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2篇
  免费   66篇
  国内免费   113篇
安全科学   151篇
废物处理   4篇
环保管理   32篇
综合类   372篇
基础理论   21篇
污染及防治   15篇
评价与监测   15篇
社会与环境   39篇
灾害及防治   62篇
  2024年   30篇
  2023年   49篇
  2022年   75篇
  2021年   54篇
  2020年   32篇
  2019年   32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87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8 毫秒
391.
三峡库区支流回水区水体分层与藻类生长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三峡水库自2003年蓄水以来,库区支流形成了长短不一的回水河段,缓慢的水流和蓄积的营养盐导致回水河段由库区蓄水之初在短时间内出现水华,逐步发展到一年内水华可维持数月。为了研究回水区水环境与水华发生的关系,从2013年4月—12月,对库区北岸最大支流澎溪河的长年回水区——高阳平湖进行了定点监测。监测结果显示,季节性变化及三峡库区特殊的调度方式,导致高阳平湖水体在春、夏和秋季有明显分层。春季水华期间藻类群落结构单一,只出现4门9属,以蓝藻门的微囊藻(Microcystis)、绿藻门的实球藻(Pandorina)和空球藻(Eudorina)为主,秋季藻类结构组成增至7门52属,优势属逐渐被硅藻门的小环藻(Cyclotella)和针杆藻(Synedra)取代,水体各层藻类细胞密度差异消失。研究结果说明高阳平湖水体分层状况影响藻类生长和分布。  相似文献   
392.
采用分层采样技术对场地地下水污染物进行三维空间描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下水单一混合层采样所需建井及采样技术较简单,曾被广泛应用于地下水监测,但根据该技术所得地下水污染物数据进行污染场地地下水污染羽和污染程度描述,常常存在较严重的偏差。以某氯代烃污染场地为例,详细阐述了巢式监测井的建井及分层采样技术,并以该场地主要污染物氯乙烯和氯仿为例,对比了来自不同采样技术的两个主要污染物数据,证实了采用分层采样技术对污染场地地下水进行调查,具有更好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393.
随机游动模型在大气污染扩散分析中的应用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随机游动扩散模拟方法,并结合天津市的实际气象数据,对某区域的大气污染扩散情况进行了模拟计算.由模拟过程和结果可以看出,相比于高斯模型等其他常用方法而言,随机游动扩散模拟适用的范围较广,可用于瞬时以及非均匀的浓度扩散分布状况,也能够不受污染物质的特性所限制(气态物和重粒子都可进行模拟).模拟结果对有关部门的污染防护与事故处理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394.
量化局部因素对区域群落间物种组成差异的相对作用,对于理解吉林蛟河针阔混交林群落β多样性的响应机制具有重要意义.将区域群落尺度定义成由3个、5个或9个样方构成的3个梯度,并把全部木本植物划分为3个垂直层,计算不同林层下各区域群落的β多样性.采用回归模型和方差分解法分析地形和生物变量对不同区域群落β多样性的影响及相对贡献.结果表明:不同林层β多样性随着区域群落尺度的增大呈显著增大趋势(P <0.05),其中林下层变化范围为0.359-0.373,亚林层范围为0.502-0.514,林冠层范围为0.448-0.473;生物变量表征的林分结构属性对区域群落β多样性的影响最大,其解释比例总体上随区域群落尺度的增大而增大(林下层:0.27→0.40→0.33;亚林层:0.20→0.29→0.37;林冠层:0.16→0.21→0.27);不同林层中影响β多样性的生物因子种类不同,林下层和林冠层的决定性因素为物种丰富度,而亚林层的决定性因素为胸径变异系数;而地形因子对区域群落β多样性的解释量较低,其中海拔对林下层和林冠层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坡度对亚林层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本研究证实了区域群落尺度...  相似文献   
395.
利用2017—2019年滁州市6种空气污染物质量浓度和AQI资料、气象要素及ECMWF数值预报作为输入参数,构建基于随机森林算法的污染物质量浓度和AQI预报模型,其中AQI预报按季节划分为4个模型。结果表明:6种污染物中O3的预报效果最好,相关系数为0.84,PM2.5、PM10和NO2相关系数分别为0.76、0.72和0.72,SO2和CO预报效果略差;基于分季节模型AQI的24 h预报结果TS评分为0.77,空报率(FAR)和漏报率(PO)分别为15%和12%,相较于非季节模型预报效果更好;春季和秋季的TS评分分别为0.88和0.86,相较于冬季和夏季预报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396.
