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9篇
  免费   84篇
  国内免费   286篇
安全科学   87篇
废物处理   24篇
环保管理   41篇
综合类   604篇
基础理论   52篇
污染及防治   75篇
评价与监测   49篇
社会与环境   12篇
灾害及防治   25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50篇
  2022年   48篇
  2021年   61篇
  2020年   61篇
  2019年   52篇
  2018年   33篇
  2017年   31篇
  2016年   49篇
  2015年   44篇
  2014年   67篇
  2013年   41篇
  2012年   53篇
  2011年   46篇
  2010年   45篇
  2009年   42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61.
滇池福保湾沉积物不同形态磷的垂向分布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应用SMT连续提取法分析滇池福保湾柱状沉积物的磷(P)形态,探讨P形态的垂向分布特征.沉积物中总磷 (TP)含量高,最高达4 200 mg/kg, 无机磷 (IP)是TP的主要部分,占TP的52%~91%, 铁/铝结合态磷 (Fe/Al-P)是IP的主要部分,占IP的55%~94%.同一湖区不同采样点的沉积物P形态的垂向变化不同,湖湾北端近河口处和南端远离河口处的沉积物中Fe/Al-P, IP, 有机磷 (OP)和TP含量随深度增加而增加,6~11 cm 层的含量最高,这与近年来入湖河流污染负荷削减和河堤阻隔导致P入湖量减少有关.河口处沉积物的钙结合态磷 (Ca-P)含量随深度增加而增加,最南端沉积物的Ca-P含量随深度增加而减少.离河口较远的沉积物中,Fe/Al-P, IP, OP,TP和Ca-P均随深度增加而减少.各点沉积物P形态的变化受该点人类活动带来的入湖污染物量的影响较大,距河口最远处的沉积物中P形态随深度变化不如其他点明显.   相似文献   
62.
滦河水体溶解性有机物的综合分级表征及其混凝去除过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天然水体溶解性有机物(DOM)是微污染物的潜在载体,是消毒副产物的主要前驱物,自身又可能成为微污染物,因此研究其内在特性和去除机理有着重要的基础性科学意义.本研究综合利用化学、物理分级方法(即树脂和超滤分级法),对中国北方典型饮用水源--滦河水体的DOM进行全面分级表征.此水体DOM基本化学分级特征是憎水酸(HoA)、亲水性物质(HiM)含量较高,且具有季节稳定性;其物理分级特征是分子量<1 kDa及3 kDa~10 kDa的组分含量较高,也表现出一定的时间稳定性.选用工业聚合铝(PAC)研究此DOM的基本混凝特征和内在混凝机理,结果表明,强憎水部分HoA及3 kDa~10 kDa间的有机物较易被去除,而较大分子量范围10 kDa~30 kDa间的有机物去除率较低,说明混凝过程中此DOM的物理性质不起主要作用,而化学性质更为重要.特别对DOM各组分作进一步(结合)分级研究,发现HoA主要在>10 kDa范围.<1 kDa的有机物中主要为HiM,但其中还含有HoA和弱憎水酸(WHoA),这使特定条件下部分<1 kDa有机物被混凝去除成为可能.另外,HoA中按分子量大小仍可分为易去除和难去除部分,但分布不连续,易去除部分在3 kDa~10 kDa和>30 kDa区间,而其10 kDa~30 kDa部分较难去除,说明可能存在其他结构性影响因素,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63.
在构建城市绿色发展测度体系基础上,采用“纵横向”拉差、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和收敛分析等方法对2011~2018年江西城市绿色发展水平进行了动态测度和时空演变分析,构建涵盖环境规制综合指标、技术创新、治理转型、对外开放度、人力资本、产业集聚6个维度的网络拓扑结构Tobit模型探究江西城市绿色发展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1)江西各城市绿色发展水平平稳上升,资源环境和经济发展领域分别是江西各城市绿色发展提升的关键保障和重要短板,大南昌都市圈、赣东北、赣西城市绿色发展水平呈依次递减的梯度分布;(2)江西城市绿色发展具有逐渐缩小的空间负相关性,南昌正显著成为热点区域,江西城市绿色发展长期内存在显著收敛趋势;(3)环境规制、技术创新、治理转型、对外开放度、人力资本、产业集聚等对江西城市绿色发展水平有不同的显著影响,并验证了波特假说。  相似文献   
64.
超滤处理洗涤污水循环利用的中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锦  蒋金辉 《环境科学》2007,28(2):387-391
采用不同材质国产超滤膜聚丙烯(PP)、聚丙烯腈(PAN)和聚砜(PS),进行了洗涤污水处理循环利用的现场中试研究.结合超滤工艺出水水质和膜污染分析,3种膜材质中PAN膜较优,有效去除了水中浊度、悬浮物、油脂等污染物,一定程度保留了游离阴离子表面活性剂(LAS),长期循环洗涤对衣物的白度无不良影响.根据相关性分析,超滤出水较高COD值很大程度上是由水中LAS引起的.超滤膜对细菌、大肠菌群的去除率较低,出水通过紫外消毒,当紫外线密度≥3?750 J/m2时,微生物水平能够达到国家饮用水水质标准.根据不同水力反冲洗条件下膜渗透通量和净产水量比较,PAN膜最佳水力反冲洗条件为0.5 h反冲洗2 min.长期运行时超滤膜化学清洗方法采用碱洗法方便有效.  相似文献   
65.
