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41篇
  免费   524篇
  国内免费   1047篇
安全科学   1432篇
废物处理   110篇
环保管理   865篇
综合类   5127篇
基础理论   731篇
污染及防治   413篇
评价与监测   336篇
社会与环境   505篇
灾害及防治   293篇
  2024年   124篇
  2023年   285篇
  2022年   428篇
  2021年   466篇
  2020年   314篇
  2019年   330篇
  2018年   197篇
  2017年   268篇
  2016年   284篇
  2015年   374篇
  2014年   690篇
  2013年   456篇
  2012年   420篇
  2011年   479篇
  2010年   376篇
  2009年   423篇
  2008年   702篇
  2007年   691篇
  2006年   458篇
  2005年   400篇
  2004年   359篇
  2003年   237篇
  2002年   231篇
  2001年   130篇
  2000年   116篇
  1999年   108篇
  1998年   71篇
  1997年   76篇
  1996年   53篇
  1995年   47篇
  1994年   65篇
  1993年   29篇
  1992年   22篇
  1991年   35篇
  1990年   32篇
  1989年   23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3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8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为调查清洁取暖政策实施后北方试点城市的取暖方式及能源结构现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鹤壁市农村地区1030户居民进行入户问卷调查。基于结果发现,以煤炭、秸秆为主的传统取暖方式逐步被电力、天然气取暖所取代。全市农村地区年标准煤耗量约为796093 t,较之前下降约20. 27%,人均年耗0. 86 t。当前农村能源结构中,电力、汽油柴油、天然气、煤炭、太阳能、集中供暖、LPG、沼气、薪柴的能耗占比分别为54. 19%、15. 93%、10. 17%、6. 43%、6. 30%、5. 17%、1. 01%、0. 45%和0. 45%。清洁取暖政策的推行是驱动能源替代的主要因素,驱使鹤壁市农村地区的能源结构迅速转变,传统的煤炭、薪柴、秸秆等燃料的消耗量大幅降低,电力、天然气、汽油柴油逐步主导了能源结构,为进一步研究冬季清洁取暖提供了数据支撑和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92.
为评价贵阳市清镇塘关灰场对红枫湖水质的影响,调查研究了灰场附近水域水质的空间变化特征,并对粉煤灰及附近水域沉积物的形貌和成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灰场对红枫湖水质影响很小,但对灰坝附近的将军湾库区底泥有一定贡献; 2)后六河支流对将军湾库区水质造成一定影响,建议加强对该支流的排污管理; 3)受风蚀和强径流影响,灰坝粉煤灰对附近库区造成潜在危害,建议强化灰场水土保持。  相似文献   
993.
本文基于2015—2018年空气质量监测数据,研究了黄河流域空气质量的时空变化特征,量化分析了影响黄河流域空气质量空间分布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1)2015—2018年,黄河流域空气质量总体趋于改善,除O3-8h外,PM2.5、PM10等污染物浓度均不同程度下降;(2)空气质量不达标天数未有明显减少,以O3-8h为首要污染物的持续时间明显延长,并且污染天数与PM2.5的差距逐渐缩小;(3)PM2.5、PM10浓度呈现东高西低的分布格局,O3-8h污染区域逐渐扩大并呈持续连片分布,热点城市主要分布在流域下游,冷点城市主要分布在流域上游;(4)平均气温、平均风速、人口密度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影响PM2.5空间分布的主要因素;地形起伏度、降水量、平均气压和人口密度是影响PM10空间分布的主要因素,累积解释率为65.9%;平均气压、地形起伏度、日照时间和平均风速是影响O3-8h空间分布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994.
以宁波市象山县水湖涂名优水产围海养殖工程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生态服务价值损害评估指标体系,分析了围海养殖区的生态损害特征,并基于海域自我恢复能力,研究了围海养殖工程的生态补偿标准和资源恢复周期。结果显示:(1)名优水产围海养殖工程造成的生态损害总价值为318.90万元/a,单位面积损害价值为3.20万元/hm2·a。生态损害主要以生态服务型为主,占总量比例为53.54%。(2)生物资源型损害类别中,潮间带生物损害价值最大,为59.71万元,其次为紫菜养殖和鱼卵、仔鱼,二者损害价值量相当,占总量比例均为13.55%,底栖生物和游泳生物价值损失则均较小。(3)生态服务型损害类别中,一级类别主要以调节服务价值为主,占总量比例为32.56%。二级损害类别中,废弃物处理损害价值最大,为71.77万元,休闲娱乐损害价值也较大,占总量比例为12.80%,其他类型则价值损失较小。(4)名优水产围海养殖工程基于海域自我恢复能力的生态补偿标准为280.90万元/a,单位面积补偿价值为2.82万元/hm2·a,对比生态损害价值确定的补偿标准,总量减少11.92%。项目施工结束后,近岸滩涂恢复速度为4.6320 hm2/a,约13年后新围大堤附近滩涂将恢复到围海前的基线水平。  相似文献   
995.
灌溉水经济价值是农业用水定价的重要基础。根据陕西关中地区农户调研数据,采用剩余价值法计算得到小麦、玉米和苹果灌溉水经济价值均值分别为0.66 元/m3、0.84 元/m3、3.17 元/m3。以该结果作为水价调整上限与现状水价比较,小麦和玉米的水价上调空间介于0.24~0.71元/m3,苹果的水价调整空间介于2.72~3.04 元/m3之间。使用分位数模型对影响因素的研究发现:(1)仅在灌溉水经济价值较低时,农户和家庭特征以及土地分散程度有显著影响;(2)在灌溉水经济价值较高时,增强农户节水意识以及加入用水者协会将能有效提升灌溉用水经济价值;(3)粮食转为经济作物、进行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在所有分位点上均呈显著正向影响。本文可为研究区域农业用水分类定价及改善用水效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96.
