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04篇
  免费   378篇
  国内免费   404篇
安全科学   428篇
废物处理   30篇
环保管理   185篇
综合类   1252篇
基础理论   232篇
污染及防治   185篇
评价与监测   128篇
社会与环境   133篇
灾害及防治   313篇
  2024年   41篇
  2023年   140篇
  2022年   138篇
  2021年   182篇
  2020年   126篇
  2019年   140篇
  2018年   90篇
  2017年   102篇
  2016年   111篇
  2015年   125篇
  2014年   192篇
  2013年   132篇
  2012年   149篇
  2011年   152篇
  2010年   145篇
  2009年   110篇
  2008年   144篇
  2007年   124篇
  2006年   85篇
  2005年   67篇
  2004年   57篇
  2003年   44篇
  2002年   35篇
  2001年   29篇
  2000年   30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25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张柏发  陈丁江 《环境科学》2014,35(8):2911-2919
以浙江某典型流域为研究对象,基于1980~2010年的水质水量和氮源数据及LOADEST模型,估算了逐年河流NO-3-N通量和净人类活动氮输入(NANI),分析了河流NO-3-N通量和NANI的年际演化特征及其动态响应关系,探讨了每年NANI、滞留氮库、自然背景源对河流NO-3-N通量的贡献.结果表明,1980~2010年,河流NO-3-N通量和NANI总体上都呈现出先增后减的抛物线型变化趋势,均在1998年左右分别达到峰值5.74 kg·(hm2·a)-1和77.5 kg·(hm2·a)-1;过去31 a,河流NO-3-N通量和NANI分别净增加了~42%和~77%.化肥氮和大气氮沉降是NANI的主要来源,分别占了NANI的~48%和~40%.河流NO-3-N通量的年际变化不仅与NAIN(R2=0.27**)和化肥氮输入量(R2=0.32**)显著相关,而且与河流年均流量(R2=0.79**)或降雨量(R2=0.63**)具有更强的相关性,意味着河流NO-3-N的来源除了当年的NAIN,还受滞留氮库的影响.所建立的以NANI和流量为自变量的回归模型能很好地模拟河流NO-3-N通量变化(R2=0.94**).该模型预测结果显示,在NANI和流量分别降低30%的情况下,河流年均NO-3-N通量将分别减少~21%和~30%;每年的NANI、滞留氮库、自然背景源对河流当年NO-3-N通量的贡献率分别为~53%、~24%、~23%.河流NO-3-N通量长期的年际变化是NANI和水文要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但是,由于滞留氮库的影响,与源控制方式相比,增加"汇"景观应该能更加快速地削减河流NO-3-N通量.  相似文献   
102.
孔雀石绿高效脱色菌株的筛选、鉴定与脱色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孔雀石绿应用广泛,但难以降解且对许多生物都具有致癌致畸性.从浙江温州皮革厂污泥中分离筛选到1株孔雀石绿高效脱色菌株DH-9,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表明,该菌株属于Enterabacter sp.属.单因素实验结果表明:当pH值在3.0~9.0时,培养24 h以后,该菌株对孔雀石绿的脱色率均在90%以上;脱色的最适温度范围为30~40℃;多数所测试碳源对脱色没有显著影响,而多数所测试氮源则对脱色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所测金属离子中,仅Cu2+和Fe3+对脱色有显著的抑制效应;此外,当接种量达到3%(V∶V,菌体干重约0.23 g·L-1)以后,12 h的脱色率即可达到90%以上.响应面设计实验结果显示,菌株DH-9对孔雀石绿脱色的最优操作条件为:pH 6.0、1.0 g·L-1的半乳糖、1.0 g·L-1的酵母粉、3.0 mmol·L-1的氯化钙以及培养温度为34.5℃.验证实验结果表明:在最优条件下,该菌株在8 h内对孔雀石绿的脱色率可达99.4%.总体而言,菌株DH-9在孔雀石绿脱色中的实际应用潜能较大.  相似文献   
103.
<正>提到核辐射问题,人们首先会想到原子弹、核泄漏……觉得离自己很遥远。其实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很多方面都会有所接触。以下就来列举几种情况。医疗检查中的辐射伤害在生活中,很多人觉得CT、造影等检查是无害的,可以随便做。事实上,这些检查都是有创性的,还可能给病人带来永久性伤害。所以,在选择检查方法时一定不要贪大求全,用X射线可以检查的疾病,就不需要做CT检查,只有当X射线检查无法确诊时,才考虑用CT做针对性检  相似文献   
104.
