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15篇
  免费   80篇
  国内免费   310篇
安全科学   98篇
废物处理   24篇
环保管理   57篇
综合类   791篇
基础理论   186篇
污染及防治   113篇
评价与监测   15篇
社会与环境   15篇
灾害及防治   6篇
  2024年   22篇
  2023年   54篇
  2022年   71篇
  2021年   64篇
  2020年   43篇
  2019年   56篇
  2018年   40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49篇
  2015年   57篇
  2014年   146篇
  2013年   41篇
  2012年   44篇
  2011年   45篇
  2010年   47篇
  2009年   62篇
  2008年   71篇
  2007年   55篇
  2006年   39篇
  2005年   34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30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3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41.
氯自由基(·Cl)的高氧化性及其内陆来源的新发现使得·Cl在评估有机污染物的大气归趋方面起着比以往更为重要的作用。含有NH_x(x=1,2)结构的有机化合物不仅是大气中一类潜在的有机污染物,也是大气中致癌性亚硝胺的前驱体—N中心自由基的重要来源。前人研究发现,·Cl与含有NH_x(x=1,2)结构的有机化合物具有独特的相互作用且其反应具有结构依赖性。目前,大多数研究只关注链状含有NH_x(x=1,2)结构有机化合物的反应,而对于环状含有NH结构有机化合物的反应研究却很少。本研究使用量子化学和动力学模拟相结合的方法研究·Cl引发3种环状含有NH结构有机化合物(吗啉(MOR)、哌啶(PIP)和吡咯烷(PYR))的大气转化机制及动力学。结果发现,·Cl夺取3种环状含有NH结构有机化合物中N—H的H原子形成N中心自由基是最可行的反应路径。在298 K和1 atm下,计算的反应速率常数分别为5.0!10-10(MOR)、5.1!10-10(PIP)和4.9!10-10(PYR) cm~3·molecule-1·s-1,且具有正的温度依附性。结合可获得的·OH引发反应的反应速率常数,评估·Cl对MOR和PIP转化的贡献分别为·OH的2.6%~26%和6.9%~69%。上述研究结果为将来建立·Cl引发含有NH_x(x=1,2)结构有机化合物反应的结构-活性关系、全面评估含有NH_x(x=1,2)结构有机化合物的大气归趋和环境风险提供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242.
采用等离子体热解法处理废轮胎粉,分析硫在热解过程中的分布与转化。考察了等离子体输入功率、废轮胎粉进料速率、水蒸气以及白云石的加入对硫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等离子体热解过程中,硫在固体产物中的分布率为79.50%~97.50%,即大部分硫主要分布在固体产物中;气体产物中的硫主要为H2S,且H2S浓度随输入功率的增加、废轮胎粉进料速率的降低而降低,同时,在热解过程中加入外加物料(水蒸气、白云石)也将不同程度地降低气体产物中H2S浓度。废轮胎粉中的碳黑在热解后生成热解碳黑,采用核磁共振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热解碳黑,结果显示,热解碳黑除表面性质发生了一些变化外,其主体化学性质与商业碳黑基本一致,硫在热解碳黑中以硫化物的形态存在。  相似文献   
243.
分析了轧钢过程中铬元素的迁移转化规律,以实例进行了铬平衡的分析计算,用以把握主要的污染工序,并提出减轻污染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244.
不同原理分析仪观测大气中氮氧化物对比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氮氧化物(NOx)是大气二次光化学污染臭氧的重要前体物,但目前对其总量和分量的测量仍存在着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选择3种不同原理的市售氮氧化物分析仪在广东和北京进行比对观测实验,从而比较其各自的优缺点及适用性。结果表明,钼转化法(MC)测得的NOx比光转化法(LC)及液相化学发光法(LPC)所测得的值都明显偏高,可近似认为是NOy。LPC检测NO2时受到PAN等含有—NO2生色基团的干扰,结果比LC略高。LC测得的NOx值与实际大气最为接近。MC测定的NOx比实际值高,但能满足空气质量指标监测的需求;LC能够准确测定大气中的NOx,但造价太高,仅适用于大气化学机理研究;而LPC原理的仪器适合于短时间的航测、高塔和系留艇进行垂直梯度观测。  相似文献   
245.
污泥用量对生活垃圾堆肥氮素转化与损失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生活垃圾堆肥的氮素损失问题,对生活垃圾(A组)、污泥和生活垃圾混合B组(w/w=1∶6)、C组(w/w=1∶4)组等3组物料进行高温好氧堆肥,研究污泥用量对生活垃圾堆肥化过程中温度、pH值、各氮素转化与损失的影响。结果表明:投加污泥会影响生活垃圾的通风性能,减慢物料的升温速率,延长堆肥周期。污泥用量对生活垃圾堆...  相似文献   
246.