国外气候变化对旅游业影响的定量研究进展与启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加强气候变化对旅游业影响的定量研究,有助于旅游业在气候变化背景下实现可持续发展。基于SCI/SSCI文献数据库,梳理分析国外气候变化对旅游业影响的定量研究进展。结果显示,30余年来国外主要采用指标方法、需求模型与选择分析方法开展相关研究。20世纪80年代末出现的指标方法是运用最早、最广泛的方法,主要用于旅游资源环境变化等研究,呈现由单项指标转向综合指标的应用趋势;20世纪90年代末兴起的需求模型主要用于天气状况对旅游需求的影响等研究,呈现由时间序列模型转向累计需求模型的应用趋势;21世纪兴起的选择分析主要用于气候变化背景下的行为意愿等研究,呈现由描述统计转向离散选择模型的应用趋势。这些给我国研究的启示是:在研究方法与研究领域上,重点加强累计需求模型在旅游流相关研究中的运用,加强离散选择模型在旅游市场结构相关研究中的运用,加强系统科学方法与大数据技术在相关研究中的运用;在研究对象上,丰富中国境内气候敏感型旅游活动的相关研究,加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及青藏高原的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997.
基于我国人群胃肠消化特征,采用医学配方模拟胃肠消化方法测试了来自大连、湖南和广西的13个受重金属污染土壤中As的人体可给性,分析了土壤理化参数与可给性的相关关系及提取液中酶、胃肠液pH值、提取时间对As的人体可给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医学配方可给性测试中,供试土样在胃、肠阶段As的人体可给性分别为5.03%~44.54%和10.77%~51.46%,平均值为18.08%、29.32%.胃阶段As的可给性浓度与土壤中总As含量w(TAs)、总P含量w(TP)极显著正相关,与总Al含量w(TAl)、土壤pH值、总有机质含量w(TOM)显著相关;肠阶段As的可给性浓度与土壤中w(TAs)、胃阶段As的可给性浓度、w(TP)极显著相关,与土壤pH值、w(TAl)和w(TOM)显著相关.胃阶段提取液中的胃蛋白酶显著降低了As的可给性,而肠阶段添加胰蛋白酶As的可给性没有明显变化.胃、肠阶段分别在pH值为0.9和5.0时可给性最大,0.9和5.0可分别作为土壤As在可给性测试过程中模拟胃肠液的pH值.胃、肠阶段在提取时间分别为1.0h、4.0h时可给性达到最大,且之后基本不变,1.0h、4.0h可作为模拟测试As在胃肠中可给性的提取时间.研究结果表明开展基于我国人群胃肠消化特征的土壤重金属人体可给性测试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98.
通过分析我国地表水中药物和个人护理品(PPCPs)主要污染源排放特征,识别和筛选出咖啡因、卡马西平和磺胺嘧啶为我国地表水环境中的指示性PPCPs(i-PPCPs),分别指征城镇生活污水、城镇污水处理厂出水和养殖废水三类特征污染排放源.同时,基于筛选的i-PPCPs开展了初步应用研究,结果表明,生活污水是北运河和黄浦江流域地表水中PPCPs的主要来源.研究结果为构建更综合和有效的PPCPs的溯源体系,识别我国城市地表水环境中PPCPs的主要排放源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99.
采用人工配水成功培养好氧颗粒污泥,针对絮状污泥颗粒化过程中污泥的理化性质、污染物去除效率、胞外聚合物和信号分子变化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发现,在好氧颗粒污泥的形成过程中,污泥对污染物去除能力明显提高.与接种污泥相比,成熟的好氧颗粒污泥对COD、NH4+-N和PO43--P去除率分别提高20%、36%和57%.好氧颗粒污泥中胞外蛋白质和多糖含量分别增加了116和31mg/gMLVSS.采用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对接种污泥和好氧颗粒污泥进行空间表征,发现后者蛋白质含量明显增加,说明蛋白质在污泥颗粒化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磷酸二酯酶活性总体呈现上升趋势,第二信使环二鸟苷酸(cyclic diguanylic,c-di-GMP)含量先增加后降低,与胞外聚合物中蛋白质和多糖的变化规律相似.通过SPSS软件进一步分析得知,c-di-GMP与蛋白质相关系数R2=0.92871,呈极显著相关性;与紧密结合型胞外聚合物中蛋白质相关系数R2=0.89025,呈显著相关性,推测c-di-GMP可能是通过指导紧密结合型胞外聚合物中的蛋白质合成以促进好氧颗粒污泥的形成.  相似文献   
1000.
为了研究人工湿地植物中重金属的累积和分布,对中试规模湿地植物(芦苇)中6种重金属Cd、Cr、Cu、Ni、Pb和Zn进行取样和分析。结果表明:湿地芦苇中Zn、Cu和Cr的质量分数沿着湿地入口的前3个采样点显示出下降趋势,即在离进水较近的约30 m区域内,芦苇对重金属的吸收最明显。芦苇各部位中Cu的分布显示为根>茎>叶;其他5种重金属的分布为根>叶>茎,则根中重金属质量分数远大于茎和叶。芦苇根易于富集Cd和Cu,对Cr的富集能力较弱;芦苇中除Cr以外,其他5种重金属由根向叶的迁移能力大于由根向茎的转移能力,且Cu和Zn从芦苇根向地上部位的迁移能力较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