基于纳污能力控制的省区初始排污权ITSP配置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省区初始排污权配置具有多阶段性、复杂性及不确定性特征。面向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约束,根据省区初始排污权配置的基本假设,引入区间数和随机数来描述不确定性信息,以因省区初始排污权配置产生的经济效益为第1个阶段,以因承担减排责任而可能产生的治污损失为第2个阶段,设计实现流域经济效益最优的目标函数,并以配置结果能够体现社会效益、生态环境效益和社会经济发展连续性为约束条件,构建基于纳污能力控制的省区初始排污权区间两阶段随机规划(ITSP)配置模型,分水污染物类别确定不同减排情形下的省区初始排污权配置方案。在三种减排情形下,2020年太湖流域各省区的初始排污权配置结果表明:1江苏省、浙江省和上海市的COD初始排污权配置区间量没有明显变化,其NH3-N和TP初始排污权配置区间量总体呈上升或递增趋势;2太湖流域各省区因初始排污权的配置产生的总体经济效益最优区间数分别为[335.35,399.75]亿元、[336.63,401.11]亿元和[339.08,402.74]亿元,最优区间数的下限值、上限值及期望值总体呈上升或递增趋势。分类确定不同减排情形下的配置方案,并提出方案实施的政策建议,为排污权配置决策提供更为准确的决策空间。  相似文献   
397.
将城市边界层模式(CBLM)和随机游动扩散模式连接,组成城市地区应急污染物扩散模式,利用该模式模拟瞬时源(35 t氯气)泄漏后污染物在城市地区的扩散特征.通过平地、3种理想城市建筑和实际南京城市建筑条件下风场和污染物扩散模拟结果的比较,分析了建筑高度和密度对城市风场及污染物扩散的影响.此外,结合美国环保署的毒物浓度伤害准则AEGLs,评估了城市地区氯气泄漏后危险区域的变化特征等.结果表明,污染物质量浓度在地面随时间逐渐减小,质量浓度最大值在泄漏后10~60 min从约139 mg/m3降低到1 mg/m3,外围最小值也从约10 mg/m3降低到0.1 mg/m3.且质量浓度中心随气流向下游移动,在一定时刻内,水平分布尺度逐渐增大.由于建筑拖曳力影响,模拟区域风速变慢,污染物在模拟区域停留时间延长,质量浓度中心值衰减减缓,扩散面积衰减减缓;且建筑高度越高,建筑密度越大,以上特征越明显.污染物在实际扩散中,扩散特征随着建筑条件的变化而不断变化.在所设置的气象条件及事故发生条件下,事故发生30 min后可解除重伤区警报,事故发生1 h后可解除危险区警报.  相似文献   
398.
以新型燃油惰气发生器燃烧室为研究对象,对气相采用重整化群(renormalization group,RNG)κ-ε双方程模型,对颗粒相采用随机颗粒轨道模型,考虑气雾两相间的耦合作用,采用二阶迎风差分和SIMPLE算法,数值模拟燃烧室内的气雾两相三维流场,得到了燃烧室内空气一油雾两相流动动力学特性,比较分析了数值模拟结果与实验数据.研究结果表明,在旋流射流、壁面圆孔射流及燃烧室特殊几何结构的共同作用下,燃烧室内充满旋流,同时存在多个回流区,油气掺混剧烈而充分,有助于燃料点火、稳定火焰和提高燃烧效率.本文结果有助于燃油惰气发生器燃烧室燃烧性能的分析及结构与工艺参数的优化.  相似文献   
399.
海洋工程中,海床土体常伴有分层现象。将均质土、正常固结土在海床土体中的分布情况称之为土体分层特性。基于耦合的欧拉-拉格朗日(CEL)法,建立起用于分析不同土体分层特性的条件下,吸力嵌入式板锚(SEPLA) 旋转调节过程的大变形有限元模型。通过与离心机实验及数值模拟结果对比,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以双层黏土为例,研究了不同黏土分层特性下板锚的埋深损失。明确了衡量黏土分层特性的指标 su1,ave/su2,0,并考察了不同 su1,ave/su2,0下,系缆点距土层分界线的距离 d 对板锚埋深损失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 su1,ave/su2,0>1 的双层黏土中, 随着 d 值的增大,板锚的埋深损失逐渐减小,当 d≤-0.5B 与 d≥1B 时,板锚的埋深损失分别仅受上层土体与下层土体强度影响;在 su1,ave/su2,0<1 的双层黏土中,随着 d 值的增大,板锚的埋深损失先增大后减小,当 d=1B 时,埋深损失存在一极大值 ΔZmax,该极大值比板锚在单层土体中的埋深损失大 32%~123%。同时,在 su1,ave/su2,0<1 的双层黏土中,板锚的埋深损失与上层土体的平均强度 su1,ave和锚埋深处的土体强度 sue有关;由于板锚埋深损失存在极大值 ΔZmax,在工程中较为危险,因此,考察了强度比 su1,ave/sue、埋深处土体强度 sue、板锚初始埋深 H 对 ΔZmax的影响。  相似文献   
400.
利用2009~2019年阿克达拉国家大气本底站CH4浓度数据、气象要素数据,使用随机森林模型、后向轨迹模型聚类分析方法对其CH4浓度变化特征和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0a间阿克达拉站CH4浓度增长明显,年平均浓度为(1934.30±30.94)x10-9,平均增长率0.45%;季节变化呈现秋冬高、春夏低的特征,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