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76篇 |
免费 | 66篇 |
国内免费 | 111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110篇 |
废物处理 | 29篇 |
环保管理 | 19篇 |
综合类 | 277篇 |
基础理论 | 64篇 |
污染及防治 | 56篇 |
评价与监测 | 33篇 |
社会与环境 | 25篇 |
灾害及防治 | 40篇 |
出版年
2024年 | 5篇 |
2023年 | 18篇 |
2022年 | 23篇 |
2021年 | 34篇 |
2020年 | 17篇 |
2019年 | 13篇 |
2018年 | 15篇 |
2017年 | 18篇 |
2016年 | 22篇 |
2015年 | 30篇 |
2014年 | 49篇 |
2013年 | 39篇 |
2012年 | 49篇 |
2011年 | 41篇 |
2010年 | 31篇 |
2009年 | 23篇 |
2008年 | 35篇 |
2007年 | 44篇 |
2006年 | 24篇 |
2005年 | 25篇 |
2004年 | 21篇 |
2003年 | 16篇 |
2002年 | 13篇 |
2001年 | 11篇 |
2000年 | 8篇 |
1999年 | 5篇 |
1998年 | 7篇 |
1997年 | 3篇 |
1996年 | 1篇 |
1995年 | 5篇 |
1994年 | 2篇 |
1993年 | 1篇 |
1992年 | 1篇 |
1991年 | 3篇 |
1989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6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81.
通过对东莞市2013—2017年降水、PM2.5观测数据统计研究发现,降雨及PM2.5浓度存在负相关关系,降雨对PM2.5具有一定的清除效果.PM2.5浓度下降的降水过程有376次,浓度上升的降水过程有333次,部分降水过程浓度出现明显反弹,应与气溶胶再悬浮机制有关.在所有PM2.5初始浓度低于40 μg·m-3的个例中,浓度下降的个例占比约49.4%,而当PM2.5初始浓度高于40 μg·m-3时,浓度下降的个例占比约71.2%,说明PM2.5粒子数量较多时,雨滴对粒子的捕获能力较强,降雨前PM2.5的初始浓度可以作为判断降雨后PM2.5浓度是否下降的预报依据.雨强小,也是造成雨后PM2.5浓度反弹的原因.对于有效清除个例,雨强与清除率存在正相关关系,雨强越强,整体的清除作用有所加强.降水持续时间是影响PM2.5清除作用的重要因素,持续时间超过6 h的小雨降水过程能达到40%的清除率效果,中雨以上降水过程持续时间越长,PM2.5的清除效果越好.在浓度反弹的个例中,在低的初始浓度条件下,降水强度与降水持续时间对PM2.5浓度反弹影响均较小,在初始浓度大于30 μg·m-3的条件下,平均反弹幅度收窄,初始浓度的增加,使得雨滴与颗粒物之间的碰并作用加强,降水强度的增大,使这种碰并作用进一步加强,进而制约了PM2.5浓度反弹的幅度.降雨末期,细粒径颗粒物数浓度回升明显,小雨滴蒸发使细粒子脱离再次在空中悬浮,是造成雨后颗粒物浓度出现回升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2.
为进一步探究绿泥石对CO2-水-岩石相互作用的影响,结合鄂尔多斯盆地深部地层的黏土矿物组成,利用先进的数值模拟软件TOUGHREACT,研究了绿泥石缺失条件下盖层封闭性的变化规律,并揭示了其封闭性变化的机理。结果表明:绿泥石缺失使盖层中的地球化学反应发生了极大的变化,矿物体积分数的变化量减小,盖层的自溶蚀效应减弱;矿物的化学行为(由沉淀为主转化为以溶解为主或由溶解为主转化为以沉淀为主)发生了逆转;CO2-水-岩石的地球化学进程大幅减缓;CO2的矿化捕集作用明显减弱,且CO2矿化捕集量一直小于0,不利于CO2地质封存。 相似文献
183.
分置式膜-生物反应器处理生活污水及其体积负荷的确定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分置式膜-生物反应器处理生活污水的运行结果表明,在不同的污泥龄和水力停留时间下,处理效果稳定,污泥上清液中COD浓度平均为19.5m g/L,膜出水COD浓度平均为5.3m g/L. 对分置式-生物反应器的体积负荷进行推导表明,浓缩区的存在是该工艺处理能力较大的原因. 体积负荷由膜出水有机物浓度与污泥混合液有机物浓度之比α,浓缩区与反应器体积之比β和膜出水量与污泥混合液循环流量之比λ决定,即可以通过增加浓缩区体积和调整循环流量来控制分置式-生物反应器的处理能力. 相似文献
184.