通过应用HYSPLIT、MeteoInfo模型,计算2017—2021年秋冬季抵达郴州地区72 h的后向气流轨迹并进行轨迹聚类、潜在源贡献因子(PSCF)和浓度权重轨迹(CWT)分析,探讨郴州市PM2.5传输特征及污染潜在源分布。结果表明,郴州市秋冬季PM2.5潜在源区主要分布在北偏东方向,以近距离输送为主,频率最高的是从咸宁市通城县经岳阳市平江县、株洲地区的短距离轨迹,其频率为34.17%;WPSCF高值带起源于河南省,经湖北、平江、江西等地区,最终到达郴州。WCWT分析结果得出,PM2.5污染趋势与上述一致,影响范围更宽,影响程度相对较轻。2017—2021年间,郴州地区污染传输通道影响逐年减小,PM2.5浓度平均下降19.7%。  相似文献   
66.
魏彬 《安全》2008,29(11):22-22
某工厂有一套电容器自动补偿柜,由于某种原因,值班人员连续三次投切电容器,在最后一次投入时,补偿柜中熔断器发生爆炸。  相似文献   
67.
正环保部2016年7月8日向媒体发布了2016年6月全国和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区域及直辖市、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空气质量状况。环境保护部环境监测司司长罗毅介绍,6月,74个城市中空气质量排名相对较差的后10位城市(从第74名到第65名)分别是:唐山、邢台、邯郸、济南、保定、郑州、太原、廊坊、衡水、北京和天津(北京、天津并列倒数第10位);空气质量排名相对较好的前10位城市依次是珠海、中山、海口、厦门、深圳、江门、舟山、惠州、南宁和丽水。  相似文献   
68.
常州市臭氧污染传输路径和潜在源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NCEP全球再分析资料和HYSPLIT4模式,计算了2013—2015年常州市臭氧(O_3)超标日的气流后向轨迹。结合聚类分析方法和常州市PM2.5、PM10、SO2、NO2、O_3数据,分析了O_3超标日不同类型气团来源对各污染物浓度的影响,并利用引入权重因子后的潜在污染源贡献函数分析了影响常州市O_3超标的潜在污染源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常州市O_3超标期间易受到东南和西南方向气流影响,其中从东海和黄海途经浙江东北部、上海、江苏南部等地的东南气流占比达50%以上。自内陆途经黄山-湖州-宜兴到常州的气流对应的O_3平均质量浓度最高,为116μg/m3。自山东经枣庄-宿迁-淮安-泰州-苏州-无锡到常州的气流对应的O_3平均质量浓度最低,为78μg/m3,但该气流对应的SO2和NO2平均值为各聚类中的最高。影响常州市O_3的潜在污染源区主要在常州周边200 km以内的区域,且集中在从南京至上海的长江下游沿线区域和杭州湾区域;其中太湖湖区为重点污染源源区之一。O_3超标日影响常州NO2的潜在污染源区主要集中在江苏南部、浙江东北部和上海3个区域,太湖周边的常州、无锡、苏州和湖州等几个临近城市为潜在的重点污染源区。与影响常州O_3的WPSCF高值区相比,影响NO2的高值区分布范围更大、距离更远。影响常州O_3的潜在污染源区分布,与长江三角洲地区人为源大气污染物的高排放区域较为一致,说明长江三角洲地区的O_3污染与本区域的人为源大气污染物排放有着极为密切的关联。  相似文献   
69.
华东森林及高山背景区域SO2、NOx、CO本底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家大气背景监测福建武夷山站是中国华东区域背景站点之一,可代表华东森林及高山区域背景状况。为了解该区域的大气背景状况,评估区域污染现状以及污染物输送在区域污染中的作用,选取福建武夷山背景站2011年3月至2012年2月主要气体污染物(SO2、NOx、CO)为期1年的监测数据,研究各污染物在不同时间尺度的浓度变化特征和相关关系,以及与气象因子的相关关系,并利用后向轨迹模式探讨区域输送对华东森林及高山背景区域各气体污染物质量浓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武夷山背景点监测期间SO2、NOx、CO的平均质量浓度分别为3.9、5.1、409.8 μg/m3,且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春、冬季明显高于夏、秋季;三者日变化幅度均很小,呈现出单谷型分布型态,说明武夷山背景点受人为活动的影响很小,主要受气象条件影响;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SO2与NOx浓度相关性较好,与湿度有较好的负相关,与风速在冬季具有一定的正相关,NOx与CO浓度在秋季和冬季的相关性较好,且二者与温度的负相关性较好。后向轨迹分析结果表明,SO2全年最大浓度峰值主要来自北方采暖季燃煤排放的远距离输送影响,NOx、CO全年最大值则源于生物质燃烧的远距离输送影响。  相似文献   
70.
采用混凝-超滤膜短流程工艺对大伙房水库原水进行处理,考察其除污染性能和膜污染情况,并对该短流程工艺参数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当利用超滤膜直接过滤原水时,膜污染较重,并且对污染物质的去除率较低;而采用混凝-超滤短流程工艺时,膜污染得到一定程度上的缓解;当絮凝剂投加量为7 mg/L、膜清洗周期为30 min时,对浊度、CODMn和UV254的去除率分别为95.61%、40.42%和37.12%,出水水质能够满足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