尤其看重污染减排实效,全面考评环境质量。  相似文献   
199.
《环境污染与防治》2008,30(2):109-109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局长周生贤日前在全国环保厅(局)长会上指出,2008年环保部门将加大污染减排工作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使SO2和COD排放量得到控制。  相似文献   
200.
从环境经济学的视角系统分析了<嘉兴市主要污染物排污权交易办法>的4个显著创新点,揭示了排污权交易机制和清洁发展机制的理论内核,在此基础上针对性地提出了进一步完善嘉兴市主要污染物排污权交易办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