管超  孙志伟  安民  段舜山 《生态环境》2011,20(4):640-645
为了探讨环境激素类物质壬基酚(Nonylphenol,NP)对海洋赤潮藻的生态毒性效应,实验以球形棕囊藻(Phaeocystis globosa)为测试对象,设置了7个NP质量浓度处理(0、0.1、0.2、0.3、0.4、0.5和0.6 mg·L-1),实验周期为96 h,测定了各处理组球形棕囊藻的生长、可溶性蛋白质量浓度、光合色素质量浓度、丙二醛(MDA)摩尔分数以及最大光能转化效率(Fv/Fm)等指标。结果表明,NP对于球形棕囊藻的96 h EC50为0.42 mg·L-1;而且,随着NP质量浓度的增加,球形棕囊藻的生长速率、可溶性蛋白质量浓度、光合色素质量浓度以及Fv/Fm等指标的下降幅度更加显著;随着NP质量浓度的增加,球形棕囊藻的MDA摩尔分数明显上升;NP低质量浓度(0.1 mg·L-1)暴露能够使球形棕囊藻的类胡萝卜素质量浓度、可溶性蛋白质量浓度和Fv/Fm等指标高于对照组,说明球形棕囊藻在NP暴露下能够产生毒物刺激效应现象。  相似文献   
247.
甲醛广泛应用于室内装修材料中,造成室内空气污染,危害人的身心健康。本研究用含甲醛的培养基从驯化的菜园土中分离出一株霉菌,并观察平板培养特征、孢子形态,提取DNA,PCR扩增,产物测序,序列比对,查找同源率,构建系统发育树等,研究了其在一定浓度下的甲醛转化能力,结果表明:该菌株的培养特征、孢子形态和宛氏拟青霉(Paecilomycesvariotii)最相似,18S rDNA序列与宛氏拟青霉(Paecilomyces variotii)的同源率为100%,160 r.min-130℃摇床培养144 h,能将ρ(甲醛)=1 235、ρ(甲醛)=1 682 mg·L-1转化为ρ(甲醛)=0和ρ(甲醛)=65 mg·L-1,其转化能力分别为100%、96.1%,菌丝干质量分别从0.468 9、0.475 9 g增长到0.529 8、0.523 6 g,还能将ρ(甲醛)=2 377、ρ(甲醛)=2 849 mg·L-1转化为ρ(甲醛)=854、ρ(甲醛)=1 507 mg.L-1,其转化能力也能达到64.1%、47.1%,但菌丝增长缓慢,结果显示该菌株是高浓度的甲醛转化霉菌,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相似文献   
248.
徐加庆  于瑞莲  郑建山 《环境化学》2011,30(6):1091-1095
以厦门市筼筜污水处理厂的脱水干化污泥作为有机肥种植马尼拉草,通过盆栽试验,探讨污泥直接施用对马尼拉草生长和产量的影响及重金属在马尼拉草-土壤间的迁移转化和积累情况.结果表明,污泥中氮、磷、钾和有机质含量丰富,重金属含量均低于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园林绿化用泥质的标准(GB/T23486—2009);施用适量污泥可促进马...  相似文献   
249.
纳米银(AgNPs)因其优越的抗菌、导电、催化等性能,被广泛应用于工业领域和日常生活中,成为当前产量和用量最高的纳米材料之一。但纳米银产品在生产、运输、洗涤、侵蚀、废弃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被释放到自然环境中。在复杂环境因素影响下,纳米银本身的赋存状态发生转化,并对生态环境构成严重威胁。因此,探究纳米银在环境中的迁移转化过程及其对生态环境的潜在风险成为相关领域的研究热点。针对纳米银研究现状中存在的不足,综述了天然有机质、pH值、溶解氧、离子强度、光照等环境因素对纳米银迁移转化行为以及其对微生物毒性效应的影响,并进一步深入探讨了纳米银的毒理机制,旨在为纳米银的环境行为特征研究以及风险评估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50.
综述了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壬基酚聚氧乙烯醚的化学性质、环境释放机制以及其对环境构成的危害,归纳了壬基酚及其短链聚氧乙烯醚(NPnEO)在膜-生物反应器(MBR)中的迁移转化规律,分析了其生物降解性和降解机理,探讨了MBR中活性污泥对其吸附能力和膜的截留能力,讨论了包括厌氧或好氧条件下的温度、水力停留时间、污泥停留时间等因素对于其降解过程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