文章以空气综合污染指数法分析了宝鸡市2006年-2011年的环境空气质量状况,分析结果表明宝鸡市环境空气质量逐年变好。以人均GDP为经济指标,以空气综合污染指数为环境指标,建立经济增长与环境空气质量之间的计量模型,进行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宝鸡市经济增长和环境空气质量的关系符合库兹涅茨曲线"拐点"后的下降部分。证明该市2006年-2011年的环境空气质量与人均GDP处于良性发展状态。  相似文献   
105.
白银天然沸石对磷的吸附机理及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明天然沸石对磷的吸附机理,首先利用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X荧光分析等对甘肃白银产天然沸石进行了表征,然后通过静态实验探讨了吸附时间、磷初始浓度、pH值等因素对沸石除磷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沸石对水溶液中磷的吸附动力学过程符合Pseudo second-order模型;Freudlich和Langmuir模型均可较好地描述沸石对磷的吸附特征;沸石对磷的吸附量随pH值增大而明显减小.  相似文献   
106.
二氧化硫(SO2)具有强烈辣刺激气味,是大气污染物主要成分之一,因此,当前很多国家环境监测时比较重视SO2的测定。本文对甲醛法吸收副玫瑰苯胺分光光度法测定SO2进行探讨,分析影响SO2标准曲线影响因素,提出SO2标准曲线控制方法,以期为SO2准确的测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7.
本文介绍了人体内照射的最大天然辐射源氡的基本性质、氡的来源、以及氡及其子体对人体的危害,列举了常用的氡及其子体的测量方法。最后简单介绍了我国室内氡水平的现状。  相似文献   
108.
针对硫酸盐还原菌(SRB)处理酸性矿山废水缺乏有效有机碳源问题,运用生活污水、鸡粪和锯末质量比为80:7:3的混合物发酵液作为新型有机碳源驯化硫酸盐还原菌(SRB),并研究以该新型有机碳源作为营养物质的SRB生长规律及处理酸性矿山废水中重金属和SO_4~(2-)的效果。结果表明:新型碳源驯化的SRB生长经历了迟缓期、对数期、稳定期和衰亡期4个阶段:用新型碳源驯化的SRB处理4种共存重金属离子,Fe~(2+)、Zn~(2+)会被优先去除,两者去除率均95%;新型碳源驯化的SRB处理SO_4~(2-)浓度3 000mg/L酸性矿山废水效果最好,SO_4~(2-)去除率可达到100%。新型有机碳源可作为SRB的优良有机碳源,同时可实现以废治废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9.
正近年来,空气重污染应急工作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针对可能发生的重污染天气,加强应急管理,采取强有力的应急响应措施,保护公众健康,是空气污染防治体系中的重要一环。上海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始终把妥善应对空气重污染作为环境保护工作的重中之重。为此,2013年3月,市环保局会同市发展改革委、市经济信息化委、市建设交通委等15个相关部门,在世博会高污染日应急减排联动方案的基础上,充分听取各方意见,制定了《上海市环境空气质量重污染应急方案(暂行)》(以下简称《应急方案》)。  相似文献   
110.
响应面法优化胡敏素对Cu2+的吸附及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Box-Behnken响应面优化实验设计对胡敏素吸附去除水中Cu~(2+)的过程进行了优化,设定吸附时间、吸附剂用量、pH、温度和Cu~(2+)初始浓度为5个影响因素,Cu~(2+)吸附率为响应值,建立了吸附率与上述因素之间的二次多项式模型,确定最佳吸附条件,对吸附过程的等温模型及吸附机理进行了研究.响应面分析表明,吸附剂用量、pH和Cu~(2+)初始浓度是显著因素.胡敏素对Cu~(2+)吸附的最佳条件为:吸附时间110 min、吸附剂用量2.4 g·L~(-1)、pH=5.4、温度25.0℃、Cu~(2+)初始浓度208 mg·L~(-1).在该条件下,测得胡敏素对Cu~(2+)的吸附率可达到80.78%,吸附符合Langmuir等温线方程.胡敏素表面疏松多孔,有利于其通过物理吸附方式吸附Cu~(2+),同时,胡敏素表面的羟基、羧基和羰基等活性基团可以与Cu~(2+)发生配位络合作用,Na+、Ca~(2+)、Mg~(2+)等与Cu~(2+)发生离子交换作用,从而发生化学吸附.研究结果表明,胡敏素作为一种绿色、高效、廉价的吸附剂,可应用于Cu~(2+)污染废水的治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