基于2003年1月至2005年6月用气相色谱法对太湖流域近地表大气中二氧化碳本底体积分数的监测资料,对太湖流域近地表大气二氧化碳体积分数的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观测时段内,太湖流域近地表大气二氧化碳体积分数平均值为(413.7±19.2)×10-6,且呈上升的趋势,主要受人类活动、工农业生产和交通运输业发展的影响;二氧化碳体积分数季节变化明显,冬春季高,夏秋季低,冬季出现峰值,平均体积分数为(417.8±3.7)×10-6,夏季出现谷值,平均体积分数为(400.8±14.7)×10-6,一年中最高值(424.0±1.1)×10-6出现在12月份,最低值(387.7±1.4)×10-6出现在8月份,主要受源汇强度变化影响;二氧化碳体积分数日变化基本呈双峰态,这是源汇强度变化和边界层稳定程度相互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85.
浮萍生长及其除磷效率的影响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磷是藻类增殖的限制因子,是引起水体富营养化的关键营养物质.有效除磷,能在很大程度上减轻水体的富营养化.利用浮萍科植物吸收转化污水中的营养物质引起了越来越多研究者的关注,但对浮萍科植物除磷效果的影响因素的研究相对较少.以少根紫萍(Spirodela oligorrhiza)为供试材料,以完全培养液为处理对象,研究了培养液pH、少根紫萍初始放养密度对其生长及除磷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少根紫萍能够耐受的最低pH在4左右,在pH=5~9能正常生长,在pH=6~8具有较高的TP去除率,最高去除率可达84.1%;少根紫萍的相对增长率随其初始放养密度的增加而降低,但其鲜重增长量、平均增长速率、TP去除率及平均TP去除速率均随着初始放养密度的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186.
187.
针对富氧水中硝酸盐氮(NO3--N),采用零价铁(ZVI)和甲醇支持的生物-化学联合法开展了批实验研究,探讨了ZVI类型、CH3OH:N比、初始溶解氧(DO)浓度、初始NO3--N浓度和水温等5个因素对联合法除氧脱氮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ZVI的除氧能力由高至低依次为:ZVI-C(0.124 d)>ZVI-A(0.141 d)>ZVI-B(0.179 d)。ZVI支持的联合法NO3--N去除率由高至低依次为:ZVI-A(99.6%)>ZVI-C(95.3%)>ZVI-B(92.2%)。CH3OH:N≤3.5:1时,联合法去除3--N;CH3OH:N=10:1时,去除100%的NO3--N;CH3OH:N=200:1时,去除70.2%的NO3--N。当初始DO浓度介于3.6~5.3 mg/L之间时,联合法的NO3--N去除率介于98.8%~99.6%之间。在任意时刻,低底物浓度(5.2 mg/L)时的NO3--N去除率低于高浓度(21.1 mg/L)时的去除率;低底物浓度下完全脱氮所需时间比高浓度下长2 d。15.0℃时联合法需要7 d可以达到完全脱氮,然而在27.5℃时则需要5 d。低温时亚硝酸盐氮浓度最大值(4.4 mg/L)显著高于高温时的最大值(1.1 mg/L)。ZVI类型、CH3OH:N、初始NO3--N浓度和水温显著影响联合法的脱氮效果,而初始DO浓度对联合法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88.
以腐蚀压力管道的最小允许壁厚为研究对象,应用大型通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的OPT优化设计模块,建立有限元模型,进行非线性有限元分析.并以国外公开发表的实验模型为算例,得到与实验数据相近的结果,验证了有限元分析的准确性.对实际工程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9.
位于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纽卡斯市的一座示范工厂将用合成金红石生产中产生的氯化铁浸出液生产盐酸和铁矿球团。金红石是TiO2的常见矿物形式。该厂将采用一种由澳大利亚Austpac Resources NL公司开发的、称为强化酸再生系统(EARS)的工艺,最大生产能力为铁(以球团或坯块形式)1.8×104t/a、盐酸(体积分数25%)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