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19篇
  免费   74篇
  国内免费   69篇
安全科学   326篇
废物处理   73篇
环保管理   207篇
综合类   760篇
基础理论   105篇
污染及防治   37篇
评价与监测   37篇
社会与环境   62篇
灾害及防治   55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67篇
  2022年   74篇
  2021年   84篇
  2020年   70篇
  2019年   49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54篇
  2015年   52篇
  2014年   137篇
  2013年   66篇
  2012年   65篇
  2011年   75篇
  2010年   70篇
  2009年   72篇
  2008年   91篇
  2007年   67篇
  2006年   56篇
  2005年   48篇
  2004年   60篇
  2003年   50篇
  2002年   47篇
  2001年   39篇
  2000年   29篇
  1999年   29篇
  1998年   24篇
  1997年   24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03 毫秒
951.
大学生垃圾分类意愿较高,但实际有分类行为的较少.导致大学生垃圾分类意愿与行为分离的原因包括:个人对垃圾分类认知水平和效能感较低,责任主体意识错位;家中垃圾分类氛围缺乏;校园中垃圾分类设施和人员配备不完善,缺少相关的有效宣传和能落地的具体办法;社会环保意识缺乏,垃圾混合处理观念积淀甚深,垃圾分类正式制度不完善和非正式约束...  相似文献   
952.
运用Fisher判别、马氏距离判别和决策树分析3种方法对61种环境优先污染物的生态危害程度进行分类,并比较了各模型的分类正确率.结果显示,决策树分析方法分类正确率最高,为92%;马氏距离判别其次,为87%;Fisher判别最低,为75%.决策树分析方法不仅减少了2项评价指标,而且对61个新数据矩阵的多次分析显示其分类能力非常稳定,正确率基本符合正态分布,且保持在92%左右,为3种方法中最优的分类方法.  相似文献   
953.
分析了生活垃圾分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城市社区居民作为调查对象,采用线上线下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居民垃圾分类的影响因素开展调研分析.结果发现:政府垃圾分类的行为对居民开展垃圾分类影响较大;从计划行为理论来看,居民的行为态度、主观规范和感知行为控制3个因素对其开展垃圾分类有一定的影响;居民性别、年龄、学历及身份特征等的个体特...  相似文献   
954.
955.
956.
对宣钢石灰石矿的爆破进行分类,根据各类爆破的不同特点实行分级安全管理,降低爆破事故.  相似文献   
957.
陈洁 《环境技术》2000,18(3):28-36
前言 本文译自国际电工委员会TC104于1999年10月发的IEC 60721-4-0/CDV文件。 早在1997年6月,IECTC 104决定,原TC50/75联合工作组起草的本草案将以技术报告的形式出版。技术报告不同于标准,并且无年限限制。 系列标准IEC 60721-4-1至IEC 60721-4-7已于1999年底出版。本文包含了该系列标准的所有概述。  相似文献   
958.
山东省南部地区景观生态的分类与评价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以地貌为基本线索,以植被为标志,建立山东南部的景观生态分类系统(包括5个景观型,15个景观亚型)。根据景观型之间的相似性与差异性,选取稀疏植被,森林植被景观及旱作,水旱轮作景观两套指标,对各景观亚型进行生态评价。通过评价指标的等级化处理,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计算出各景观亚型的综合评价指数,根据综合评价指数,划分出极危急,危急、正常三种景观生态现状类型。统计结果显示,山东南部生态现状极危急,危急,正  相似文献   
959.
960.
区域环境技术创新能力是决定区域产业发展水平、经济实力增长的关键,是区域可持续竞争优势的源泉.本文通过搜集环境技术创新投入、产出与关联的相关变量和数据;利用Q型聚类方法,提取最具代表性的变量指标;然后对缩减后的变量作因子分析,提取主成分,随之,按照各区域的主成分值进行聚类,确定各区域所属类别,并采用判别分析方法,对各区域所属类别进行检验、调整.结果显示:第一类地区主要包括海南在内的经济发展较为落后、生态环境遭受破坏相对较少的我国西部地区;第二类地区主要集中在技术引进与吸收能力强、区域内企业实力强、人力资本积聚能力强的东部和中部地区;第三类地区主要集中在我国农业产业发展历史悠久,但随着农业向工业快速发展,所遭受的环境破坏也愈发严重的中部地区;第四类地区主要包括辽宁、四川等我国工业制造业最集中和发达的地区;第五类地区则是我国市场经济发展最完善、环保方面的经济活动表现相对较优的东南沿海地区.最后,结合各类别地区环境技术创新的实际状况与原因,针对性地提出对策,为提升各区域环境技术创新能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